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不少人對糖尿病仍抱負面心態,包括藥物副作用、截肢和洗腎等,因此抗拒接受身體檢查,或是在確診後不複診。
糖尿病專家指出,患上糖尿病並不影響生活素質,病患積極改變生活方式,而且病情管控得當也可降低洗腎或截肢的可能。醫藥界也不斷研發新藥,可確保病患能維持優質生活品質。
專家因此呼籲公衆,尤其是患病風險較高者,不要抗拒進行身體檢查,確診後也要繼續跟進檢查。
衛生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徐芳達上周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衛生部開支預算時宣布,爲保健促進局的“定期體檢,益您一生”計劃提供更多津貼,並簡化津貼框架。符合條件的國人從9月起,到社保援助計劃(CHAS)診所體檢時,最多只需付五元,這費用除了涵蓋體檢費,也包括在有需要複診時,第一次複診的所有費用。
徐芳達當時說:“有些人體檢後雖然確診,卻沒去複診,讓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和看診。我們希望能減少這類情況。”
新加坡國大醫院內分泌科高級顧問醫生塗瑜笑受訪說:“確實有很多人對糖尿病仍有誤解,以爲藥物會帶來很多副作用,也可能因親友患糖尿病後須截肢或洗腎,對糖尿病抱負面心態,抗拒體檢和複診等。”
《聯合早報》曾報道,新加坡保健服務集團去年4月推出糖尿病檢查計劃後,五個月內檢驗的296名患病風險較高者中,多達87%的血糖、血脂或血壓超標,3%還確診患糖尿病,其中四人未滿40歲。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的家人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兩倍至六倍。
塗瑜笑認爲,患病風險較高者就更應該例常體檢。
10種糖尿病藥物可根據患者生活習慣配給
至于服藥對病患造成不便的誤解,塗瑜笑指出,過去五年至10年,病患可以選擇的口服和注射型糖尿病藥物已從兩種至四種增加到超過10種,可根據不同病患的生活習慣,配給不影響作息的藥物。
她舉例,新藥包括讓一些病患緩解腎功能衰竭的“鈉—葡萄糖協同轉動蛋白2”(SGLT2)抑制藥物。該藥可指示腎髒排出多余糖分,以管控血糖,而病患可能因此在六個月至12個月內減重2.3公斤至4.5公斤,協助他們更輕易增加運動量。
塗瑜笑是“2型糖尿病病情曆程臨床評估”(簡稱APT-2D)研究計劃的首席研究員,該計劃希望進一步了解本地的糖尿病情況、發病過程和致病風險等。
國大醫院正在招募APT-2D研究的志願參與者,條件爲介于30歲至65歲、沒有已知的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病史,血糖指數正常或糖尿病病變前期患者(pre-diabetics)。有興趣者可電郵[email protected],或在上午9時至傍晚5時30分間,撥電8782-3082或8858-5846報名。
塗瑜笑說:“我最近有一名病患因心髒病入院,意外發現已患糖尿病。對她而言,比起心髒病,糖尿病是一個‘更糟糕的無期徒刑’。我們希望病患了解,病情管控得當仍能有良好的生活,糖尿病病變前期患者也可通過積極改變生活方式,避免走向患糖尿病的階段,這一切有賴于他們爲自己打好健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