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沒有比較沒有傷害,新加坡老人不慘
20年前,我剛到新加坡的時候,對這一現象是這麽想:
* 新加坡的貧困老人至少還能找到工作,養活自己
* 中國的貧困老人想要找這樣的工作恐怕還找不到吧?!
怎麽可以說新加坡的老人慘呢?明明的國內的老年人更慘好不好?國內還會有乞丐(注意,我是說20年前!!!),新加坡是沒有乞丐的,貧困老人還可以有一份工作,不用擔心餓死。
10年前:鼓勵工作,發揮余熱
慢慢隨著,我越來越了解新加坡社會、接觸了對李光耀更多的治國理念後;我則漸漸認爲,新加坡有很多老年人工作,是因爲李光耀拿對自己的要求來要求別人,他自己是一個“工作狂”,他追求爲新加坡工作到死,甚至即便死了,新加坡若出現問題,他也會掀起棺材板,繼續爲新加坡而奮戰。
會有人批評李光耀專制、獨斷專行、冷酷無情、“沒有朋友”等等;但極少會有人會懷疑李光耀爲新加坡奉獻一生的愛國精神。
2015年,李光耀去世的時候,新加坡是再現了“十裏長街送總理”。
LKW說要工作,那麽就加把勁工作吧~畢竟,也還是需要老有所依,對不對?
老年人看著兒女成長,自己再找工作,有個寄托,不也是挺好?做老年人,應該是做《實習生》裏面羅伯特·德尼羅那樣的繼續工作的!
電影《實習生》劇照
而不是像《都挺好》裏面蘇大強那樣爲享福而折騰兒女的。
所以,新加坡有很多老年人工作,應該是因爲政府、社會鼓勵,再加上他們有工作的主觀意願,老年人發揮余熱,這不挺好的嘛?
大部分工作的新加坡老年人,他們自願選擇出來工作的時候應該都是快樂的,這肯定不是悲慘;相反,很可能是幸福。
我在相當長的時間裏面,對于新加坡老年人工作的“悲慘現象”一直都是這麽理解的;如果我現在也還是持這樣的理解,那麽我就不會來寫這個回答了。
現在:確實很“慘”新加坡是一個發達國家,它完全可以引入更多外勞,讓外國勞工做新加坡老年人從事的這些勞力工作;直接給新加坡老年人發年金,所有新加坡人都可以“享清福”的。
世界“最富裕的國家”卡塔爾就是這麽幹的,一切體力活都留給“外國勞工”做好了,自己國人福利一流,躺著享福就好了。
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卡塔爾2018年人均GDP是7萬0780美金,世界排名第七;而第八便是新加坡,是6萬4041美金。
新加坡不是花不起這個錢,而是政府刻意選擇不花。
引入更多外勞,直接的影響就是島國的居住人口增加,居住環境、房租、房價等等都會有變化;而且,要怎麽對待外勞呢?
視他們爲“二等公民”,不給任何福利,隔幾年就換一批?當一個社會裏面,有人數不容忽視的“二等公民”,會不會跟本國居民産生更多的紛爭?
類似清潔這樣的體力工作,是不具有成長性的,收餐盤收得再溜,也不會成爲“清潔大師”不可能賺錢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如果讓年輕人去做了,且不說年輕人是否願意接受清潔工作的低薪資,更加關鍵的是,從事清潔工作的年輕人,他們的未來是在哪裏?!他們的發展又是在哪裏?!
而一個社會,如果年輕人沒有發展,沒有未來,那麽這個社會的未來又是在哪裏?!
新加坡是很小很小的國家,或者說,城市;新加坡是沒有農村的,每一個新加坡人,都是“城裏人”;如果城裏人想要“晚年幸福”,不從事類似清潔打掃這種“沒有未來”的工作的話,那麽從事的人,又是誰?他們的未來與幸福,又是在哪裏?
無論是在讀書也好,工作了也好;兒女表示要收拾餐桌,洗碗的時候,父母往往都會說:“你去忙你吧~我們來就好”對吧?
父母是不希望子女們把時間花在洗碗這種不具有發展性的事情上的,而更加希望子女可以把時間花在學習、工作等能夠發展,可能帶來更好未來的事情上。
父母,已經是到晚年了,一般不會再追求自己的人生有更高的發展。
新加坡政府,是刻意在公積金制度上,強調每個個人要自己養活自己,自己的養老金,自己存!
政府是清楚的知道,在這樣的制度之下,必然會有一些人搞砸了自己的人生,年輕時沒存下錢;他們老了怎麽辦?!
新加坡給出的回答是:“你還可以去收盤子,自己養活自己。”
這對新加坡的年輕人好!對新加坡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好!但,對于那些沒存下錢的老年人來說,好?還是,好悲慘?
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簡單回答的問題;但我確定,如果沒有這些“悲慘”的新加坡老年人,新加坡社會會更加“悲慘”。
不管怎麽樣都好,是這些辛勤工作的新加坡老年人讓新加坡變得更美好,我對他們的工作,充滿敬意;同樣的,我也對在新加坡的外來勞工,充滿敬意。
沒有他們,我自己得去做清潔打掃,我不想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