民防部隊與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簽署備忘錄,讓250多名救護人員到醫院實習以提升臨床技能。培訓內容著重于臨床文檔程序、把病患交給醫院急診護理團隊的交接過程,以及入院前評估與治療。
陳勁禾 報道
jinhet@sph.com.sg
新加坡人口老化,年長者急救時所需的護理較爲複雜,爲了應付這方面的需求,本地救護人員將加強培訓,爲各種不同的急救情況做好准備。
新加坡民防部隊昨日與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SingHealth)在中央醫院新保學術苑禮堂簽署備忘錄,讓250多名救護人員到醫院的急診部實習,提升他們的臨床技能。
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是備忘錄簽署儀式嘉賓。
民防部隊總醫務官黃毅瑩醫生受訪時說,年長者通常會有多種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與心髒問題,救護人員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例行公事,只用一套方案,處理一種病況。
“我們需要改變培訓內容,從僅僅例行公事,改爲經過批判性思考後,在面對有兩三種問題的病患時,去分辨應該優先處理哪一個問題。”
民防部隊與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簽署的備忘錄爲期六年。按照計劃,救護人員會到新加坡中央醫院與竹腳婦幼醫院實習。
培訓內容著重于臨床文檔程序、把病患交給醫院急診護理團隊的交接過程,以及入院前評估與治療。
大部分的技能培訓會在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杜克-國大醫藥模擬學院(SIMS)進行,通過模擬急救與複蘇情況,讓救護人員在安全又貼近現實的環境裏練習使用新科技、適應新程序。
自2011年起
求救電話每年增逾5%
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總裁黃瑞蓮教授指出,民防部隊緊急醫藥服務團隊接到的緊急求救電話越來越多,自2011年起,求救電話每年增加超過5%。
“單是2015年,民防部隊就接到16萬5000多通緊急求救電話,其中約37%涉及年長者。我們的人口明顯正在老化,護理需求會更複雜,需要更專注的醫療診斷。”
除了讓救護人員到醫院實習之外,約40名高級救護人員將接受培訓,成爲臨床導師。
醫院護士調到民防部隊
人數從四增至14
另外,爲了提高緊急醫療服務的素質,截至今年底,調到民防部隊去的新加坡中央醫院護士會從四名增至14名。
這些護士會在接聽緊急求救電話時提供醫療支援,並且檢查求救電話的素質,以及展開醫療派遣服務的研究。
新加坡中央醫院緊急醫學高級顧問王英福副教授受訪時舉例說:“上個月,我們的一名護士告訴我,有人在婚宴上吃魚丸哽到,她在電話上指示急救者如何做腹部沖擊(Heimlich maneuver)急救。這就是有護士在的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