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子杭(區塊鏈研習社特約作者、聰時代孵化器CEO、中原區塊鏈生態聯盟(CBEA)聯合發起人)
誰制造信任,誰掌握信任,誰就擁有至高無上的影響力。
本文爲作者講述區塊鏈底層特性系列文章之一,本文意在說明信任這一詞彙對文明、對社會的意義所在,以及區塊鏈形式的信任能爲文明、社會及大衆帶來哪些深層次的改變。
據說,在盜墓界,一開始是這樣的:
兩個人配合,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地下,地上的那人負責把挖到的東西用繩子和筐拉到地面,最後再把地下的那人也拉上來。
但是,常常出現,挖到的東西一到手,上面那位就帶著東西先跑了,有甚者還會朝下踹一腳,把坑填上。
于是,改革,變成父子兩人配合,一開始是兒子在上面,父親在下面(因爲經驗豐富),但,還是不行,兒子也會扔下父親,自己帶著東西跑掉。
後來,就變成了,兒子在下面,父親在上面。一個人跑掉的情況就基本上沒有了。
可是,盜墓這個既刺激又掙錢營生,如果只能靠父子這種關系才能維系的話,如何才能蓬勃發展呢?
如果當時有盜墓協會的話,這一定是年會的主題,而分享嘉賓一定有曹操,曹操一定可以來一場“論在盜墓者之間沒有血緣關系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軍事化管理來開拓市場”的主題分享。
沒錯,曹操被奉爲盜墓行業的祖師爺不是沒有道理的,他使用武力,利用軍事化的管理,在軍中設置了專職盜墓機構,設置了“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的軍銜,盜取財物以充軍饷,足足支撐軍隊十年吃喝。
但這種“軍盜”的形式並不適用于其他人,民間盜墓靠什麽相互信任、相互約束呢?
兩個字,法律。
你心說這法律不是禁止盜墓嗎?不應該是盜墓者的敵人?
是的,可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你要是不遵守道行,我就去舉報你,咱們同歸于盡、玉石俱焚,這可是某民族的拿手好戲。
所以,盜墓這個上千年的行業不僅沒有壽終正寢,相反,到今天,發展成了大工業般的産業化規模,並且形成了“掌眼”、“支鍋”、“腿子”、“下苦”等專業化的分工;有些地區甚至實行了公司化管理,探墓高手和熟練工需要遵守底薪加提成的績效考核制度。
我舉盜墓的例子意在說“信任”,這個詞聽起來四平八穩、抽象空洞,但它卻是帝王把國家傳給兒子、阿根廷的人民願意折價60%把本國貨幣換成美元、你願意把所有家當都放在余額寶 ……這些行爲最底層的邏輯。
對國家而言,信任與産業結構和大規模組織的創建密切相關,而後者對經濟繁榮和競爭力至關重要。
低信任文化的代表國家是中國、意大利南部、法國;高信任文化的代表國家則包括日本、德國和美國。具體而言,像日本和德國這樣有著高度信任和社會資本的社會能夠在沒有國家支持的情況下創建大型機構;美國和德國私有企業的規模要遠大于意大利和法國。
對社會而言,信任關乎幸福感。你走在大街上,不怕別人突然拿刀砍你,這就是信任在文化感染下的進步,在遠古時候,這樣的危險時刻都有,百分之八十五的原始男性都殺過人。
對個人而言,信任是你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些人不用打欠條就可以獲得朋友的借款,有些人抵上房産也借不到一分錢。
信任,是和人類一起在這個世界上誕生的。可以說,人類的600萬年就是信任的600萬年。
01 血緣信任
“見鬼了,這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2009年5月一天,德國多瑙河河谷附近出土了一尊奇怪的雕像,經過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測定,這尊雕像屬于距今至少有3.5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可考古人員卻始終看不出這到底是個什麽東西。
直到把雕像當做人形直立著看時,他們才最終確認,這是一尊有著異常豐滿的乳房和臀部的女性雕像,它被命名爲《霍勒菲爾斯的維納斯》。
特魯加尼尼
從血緣邁向地緣,是人類的社會關系不斷擴展,走向複雜化的一個關鍵的作用。
血緣可以建立信任,但在以前,男性和自己的後代之間的血緣關系無法驗證,早期很多部族都保留著“殺首子”的習俗。再加上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除了吃飽飯,剩余物品産生了,貿易産生了,貧富差距也産生了。
家庭之間有差距,各個氏族之間也有了差距,人類的心理産生了變化,人性裏的這種不平衡的比較心理不知道從何時滋生:我比你買的雞蛋便宜10塊錢,完全不會因爲你的損失而感到難過,反而能産生小小的幸福和愉悅感。
都吃不飽沒關系,但是你吃的比我好那就忍不了,將這種心理放大,就是掠奪和戰爭。
武力,取代了血緣成爲管理組織、維護信任秩序的力量。戰爭導致的掠奪、通婚、融合,打破了原初領地上血緣的純潔性。
人類開始朝著自己的欲望前進。
而自從武力登上人類的曆史舞台,便永遠沒有再謝幕過。整個人類史上,都充斥著連綿不絕的暴力和戰爭,在這種環境下,群體的生存和壯大已經嚴重依賴于其戰爭能力。
成吉思汗對歐亞大陸的橫掃,澳大利亞對大洋洲其他民族的血洗,二戰期間德國對猶太民族的屠殺……在強弱懸殊下,地球上時常發生著一些民族對其他民族的征服和消滅的。
文化交流就是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征服
然而就本性而言,人就是利己的,自私的本性是先天的,而文化造就的利他是後天的。
也就是說血緣和武力都是人類先天的,文化是人類人爲制造的,後天的。
自私的本性是可遺傳的,而文化獲得性卻無法經生殖和血統來遺傳。于是文化開始了它艱難的改造本性的挑戰。它必須如此,不然我們就必須放棄組織和社會,龜縮到隨時可能滅絕的血緣和密切互動的小群體中。
幸好上帝是平衡的大師,他老人家埋了一個彩蛋,和自私一樣都被寫在人類的基因裏的還有人類的情感,即所謂同情心,也就是共情的能力。文化這種生物學之外的力量,造就了非血緣群體內部的利他性,這種利他性和人類的情感聯手壓制住自私這個惡魔而占據上風。
五千年文化沐浴之下沒有重大改變的人性,反證了自私基因是與生俱來的事實。所以哲學家說,文明是一張薄紙,野蠻隨時可能闖入。
但是人類的文化行爲還有好的一面,即經文明所教化的絕大多數人再未返回野蠻。
所以,在很多時候,文化取代了代價昂貴的武力,成爲進一步拓展人類文明共同體的手段。
04 習慣信任
文化最主要的成分是規範,就是教你如何做人。
規範的建立意味著多數人已經自覺或在無意識中遵循一種行爲准則,懲罰只需針對少數人。這樣就不必進行成本高昂的屠殺,只用對不遵守規範的人進行懲罰,就可以達到合作的目的。
其他人就會像猴子一樣,自覺地懲罰不守規矩的人,這種模仿和複制的能力迅速的擴散,就形成了習慣。
日常慣例對一個成人的本體安全感和信任,發揮著無聲的巨大作用。比如,你每天早晨下樓買早飯,這個習慣依賴于早餐店老板的習慣及你對他的習慣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