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終于可以網購了!
最近打開宜家官網的用戶應該已經發現了,在首頁中間顯眼的“網上商城試運營”七個大字。
按照宜家的計劃,2018年底才覆蓋149個城市,如今提前2個月完成全年KPI,這個執行力必須點贊。
下面我們來看看宜家網上商城賣了些什麽,運費多少錢?
和之前財年大會上介紹的一樣,這次宜家動了真格了,線下幾乎所有的商品都可以網購了,小件9.9元包郵,大件69元包郵。
怎麽算小件呢?官方說法有點長,大家看截圖。
爲了讓大家更清楚地了解,風清直接在購物車裏添加了4件商品,包括不算小的邊桌和凳子,一共9.9元的郵費。
大件商品包括衣櫃、沙發、床等大件物品,沙發2件,床2件,7個大件總共郵費也才69元。
寫到這裏,風清基本上可以宣告“宜家代購”從此say goodbye了!
宜家爲什麽突然加快電商化?
話說,宜家進入中國的時間比阿裏巴巴成立(1999年)還早了一年呢,如今雙11都已經第十年了,宜家才終于全面開放電商業務。
這在全民擁抱互聯網的時代,簡直就是奇葩的存在,宜家也因此獲得“電商小學生”的光榮稱號。
事實上,這些年,宜家一直在猶豫,在電商的邊緣不斷試探中:
2016 年9 月,宜家(中國)網上商城上線,僅對上海地區開放;同年在溫州開設了中國首個“訂貨中心”;
2017年,宜家宣布與第三方電商平台進行合作,但到目前爲止也沒有確定合作的對象;
2017年年底,宜家在新加坡的電商服務悄悄上線。當時,宜家東南亞零售負責人稱,新加坡的宜家網站已經上線7周,並且已經開始了正常運營……
再就是在今年8月16日舉行的2019財年發布會上,宜家宣布要全面電商化。
但很快,號稱要做9個月的宜家小程序,上線才幾天就下架了。
這都讓外界懷疑,宜家到底是試水,還是真的要電商化。
沒想到,就在近日,宜家竟然悄悄上線了網購業務,而且還是提前兩個月完成一年的指標。
一向膽小的宜家怎麽了?
其實,宜家的膽小在于創始人的謹慎。
英格瓦·坎普拉德出生于1926年,1943年成立了宜家,直到今年1月份離世,75年來,坎普拉德一直都是宜家的CEO。
身邊有年紀大的長輩,相信他們都有這樣的特點:排斥互聯網,恐懼新生事物。
坎普拉德也一樣,即使他是偉大的企業家。
2008年,坎普拉德駁回了一份網上商城的提議,理由是:“網頁上可以做買賣,卻會減少來店的客人,這樣便會失去一些額外的生意,比如有些商品是顧客隨手挑揀的,並不一定是他們需要的東西。”
再比如,直到現在,宜家仍然采用寄送小冊子的方式做營銷。
但事實上,宜家的高層早就察覺到了互聯網的趨勢,這點從那份被駁回的提議可以看出。
因此,在坎普拉德離世後不久,宜家的電商布局步伐明顯加快了不少。
宜家做電商很難,不做更不好過
其實,坎普拉德恐懼電商也不是沒有道理。
因爲在線上賣家具,配送是個超大的難題。
和普通商品不一樣,家具屬于高價、大件、低頻的品類,這意味著消費者對它品質的要求會很高。
但是,網上銷售的弊端在于實物與圖片存在色差,質感不一樣或者貨不對版,再加上運輸途中可能會出現破損的問題,被退貨換貨的幾率極大。
而家具的運費費用極高,這樣一來,商家會賠得本都不剩。
事實上,在全世界,就還沒有哪家大賣場轉型電商成功了的,國內家具巨頭紅星美凱龍轉戰線上,第一年的銷售額僅40萬,血虧。
宜家大賣場
如何最大化物流效率,並且讓消費者覺得舒服,是宜家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
宜家的做法是顧客配送中心和小件包裹分撥中心,這是在宜家中國提出的嘗試方案,在全球都沒有的。
按照計劃,在2020年前,宜家要在中國建成3個分撥中心、5個顧客配送中心、5個小件包裹分撥中心。它們將分布在東南西北中五個區域,以實現物流提速。
很明顯,宜家離目標還很遠,但它已經等不及了。
准確地來說,是市場等不及了!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天貓雙11年,有超過42個家居類品牌成交過億,比2016年的30家增加了不少。
其中林氏木業開場3分鍾即破億,截至10點18分交易額突破6.1億元,已經達到其去年天貓雙11全天交易總額;18點02分全友家居銷售總額突破5億;顧家家居則在10點12分突破2億,比去年提前6小時。
這些巨額交易意味著,家居電商的消費人群和消費能力是相當驚人的。
中國一直是宜家增長最快的市場,在2010~2014年,宜家在中國的銷售額平均增長在20%以上,這是相當驚人的。
而在最近兩年,特別是2017年財年,宜家在市場的銷售額、商場訪客數量、官網訪問量、會員數量的增幅相比上一個財年分別下降了4.9%、9%、10%和9%。
與此同時,宜家在線下的擴張也越來越難。
原因不難猜測,租金問題。
此外,既有門店的增長也不樂觀,在中國市場,盡管銷售額和客流量一直在增長,但宜家並沒從中國消費者身上賺到更多的錢,平均客單價仍然和前兩年一樣維持在140元左右的水平。
總之,宜家電商模式勝算幾何還不得而知,但不做電商也是萬萬不行的。
你看好宜家的電商化嗎?
作者:風清
(本文爲電商報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