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終于不是網友口中的“電商小學生”了。
在全民擁抱互聯網的時代,1998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宜家對電商一直表現得很謹慎,直到今年10月底,才在自家網站上開放了網上商城試運營。不過從宜家最近做的決定來看,它似乎已經做好擁抱電商的准備了。
進入十一月,宜家宣布展開公司曆史上最大規模的重組,在裁減7500個工作崗位的同時,宣布未來兩年內創造1.15萬個新工作崗位,主要在投資物流配送和數字化方面,以應對快速變化的消費模式對全球實體零售造成的沖擊。
會“遲到”但不會“晚到” 保守的宜家擁抱電商
從實體店模式到大規模推廣電商,宜家“遲到”了整整十年。
1998年,宜家在中國開設了第一家門店,截至目前已在20座城市開設了25家宜家商場,涉足電商幾乎爲零的,宜家一度被網友稱爲“電商的小學生”。即使宜家也有網上訂購服務,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都是“線上下單,線下自提”形式,少有人問津。
2017年,宜家宣布與第三方電商平台進行合作,但到目前爲止也沒有確定合作的對象;2017年年底,宜家在新加坡的電商服務悄悄上線;還有今年8月16日舉行的2019財年發布會上,宜家宣布要全面電商化。但事實是,宜家小程序在微信上線才幾天就下架了。
業內人士認爲,宜家對電商的謹慎態度,與其企業理念有關。宜家創始人坎普拉德是位偉大的企業家,同時也是位謹慎的企業家。他出生于1926年,1943年成立宜家,直到今年1月份離世,75年來坎普拉德一直都是宜家的“當家”CEO。2008年,宜家高管向坎普拉德上交了一份網上商城的提議,但被駁回了,理由是:“網頁上可以做買賣,卻會減少來店的客人,這樣便會失去一些額外的生意,比如有些商品是顧客隨手挑揀的,並不一定是他們需要的東西。”
從這份被駁回的提議可以看出,宜家的高層早就察覺到了互聯網的趨勢,在坎普拉德離世後不久,宜家的電商布局步伐明顯加快了不少。今年10月底,宜家籌備已久的中國網上商城10月底正式上線,將網購範圍擴展至149個城市。
這一次,宜家不僅把産品放在了網上售賣,還解決了最令家居品牌頭痛的物流問題。記者在購物車裏添加了4件商品,包括不算小的邊桌、凳子,只要9.9元的郵費。而在購物車放入大件商品,包括衣櫃、沙發等7個大件,郵費也只要69元。相比于以往去線下實體店花費的人力、時間和物流成本,在網上商城購物確實方便了許多。
擁抱的姿態是有了
但擁抱的力度依舊謹慎
據不完全統計,2018天貓雙11家居成交過億品牌超過43個,去年雙11家具品類的銷售冠軍“林氏木業”,開賣27秒就成功破億,3分39秒破2億。這些巨額交易意味著,家居電商的消費人群和消費能力是相當驚人的。
盡管家居電商的蛋糕巨大,但宜家在“吃蛋糕”上依舊顯得很謹慎。與丹麥家具品牌Hay、日本宜得利集團旗下似鳥( NORITO)等品牌紛紛入駐天貓不同,宜家開展電商依然是在“自家陣地”。流量依靠自家電腦端網站,倉儲及物流配送體系也是自建。業內人士認爲,這樣的做法固然保證了宜家的品控和服務,不過也影響了宜家網上銷量和電商規模的擴大。
從事互聯網電商行業18年、500強企業新零售顧問雲陽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宜家多年來,已經具有了自己的品牌信譽。暫時不擁抱第三方電商平台,一是可能擔心自己的數據被獲取,第二還因爲對待産品質量和物流的謹慎心態。“總之宜家是比較保守的,在電商路上,宜家的戰略可能是後發制人,把商品和服務做好,是他們最重要的想法。”
雲陽子說,宜家的謹慎可以理解,因爲宜家的核心優勢一直是良好供應鏈下的優質商品,轉到線上的話這一優勢會打折扣,入駐第三方平台可能會因爲巨大的流量和平台局限性而導致問題。不過,既然傳統零售企業觸網已是不可回避的趨勢,那麽宜家還需要在電商路上再走快一些,加快尋找適合自己的線上零售方式。
在未來,宜家會擁抱天貓、京東等第三方平台嗎?對此,宜家中國區公關表示,在自家網站上做電商,最主要的目的是爲了服務消費者。消費者反饋的問題和反饋,可以在前端、後端及時做調整,避免了在第三方平台的局限性。“宜家目前的心態很開放,我們會保持觀望,看和各個平台有沒有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