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源自瑞典的護理理念“以人爲中心”,強調將急症醫院和社區裏的護理機構融合在一起,合力滿足人們的醫療和社會需求,目的是讓國人能夠在靠近至親的鄰裏,獨立並有自信地生活養老。
現有的醫療服務注重在如何爲國人治病,由專業醫生爲病患決定醫療護理的方向。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引進新護理理念,讓病患也成爲護理決策的重要一環,更著重個人化的需求,盼能借此提供更優質的護理,人們也有更好的保健療效。
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的區域醫療系統(Regional Health System)去年中推出“新加坡愛特網絡”(Esther Network Singapore)。
這個源自瑞典的護理理念“以人爲中心”,強調將急症醫院和社區裏的護理機構融合在一起,合力滿足人們的醫療和社會需求,目的是讓國人能夠在靠近至親的鄰裏,獨立並有自信地生活養老。
衛生部過去一兩年不斷倡導,我國須改變提供護理的方式,其中一個策略是把醫療護理的重心從醫院轉向社區和住家。
新保集團區域醫療系統助理署長林莉萍受訪時說,集團在2014年訪問瑞典時得知這個護理理念在當地取得顯著成效,之後決定推行類似理念。
她說:“瑞典當初發現他們的醫療體系面對一個嚴重的問題,也就是醫療人員忙得團團轉,但病人好像沒有得到更好的護理,健康也沒有顯著改善。我們也面對類似的問題,希望能借鑒瑞典的經曆和蛻變,更快地在本地取得成效。”
病人不是只聽從或順從
專業醫療員工的指示
她指出,成功推行與否取決于醫療團隊思維上的改變,願意多聆聽和了解病人的需求和想法,讓他們也成爲護理決策的一員,而不是只聽從或順從專業醫療員工的指示。
“此外,這其實也可節省醫療時間,而不會增加醫療人員須用在每名病患的時間,因爲病患的要求可能很簡單,若我們更願意聆聽,他們也會更願意配合療程,長久來說對醫療團隊和病人都有益。”
新保集團已有60名經瑞典專家培訓的指導員(Esther Coaches),今年將有另外40人接受培訓。指導員的責任是在所屬的醫療護理機構協助推動和指導相關項目,倡導“以人爲中心”的護理理念,並優化現有的工作流程等。集團也有意從這些指導員中挑選15人,日後負責繼續培訓更多指導員。
60名指導員之前在三天的培訓中分組,各自籌劃一共15項護理計劃,有些計劃已展開試驗。經試驗後確定對病患有幫助,並能長期持續的計劃日後有望以更大規模的方式推行。
其中一名指導員是新加坡國立癌症中心放射腫瘤部門高級顧問醫生段及龍。他參與的計劃探討如何幫助需要天天到癌症中心治療的病患,包括能否幫助他們尋求交通津貼等經濟援助。
他說:“有些病人雖然經常看到醫生,但醫生往往只在醫院或診所內,根據病人的醫療需求制定療程,很容易忽略病人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問題,以及所制定的療程是否會造成他們的不便等。改變護理理念,從病人的角度出發,讓我的思維也跟著改變。”
兩計劃協助病人恢複信心外出與自理生活
愛特網絡協助病人的其中兩項計劃:
一、幫助病人恢複出外的信心
以輪椅代步者常因行動不便,對于上下巴士和地鐵缺乏自信,所以選擇少出門。一組醫療團隊希望通過簡單的方式,助他們克服心中恐懼和不安。
新加坡中央醫院職能治療師蔡佳育去年參與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區域醫療系統推行的愛特網絡,與另外六人形成工作小組,探討如何增加行動不便者的信心,讓他們不懼怕地獨立外出,也有自信地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從中減少召德士或救護車的必要,爲他們節省交通費。
蔡佳育說:“我們訪問一些以輪椅代步的病患,了解他們爲什麽不願常外出,他們大多反映自己缺乏信心,其他原因包括不知道鄰裏的哪些路段比較適合輪椅使用者,以及曾在搭公交時有非常糟糕的體驗等。”
小組之前與一名因腳部血液循環不良,産生壞疽而須以輪椅代步者進行試驗。小組人員與這名老婦和她兩位姐妹一同外出,途中教導她們如何上下巴士和地鐵列車,以及應該注意的事項,例如上車後要記得鎖住輪椅的輪子,以免巴士或列車行駛時輪椅跟著移動。
工作已五年的蔡佳育說:“老婦的姐妹現在更有信心能常帶她出門。我也從中意識到,病患有時需要的不只是複健和訓練。我們在上護理課程時,雖然學到應該以病人的需求爲中心,但急症護理機構照顧的病患衆多,很多時候難做到盡善盡美。這次參與計劃讓我重新審視在照顧病患時應有的理念。”
小組本月將與另外五六名輪椅用戶展開類似試驗,月底再檢討這類服務的可行性。
二、進行家訪協助病人獨立自理
另一個因愛特網絡而展開的試驗是如何確保中央醫院的病患在出院回家後,能獨立自理,進而減少重複進出醫院的次數。
社區機構與醫院人員
了解出院病患需求與生活
中央醫院急診部門高級護士兼醫療服務協調員辛玉祥受訪時說,小組成員還包括來自紅山景新設立的職總保健合作社樂齡服務中心人員。
樂齡服務中心接手出院的病患後,與醫院人員一同跟進病況,也會到病患家中訪問,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日常生活中面對的挑戰。
辛玉祥以她負責的老婦爲例說,這名77歲的長者患肌肉疾病,曾在四個月內到急診部門11次,其中八次入院。老婦的丈夫已過世,兩人沒有子女,她也沒有兄弟姐妹可依靠,目前與另一名長者同住在一房式租賃組屋。
辛玉祥說:“老婦去年7月出院時,我們與她一起回家,看她進出廁所時是否有困難。她每天早晚須各服10顆藥丸,我們也幫她按服藥時間把藥丸區分包裝好。她至今沒有再次入院。”
中央醫院除了給樂齡服務中心人員提供詳盡的病人資料,也向人員解釋當中的醫藥記錄。這些長者回家後也隨時可撥電給醫院或樂齡服務中心人員求助。
辛玉祥說:“我們進行家訪時可以親身看到和體會病患回家後的實際情況,而不會因一知半解而憑空想象。我們與社區服務夥伴緊密合作,爲他們提供無縫護理,希望可減少他們進出醫院的次數,省下醫藥費。”
什麽是愛特網絡?
“愛特網絡”是瑞典延雪平縣(Jonkoping County)于1997年推行的護理理念。集結病患、看護者、醫生和社區服務夥伴的網絡,集中爲有複雜醫療需求的人提供護理。
“愛特”(Esther)表面上是指瑞典一名88歲長者,瑞典當局因爲她的護理經曆有所啓發,而發展這個護理理念,但其實Esther並不是指特定的人,而是任何一個需要不同護理機構通力合作,提供無縫護理的人。
根據互聯網的資料,瑞典在對醫療體制展開廣泛的重新設計後,這個網絡很快就得到初步成效。
例如,住院率從1998年的約9300人次,降至2003年的7300人次;心髒衰竭病患住院的總天數則從1998年的約3500天,在2000年降至2500天。此外,預約專科神經學家的等候時間,從2000年的85天劇降至2003年的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