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接見居民●趨勢觀察
據淡濱尼集選區議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次長馬炎慶觀察,大部分向議員求助的居民都是藍領工人,但這回受經濟放緩沖擊者不少是白領人士,這或許是求助居民人數沒有顯著增加的原因。
經濟前景不明朗、就業市場趨軟,個別議員所接見的居民總數卻沒有顯著上升。不過,部分受訪議員觀察到,因受經濟陰霾沖擊而尋求工作配對或過渡性經濟援助的案例有所增加。
主管馬西嶺區事務的馬西嶺—油池集選區議員哈莉瑪受訪時說,她過去約半年來,每周仍處理大約100個求助案子。她觀察到因失業陷入經濟困難,而尋求短暫財務援助的人次增加了。
哈莉瑪說:“我們一般把尋求援助者轉介到勞動力發展局,並且在社會服務中心爲他們擬定較長期的經濟援助之前,先提供短期財務援助。我們也分發食品給真正有需要者。但能否成功配對工作不僅取決于是否有足夠合適的工作,居民也須願意嘗試新領域和新工作崗位。”
負責布萊德嶺區事務的馬林百列集選區議員謝健平說,他所處理的案例數目大致上保持平穩,每周平均三四十起,但他發覺“有多幾起個案是與經濟情況挂鈎”,當中包括失業、不公平雇傭法和初投入勞動市場者求職難等問題。
負責文禮區事務的西海岸集選區議員鄭德源一年來所處理的平均案例,保留在一晚80至100起之間,但他近日處理了更多因被裁員而引發的問題,如關于職場、雇傭和司法相關的課題。
武吉巴督區議員穆仁理每周接見的居民人數同樣沒有變化。他說,武吉巴督有個專門在社區爲居民找工作的小組,小組由義工組成,這些義工經營自己的生意,不時會出現需要填補職位空缺的情況。
人力部不久前發布的2016年勞動市場預估報告顯示,去年有1萬9000人遭裁退或提早解約,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高。此外,隨著經濟與勞動人口轉型,白領職位空缺所占比率進一步擴大,截至去年9月,本地職位空缺近一半是屬于專業人員、經理、執行人員與技師(PMET)的工作。
據淡濱尼集選區議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次長馬炎慶觀察,大部分向議員求助的居民都是藍領工人,但這回受經濟放緩沖擊者不少是白領人士,這或許是求助居民人數沒有顯著增加的原因。
洪鼎基:援助配套日趨健全
宏茂橋集選區議員洪鼎基則相信,經濟陰霾沒導致求助居民人數上升,是因爲政府援助配套已日趨健全。他舉例,社會服務中心協調經濟援助的發放,讓居民就近獲得幫助;社區清潔等地方問題則由社區事務署負責,居民透過該署的“一聯通”(OneService)手機應用提出反饋,而隨著社區發展理事會也推出手機應用,等到議員接見選民時才提出問題的案例少了。
此外,不少需要援助的貧困年長者受益于樂齡補貼計劃(Silver Support Scheme),無須再向議員要求財務援助。
洪鼎基說:“倒是有更多沒能從樂齡補貼計劃受益的年長者提出申訴。一般而言,政府推出新計劃時,會有比較多人來申訴或詢問詳情,造成議員所接見的居民人次增加了。另外,當聯合招生活動結果出爐後,學生若沒被配到心儀學校而提出上訴,我們所處理的案子也跟著增加。”
麥波申區中低收入的年長居民居多,該區議員陳佩玲留意到求助居民人數不會大起大落,但如果坊間有“政府要派紅包”或提供額外補貼等傳言,她所接見的居民人數就會增加。
另一個造成更多居民向議員求助的原因則是:議員因公共假期沒接見居民,待再次接見居民時,就得處理積壓起來的求助個案。因聖誕節和元旦公共假日沒接見選民,鄭德源在1月9日當天就接見了155人。
鄭德源說:“逢年過節時,有相對少人前來求助,這或許因爲有些人對這時候向議員求助還是有些避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