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甚至有些國家是由中國人建立的,比如新加坡。
早在新加坡成立之初,就有70多萬華人,占總人口的77%。截至目前,新加坡華人人數已增至280多萬,無疑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
然而,這個幾乎由美籍華人組成的國家,在民族關系和民族情感上與我們相處得並不好,甚至沖突頻繁。
新加坡到底是什麽樣的?普通人怎麽看我們?新加坡和中國有什麽不同?今天,讓我們和在新加坡生活過的中國人分享一下。
Anonymous(在新加坡學習五年):
我在新加坡學習了五年,後來我受不了了。我是來美國的。
新加坡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國家。
一方面,作爲一個城市,的確發達。基礎設施完善,幹淨整潔,虐暴我自己開車去過的20+個美國城市。不管是garden by the bay的植物園,人造樹上面的露天酒吧,city hall樓頂的equinox餐廳,烏節路的ION,還是各個地鐵站點下的商圈聯絡線,可以說是但凡是人造的東西,都已經登峰造極了。
所以當我在美國大陸跑步時,我對紐約波士頓邁阿密拉斯維加斯舊金山亞特蘭大和其他大城市不感興趣。
但是另一方面,作爲一個國家,太小了,周圍鄰國們也差勁。在新加坡待久了,自己的眼界也會慢慢變小,思維變得單調,心胸變得不寬廣。
我在新加坡的同學,許多都以爲畢業去投行咨詢公司工作就是光宗耀祖了,以爲從 Jurong 到後港就是橫跨了半個地球。尤其無處不在的國家政治宣傳,真的容易讓人産生一種錯覺,以爲新加坡不僅稱霸亞洲,而且已經是世界中心天朝上國了。
當然,這不全是新加坡人的錯。不幸的是,他們出生在這樣一個地方,因爲他們的土地狹小,缺乏資源。然而,他們並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用幾十年的不斷努力彌補了自己的先天缺陷。
缺乏土地?土地複墾。
缺人才?廣發獎學金吸引東盟和中國的理工科學生。
缺水?脫鹽和廢水處理。
似乎能做的都做了,而且但凡做了的,都是頂尖水平,說它驚豔也不爲過。
可是,再怎麽努力,先天也太不足了。人造的再厲害,也造不出石油煤礦,造不出雪山沙漠,造不出第二個新加坡市。
普通市民自以爲過著“高質量的生活”,但與真正的“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許多普通人莫名的強烈自豪感,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他們的視野有限。
最後勸一句中國同胞,能別去新加坡上學就別去了。咱們不是出生在那個沒有資源的小島,又不是欠他們的,憑什麽要承受這些沉重。
佚名(定居在新加坡):
背景:坡縣工作4年來,當初是末流211學曆+9年工作經驗混進來的。目前身份外國人。
優點:個人月入當地貨幣1萬多,職業關系,配偶和子女保險包辦。子女(三個以內)教育全免。但目前無子女,所以是空頭支票。
老公自由職業者,他的收入還算可以,納稅很低(歐美比起來)。
缺點:買房印花稅20%,只能買condo(一種公寓)。
如果申請入籍,保險教育馬上報廢,但是買房印花稅減少。
然而據當地朋友說,以我和老公的收入就算入籍也沒資格買hdb,hdb要月入4k以下,ec要月入8k以下。可以買resale的,但是貴很多。
1、新加坡是個強國嗎?
強弱是相對的,新加坡比起馬來西亞當然是強國,但是個人體驗是80後的人大多數認爲中國比新加坡強。90後的不少都是攢攢經驗,做個跳板,然後可回北上廣深,可闖美澳,亦可頤養天年于東南亞/歐。
我個人不打算入籍,因此潛意識應該是覺得它沒有中國(廣州)強。
但是本人廣州土著,在廣州有房子有人脈有資源。對于一些二三線城市,甚至農村出生混到現在的人來說,很多人認爲入籍後新加坡的公租房(以下簡稱hdb)性價比遠遠高于北上廣深。這點我也能理解。
2、新加坡是個富國嗎?
我司的羽球教練,跟老媽住最老的hdb,買最新的hdb出租(定金2%,首付10%,總價30-50萬,利息奇低),一個月高興的時候5、6千,不高興的時候3、4千,他自認爲是社會中下層了。然而還是可以全世界到處轉悠。來了新加坡以後我忽然發現,人生裏頭要是沒了“一線城市商品房”這壓力,真的活得很滋潤。我覺得他過得比我見過的大多數中國人都富足。
對于富人階級就更不用說了,在哪國都富足。
3、新加坡是個受人尊敬的國家嗎(主要指受西方國家尊敬)?
表面上是的。
但是實際上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國人,很多人都吐槽新加坡人。
槽點一:kiasu(怕輸、愛面子)
槽點二:死腦筋、不懂變通
槽點三:蜜汁自信
槽點四:MSG(味精)
……
不過奇怪的是,華人飲食真的很有魅力,吐槽歸吐槽,大多數西方人來了兩三年以後還是會跟在華人屁股後面去找好吃的。
4、新加坡是個令人向往的國家嗎?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我的家庭而言是的。
首先,新加坡文化多元,是世界上少數對異族婚姻特別包容的城市/國家。
其次,新加坡是世界最安全城市之一,排名僅次于東京。(這點我不服,東京可是會地震的)
我老公的話說,他可以知道我晚上和同事玩到兩三點自己回家,都不用擔心。
再者,新加坡在女性選擇權上比較開明。
許多新加坡婦女35歲以後才結婚,40歲以後才有孩子。也有很多人未婚,沒有孩子,還有很多同性戀者。不是因爲他們受到社會的鼓勵,而是因爲他們將比中國受到更少的壓力和歧視。
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不打算要孩子的家庭來說,新加坡是個好地方。
5個。不管氣候如何,新加坡宜居嗎?(指政治、文化和其他因素)
氣候真糟糕。我不懂政治,但這肯定不是西方式的民主。這也是許多西方人去土曹的地方。但誰在乎呢?新加坡模式適合新加坡,中國模式適合中國。我欣賞新加坡的政治,因爲他們正在尋找自己的道路,就像中國一樣。
在人文方面,你可以在同一條街上看到清真寺、印度寺廟和佛教寺廟。
您還可以參加中國節、印度街和穆斯林節。
每天售票處都有免費的音樂表演。每個周末,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戲劇、舞蹈、音樂會等。我不說天氣是否熱。有一次,我被拉去看粵劇西廂,但裏面坐滿了人。當時,我以爲新加坡的人會花錢看這個,因爲他們真的很閑。他們努力工作以免打瞌睡。
由于比較文化的存在,年輕一代自然而然地參加了各種各樣的音樂興趣班,這與中國沒有什麽不同。
但成年人也有攻擊性。
星期六和星期天上午9點,圖書館已客滿。(當然,廣深圖書館也是如此)
我最喜歡的成人繪畫課總是滿的。
我的琵琶老師70歲還在教書,有25-45個學生。
長笛老師的時間表和表演時間表也很滿。一個月上兩節課真幸運。
新年前,我在石家莊遇到了兩位畫家,在一個簡陋的冥想中心舉辦了一個畫展(grab跟著航海走了半天)。
35萬幅畫賣完了。
順便說一句,我來新加坡後讀了兩個碩士學位。新加坡政府退還了3000新加坡元的稅款。
如果你在任何年齡學習,你都可以得到退稅。
但中國的新稅法也加入了進來。我們一起努力吧
6。對于喜歡新加坡的人來說,新加坡的天堂是什麽?喜歡的人不想去的地方是什麽?
我的愛好:房子,吃飯。
但我們組的金發女郎呆了兩年,然後閃到了台灣。她喜歡騎馬、徒步旅行、開車和看風景。其實,我也喜歡旅遊,但我喜歡有一個好的假期,所以我可以住在我的房子當我去工作!
Moyi1234(去過新加坡):
在來新加坡之前,我的德國朋友建議我三思而後行。他說:“我不喜歡這裏的中文做好准備,你就會遇到文化沖擊。”
他的妻子來自北京。他們在新加坡已經住了一年半了。他的觀點應該以事實爲依據。但我來了。但是,我沒有遇到我擔心的歧視,至少我沒有感覺到。
早期的中國朋友說,十年前,歧視仍然很嚴重。後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新加坡,新加坡人逐漸了解中國和中國人。他們了解到,中國人的素質沒有那麽低,生活水平也沒有那麽差,歧視在減少,新加坡變得更加包容。
當然,這也與中國的崛起有關。一百多萬中國人來到新加坡。
在我來新加坡之前,我從不知道中國文化對新加坡的影響有多大。我的一個遠親,在新加坡出生長大,是真正的新加坡人。晚餐時,他妻子問我:“你能背誦白居易的琵琶行嗎?”
我還在搖頭。她一口氣背誦了琵琶。我驚呆了,差點把嘴裏的食物掉到地上。他自己說:“我喜歡樣板戲和革命歌曲。我喜歡聽和唱。當時新加坡政府禁止了,所以我偷偷地從香港帶回了一捆磁帶。
不跟出租車司機交談,我不知道他們對中國有多關心。他們將屏住呼吸觀看神舟七號發射,密切關注奧運會等重大賽事,並爲此感到高興和自豪。
至于釣魚島事件,他們完全站在中國這邊,罵日本,說中國該怎麽辦。你可能無法想象我甚至和幾個司機就文化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他們對中國曆史的理解超過了許多中國人。他們出生在新加坡,但他們的父母來自中國。雖然他們不自稱中國人,但他們對中國的感情是存在的。中國的實力也給新加坡人帶來了好處,他們變得更加刻板,可以在平等的基礎上與外國人相處,而不會對外國人生氣。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中國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有五六十歲了。也就是說,中國學校畢業的人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在此之前,新加坡分爲中文學校和英文學校。中國學校以中國教育爲主,而英國學校只使用英語。許多英國學生甚至不會說漢語。
英國大學生在求職時處于絕對優先的地位。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大多數管理職位都是由英國大學生擔任的。自1981年以來,該校已完全退出曆史舞台。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除了中國的藝術和道德教育外,英語一直被用作教學語言。中文只占課程的5%。李光耀本人是一名英國學生。一開始,他根本不會說中文。然而,他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二三十年前,他看到中國將來會崛起,就邀請老師來學漢語,最後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近年來,新加坡也重新引入了華文教育。
新加坡的年輕人對中國沒有深厚感情。然而,他們渴望中國。要麽去旅行,要麽去工作。或者,已經在中國工作了。
謝慧琳(新加坡14年):
2003年,我大學畢業去了新加坡。作爲一個22歲以前沒有出國的80後,22歲以後一次在中國停留不超過兩周,35歲就搬到了上海,我覺得我經曆的新加坡和上海很有代表性。
2003年中國沒有煙霧。但我一踏上新加坡的土地,十年多來仍記憶猶新。
我25歲以前在新加坡的頭幾年沒有去過醫院。我一個醫學單詞都不知道。
25歲以後,突然有更多的醫生要看。從我第一次找一個會說中文的醫生到後來能用英文和醫生交流,從我第一次抱怨在新加坡看病不方便,私立醫院太貴,公立醫院要等這麽久才能預約,所以我可以只在門口看到一個小診所。小診所的醫生能做到嗎?不用注射可以嗎?我們可以不喝水嗎?後來,我深刻認識到分級醫療制度,它分爲優先權和貧富不同需要。
幾年後,當他們回到中國,在生病的時候不得不去醫院冒交叉感染的風險,當他們不得不排兩個小時的長隊去看兩分鍾的醫生時,他們真的很討厭去大醫院的想法和制度,不管他們是不是重病,在他們可以移動的時候打針和挂水。
2007年,我們在新加坡有了第一套房。當時,HDB的價格不到每平方米3000新元。今年剛賣出去,但每平方米只有4000新加坡元。扣除通脹因素,新加坡房價在經曆了10年33%的漲幅後,已經得到了真正的控制。
而在上海的另一邊,當我們看陸家嘴的公寓時,4號樓以防萬一,感覺泡沫太大,買不起。哈哈,十年前,現在那塊一萬多元的起拍,高達200%!我媽媽還說,“千萬富翁的生活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說白了,人生已經到了30歲的重要節點。目前,我不知道這是對還是錯的選擇——2016年6月,我拖著3個孩子在上海定居。
2016年的中國雖然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但在十多年前離開時就像兩個世界。人們一直認爲新加坡在金融、技術和政府服務方面是世界領先的。然而,回到中國後,仍然有許多令人大開眼界的地方,似乎是我的林地。
例如,因爲我習慣于從新加坡的自動取款機取款,然後從中國的信用卡取款,所以我忘了取款。我去了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挂失,申請了一張新卡。有人告訴我,我不需要在櫃台排隊來處理。我去自助機器那裏操作。掃描完身份證後,我立即吐出一張新卡,舊卡自動失效。真讓人大開眼界。
這種效率使得新加坡的銀行爲數條街道服務。與更多的人一起形成經濟規模是很容易的,這迫使你提高。另一個例子是中國的四項新發明: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上購物。不用說,高鐵速度快、安全、價格便宜,是世界領先的。
支付寶實現了零現金支付,無需攜帶錢包和手機即可出門。上次帶孩子去看醫生時,我發現我沒有帶錢包去醫院。多虧了我的手機,我才不用擔心整個付款。相反,在新加坡或世界其他地方,我不得不改天帶孩子去醫院,因爲大便樣本在兩小時內有效。
在那一刻,中國內心的幸福和自豪是真實的。至于共享單車,現在蒲縣也有橙色的小單車,但別忘了,中國早就有各種共享單車和電動車了。你可以乘坐他們沒有存款和芝麻信用評分。再舉一個例子,我把下面這張照片拍得像一頂發現新事物的舊泥帽,發給朋友圈,問它是什麽,如何使用:
是的,共享傘目前發展不好,否則,不明顯,這樣的東西不是在新加坡這樣的雨天發明的?
搬回中國後,我真的無法想象回到新加坡。讓我們談談互聯網服務。中國大陸已經徹底摧毀了新加坡。
例如,當我在新加坡的時候,我曾經有一個女傭假期。我有三個孩子,兩個生病,一個抱在懷裏,冰箱裏是空的。我不能去餐館打包,也不能打電話給生病的孩子肯德基的披薩外賣(新加坡沒有其他外賣)。我沒有任何食物,所以我想哭而不流淚。
這種情況在大上海是不可能出現的:沒找到姨媽的那幾天,我一個人帶了三個孩子,用手機叫外賣,沒想到買不到。
後來,和阿姨一起,我也等她半夜睡覺,在網上買菜,買日用品,買衣服和鞋子。其實就是呆在家裏,完成全家的衣食住行。
如果我現在回到斜坡上,我會多麽懷念大中國的便利?其實,仔細想想,除了環境質量差、食品質量差、采埃孚部門效率低(與新加坡相比)之外,真的很不錯。醫療和教育都可以。
重要的是你要真正感受到它想要改善的態度和它所取得的切實進展。
今天,世界人口流動從未像今天這樣頻繁和廣泛。好東西,硬件和軟件,都會傳播開來。世界變得越來越相似。批評別人就是批評自己,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我們應該做的是看世界,塑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