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經濟委員會報告爲我國設定“在未來10年每年取得2%至3%經濟增長”的目標,分析師認爲,這是一個“實際且誠實”的目標。
陳婧 報道
我國未來10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有所降低,但與其他發達經濟體相比,仍處于領先地位。
上周出爐的未來經濟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the Future Economy)報告,爲我國設定“在未來10年每年取得2%至3%經濟增長”的目標。分析師認爲,這雖然低于此前經濟檢討時的目標,但仍與其他成熟經濟體的水平相近,也反映了新加坡追求優質增長的決心。
2010年的經濟戰略委員會報告,把新加坡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爲每年3%至5%增長,而今卻是每年2%至3%。
未來經濟委員會聯合主席、財政部長王瑞傑上周在記者會上解釋,如今宏觀經濟環境和以往大不相同,世界各地的經濟增長都放緩,無論是與新興工業化經濟體(NIEs)或成熟經濟體比較,2%至3%增長其實是相當可觀的數據。
普華永道(PwC)新加坡戰略主管斯金納(Richard Skinner)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2%至3%增長是一個“實際且誠實”的目標。他說,全球經濟增長正在放緩,本地經濟增長速度雖然不及新興經濟體,但在發達國家中仍處于領先地位,“歐洲、美洲和亞洲的許多發達國家都希望取得這樣的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增長速度近年逐步放緩,從2010年的5.4%降至2016年的3.2%;發達經濟體的年增長也從3.1%放緩至1.6%。
IMF去年10月的報告預測,全球經濟體未來三年的年均增長介于3.4%至3.7%,發達經濟體的年均增長僅爲1.8%。
相比之下,新加坡未來三年的年均增長爲2.47%,高于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准,也超越美國、英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在亞洲發達經濟體中,我國未來三年的平均增長僅次于韓國(3.03%)和香港(2.63%)。
科技領域增長將遠超其他領域
斯金納指出,雖然我國整體經濟增長預計放緩,但不同領域的表現會有顯著差異,例如科技領域的增長將遠超其他領域。“擁有平衡的經濟是件好事,但我們也要充分發揮高增長領域的優勢。”
大華銀行(UOB)環球經濟與市場研究部主管許洲德指出,過去我國取得的3%至5%經濟增長中,有1%至2%是靠勞動力增長帶動,另2%至3%則是生産力增長。
“未來經濟委員會設立的目標,預示著未來的經濟增長將包括1%勞動力增長,以及1%至2%生産力增長,這更合理可行。”
人力部長林瑞生曾多次強調,依賴增加勞動力帶動經濟發展,雖然能取得更高增長,但長期難以持續。爲確保新加坡人核心,減少對外來勞動力的依賴,我國必須以更精簡的勞動隊伍和更高的生産力,來換取優質經濟發展。
林瑞生上周透露,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本地新增的工作將隨之減少。未來三五年內新增的工作,預計會維持在每年2萬5000份至4萬份,比以往少了八成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