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機器人,先來看看最新的一些應用。
日本軟銀(SoftBank)在2014年6月5號發布了類人機器人Pepper,它是第一款能夠通過對聲音和表情的閱讀來識別人類的情感的機器人,研發者賦予它最大的作用是陪伴需要的人。
圖片來自:http://robotsoflondon.co.uk/pepper/
它已經被用在140家軟銀的手機店,成為當門面、解答和給顧客提供娛樂的「員工」,而且最近它被用到日本人的家裡。
圖片來自:https://www.ald.softbankrobotics.com/en/robots/pepper
2003年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研發Paro機器人,造型是可愛的格陵蘭海豹寶寶,它的作用是為醫院裡的病人提供舒緩壓力和情緒照顧的作用,如今被使用在全球範圍多家養老院裡。
圖片來自:http://www.parorobots.com/photogallery.asp
2016年,Gasparzinho機器人被用在里斯本癌症醫院兒科部,跟癌症兒童一起玩遊戲,醫生說開心的孩子恢復起來更好且更快。
圖片來自:http://omundodaines.blogs.sapo.pt/gasparzinho-o-robot-solidario-69945
提到機器人,我們可能很多人會想起科幻電影,它們功能強大卻毫無情感,然而最近幾年面世的機器人有不少被賦予照顧人類情緒情感的作用,人類和機器人在未來的關係可能比我們想像地要微妙。
那我們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準備好迎接未來的機器人時代呢?
Future-oriented Education倡導者Marc Prensky說過的一句話我特別贊同:
「Education is not just about preserving our collective past, but about preparing our kids for their future.」
「教育並不是搜集和保存原來的東西,而是讓我們的小孩未來做好準備。」
對於上面的問題,新加坡先知先覺而且已經開始行動了。
新加坡以它的優質教育而聞名世界,作為奉行精英教育和危機感超強的國家,新加坡已經先後把機器人以及科技智能玩具投放到當地幼兒園,第二期的教育試驗中政府把機器人玩具引入島上的160所幼兒園,試驗的目的是觀察和評估幼兒園的小朋友如何理解和使用機器人。
第一期:類人機器Pepper和Nao
類人機器Pepper和Nao被使用在新加坡的兩所幼兒園,Pepper被安排在My FirstSchool JurongPoint,而Nao則在MY Wrold in Bukit Panjang幼兒園,為期7個月的試驗里Pepper和Nao在課堂上協助幼兒園老師進行教學。
機器人Pepper在新加坡的幼兒園裡,圖片來源:https://www.ft.com/content/f3cbfada-668e-11e7-8526-7b38dcaef614
自從新加坡政府在2016年把Pepper和Nao引入教室之後,老師們發現機器人經常能夠讓平時膽小的孩子獲得滿足感,比較害羞內向的孩子們更加願意舉手來到教室面前參與跟Pepper的互動。
除此以外,Pepper給孩子們講伊索寓言,那個最經典的龜兔賽跑故事講完後,Pepper向小朋友問問題,「烏龜贏了,你覺得烏龜的感受是怎麼樣的呢?」,「兔子輸了那它的感覺又如何呢?」,通過這些問題的互動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得到鍛鍊,而且還可以讓孩子學習情感和情緒。
機器人還在課堂上輔助老師教學,比如玩超市購物的遊戲,孩子們買東西給錢了,機器人會幫忙清點帳目,看看小朋友們給的金額是不是對的。
老師說小朋友們在電視和電影上看到各種各種的機器人,孩子們其實非常期待跟類人機器見面,沒有一個小朋友害怕,相反小朋友對機器人會提出各種問題,「你幾歲啦?」、「為什麼你這麼矮呢」、「如果你長到100歲會還會像現在這麼矮嗎?」等等。
新加坡幼兒園的孩子正在「編程」,圖片來源https://www.ft.com/content/f3cbfada-668e-11e7-8526-7b38dcaef614
像其他新鮮的事物一樣,孩子們對於機器人有非常大的興趣和專注力,然而在老師看來投入試驗的機器人還不能夠跟孩子們作更加複雜的互動,而且機器人是不具備跟人類一樣複雜的社交的能力的,它們不能及時回應孩子們的問題和需求,而且更加不能回應和照顧孩子們的情感需求。
新加坡政府主持這一項目的負責人說「我們可以想像未來就在眼前,未來的人會跟能夠多線程完成人類工作並且給複雜想法提供可視化的智能機器人打交道,我們想通過這個項目讓兒童學習和以更好的方式進行團隊合作。」
為什麼會將AI引入早期教育?兒童生命開始的頭幾年裡是大腦發育的高強度和快速發展的實踐,影響以後的生存技能以及更重要的一些品質在這個關鍵時刻打下基礎,比如獲得自信、建立自我認同,再到社交能力等等都會影響兒童以後的人生髮展。
除了新加坡,Nao機器人在2014年被投放到了英國伯明罕的小學當中,它幫助患有孤獨症的兒童。學校說希望孩子們通過跟機器人的互動,進行簡單的遊戲活動,能夠讓孤獨症兒童跟上互動的指令和節拍,進行社交互動。在以色列,Nao被用在幼兒園給孩子們講故事。
而澳大利亞在2015年把Nao機器人投放到了部分小學和初中 ,試驗將持續3年,跟新加坡的相類似,試驗的目的是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活動,而且給孩子們提供真實的編程體驗。
Nao機器人,圖片來源於:http://www.ibtimes.com.au/south-australian-schools-use-robots-assist-teachers-improve-curriculum-world-first-study-1460749
新加坡前瞻性地在幼兒教育引入機器人Pepper和Nao,提供了積極的但非決定性的結果,南洋理工大學智能系統中心的主任說目前的實驗結果還處在定性而不是精確的定量階段,目前的重點並不是放在評估機器人的使用能夠提高孩子們的數學成績,而是放在了社會性的交流上(social exchange)。
“我們想知道機器人是如何激發起孩子的創造力的”,主任發現在我們的期望和機器人的能力之間還存在非常大的差別,「有些人會覺得機器人非常聰明,但是目前的狀況是機器人每一個動作都需要人的編程」,目前在幼兒教育的試驗是受到機器人硬體的制約,形象的說法就是」機器人可以跳舞,但是你卻不能讓他跳起來。」
有人問到機器人能夠取代幼師嗎,主任表示非常懷疑,第一個原因是大量普及的難度比較大,其次孩子使用電子產品,尤其接觸螢幕的時間會有限制,所以跟準確的說法是「機器人可以作為一種教學的輔助工具,但是它不能代替幼師」。
第二期: 機器人玩具Kibo
在一間Sparkletots幼兒園(新加坡執政黨建立的全島統一質量管理的幼兒園,就是政府建的統一管理的幼兒園),智能玩具Kibo和4歲的的小朋友一起互動,小朋友運用「編程」的方式讓Kibo做各種動作,編碼就是好一個個木頭積木上面有各種指令「向前」、「向後」、「搖一搖」,小朋友們正在研究這些指令的順序,拍手可以觸發Kibo做動作,小朋友們一邊拍手一邊笑個不停,非常開心。
圖片來源:https://www.ft.com/content/f3cbfada-668e-11e7-8526-7b38dcaef614
新加坡在2016年1月開始了第二期試驗,政府撥款150萬新幣(約合人民幣730萬),將機器人玩具Kibo和Bee-Bot投入到160間幼兒園,給孩子們提供掌握和利用機器人的機會,這期試驗會讓新加坡的負責部門評價未來是否需要讓每一間幼兒園都想有同樣的資源。
在其中一家投放機器人玩具的政府幼兒園,校長說孩子們看到機器人玩具的最初反應是,「有些孩子會迫不及待,這些孩子一般會在家裡搗亂,它們似乎準備好了,而有一部分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孩子則會不太願意去嘗試,這些孩子在家裡面往往沒有電腦。」
校長發現這些機器人玩具能夠提供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讓孩子們在新的方向拓展自己的創造力,她說「孩子們能夠擺弄玩耍,TA們的想像力突然間就展現了。」
機器人玩具已經有一些預設的指令,這些指令讓孩子們可以探索更多更廣的可能性,其中有一個指令模塊是「如果(if)」,如果孩子們能夠排列一個指令順序(對於孩子來說是編程了),比如「如果(遇到閃)燈(機器人就)唱歌」,那麼機器人在遇到閃燈的時候響起歌聲。
在另外一個幼兒園班級里,機器人玩具Bee-bot正在教三個孩子中文,機器人的背面有按鈕,孩子們需要使用這些按鈕編程讓機器人完成指令,機器人可以在印有中文的玩具街道上行走,聽起來很容易,其實操作起來是有難度的。
在其中一間sparkletots幼兒園,孩子和機器人玩具互動學習中文,圖片來源:https://www.ft.com/content/f3cbfada-668e-11e7-8526-7b38dcaef614
有一個小男孩做了幾次都失敗,他需要算出正方形的數目,這樣機器人能夠移動到「猴子」這裡,小男孩數對了可是方向卻弄錯了,顯然這個小男孩對左右方向分的不是很清楚,所以機器人往反方向走了。
這些機器是作為使用工具提供給孩子的,而不全是老師的助手,然而老師們說機器人經常調動起孩子們的情感和情緒反應。其中有一個孩子,比較內向而且英文能力比較弱,通過跟機器人互動,一下子打開了學習的閥門。「在普通課堂上,他不太願意說話,雖然我知道他知道問題的答案。而現在他表現地很好,放開了,願意跟別人分享自己做的事情,他願意跟別人分享自己取得的進步。」
新加坡政府把機器人投放到幼兒園的項目還很新,試驗結果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去觀察和研究,不管怎樣,這可能是個好的開端。
(感謝微信號:小廣成長記授權新加坡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