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處滿眼可見新綠的梯田,木質結構的民居整齊地分散在層層疊疊的梯田中;手搖經輪的男女老者靜靜地行走在狹窄的碎石路上,路旁的黑面猴在路邊玩耍、搶食;遠處是藍天白雲下靜寂的山峰,山澗布滿霧淞、雲海籠罩盤山路;宗廟、佛塔聳立在山頂、山腰間 ;五彩的經幡隨時可見,生殖器崇拜圖雕像高懸大街小巷和繪在民宅四周。這就是以「雷龍」的子民自稱,一個貧窮但人民感到快樂的山中之國——不丹(The Kingdom of Bhutan)。
初見 壯觀的空中景象
從印度的新德里到不丹的西部重鎮帕羅飛行了一個半小時。這是個絕對不能睡覺,需兩眼緊盯機窗外的時段。由於該航線是在高入雲天且終年白雪覆蓋的喜瑪拉雅山群上穿行,因而能看到獨特的自然壯觀。
突然,機內一陣騷動,原來靠機艙左邊座位的乘客首先清晰地看到最壯麗的景象——喜瑪拉雅山群的雪景。據說在機上能看到連串的著名高峰:世界第一珠穆朗瑪峰、世界第三干城章嘉峰、不丹第二高峰珠穆拉里雪峰等。只見機翼下的群峰被晶瑩的白雪覆蓋,山巒重疊的群峰變幻成聖潔的銀峰遍布機翼下、蔓延於天際間。漂浮的雲層時而臣服在峰下,像是對祂虔誠地跪拜。
飛機平穩降落在跑道僅1964米長的不丹唯一的帕羅國際機場。機場建在旺曲河谷(Wong Chu)狹窄的腹地上,兩邊被植被豐富的群山圍繞,整個機場只能容納四架飛機,跑道的延長線分別被幾座高山阻擋,可見其飛行難度之大。據說帕羅機場是世界上最難起降的機場,全球只有八位飛行員擁有帕羅機場的准航証,僅許不丹皇家航空(Druk Air)飛往不丹(僅有三架)真是眼見為實啊!
機場小巧漂亮,其建築之造型、內外裝飾之精美令我感到他不是機場而是皇宮。這是我所見過的機場中最美的宮殿般的機場。
文化 政教合一的「宗」
到歐洲旅遊要看教堂和繪畫,到不丹則要看「宗」和寺廟。宗(Dzong)是不丹的古跡「城堡」,是集政、教、法合一的地方,幾乎每個重要谷地都設有宗作為抵禦外侵的堡壘。它是由不丹第一位神權領袖夏仲阿旺朗傑(zhabdrung Ngawang Namgyel)所創建。其外形雄偉、牆壁厚實,有固定的傾斜度,紅白磚壁和褐色屋頂,磚、石、圓木堆砌而成。其基本構造模式是由數座大樓圍成方形,居中塔樓是「政」和「教」的分界線,即裡面一半為政府行政人員辦公之地,一半為僧侶修行、住宿和民眾進香朝拜之地。那高聳的塔樓是喇嘛高僧的居所,高僧「坎布」有佩與國王同樣顏色披肩的特權,體現了宗教的崇高地位。
首都廷布的札西卻宗(TrashiChhoe Dzong),梵文意為「榮光信仰之堡」,建在廷布穀地中心海拔2500米處, 前身是建於13世紀的東貢廟(Dongon)。是不丹的最高權力中心,現任五世國王的辦公場所以及內政、財政部門所在地,同時也是不丹全國宗教首領法王和中央宗教機構所在地。1641年以後對該城堡進行了擴建和修建。 札西卻宗是一個長方形的建築群,四翼各有一座金頂角樓。宗內正中央的建築是宗教領袖的宅邸。角樓和兩邊建築分別是僧院和辦公樓。這是一個典型的政教合一的規制。
白天的札西卻宗高聳的白牆上鑲嵌那精美的褐色木窗,顯得那麼清新和樸素;那通向堡門20至30級的雪白台階和角樓閃光的金頂相互映襯,顯得莊嚴和聖潔;白牆外那棵棵盛開、紅粉相間的高山杜鵑為這宗堡增添了春色;遠處的青山似乎也面對祂俯首膜拜。宗堡正門對面的斜坡中,被一片綠叢圍繞的是國王和皇后的皇宮,原來國王的皇宮也不能高於宗堡,可見祂之神聖。我流連忘返於這座谷地上宗堡,感到祂是淨土上仙境。入夜了,宗堡燈火通明,燈光令黃色變得金光燦燦,讓褐色變成深紅,令白牆抹上蛋黃色,木窗上映著群山的影子。入夜的宗堡猶如天上之宮闕,美不勝收。
舊都普納卡的普那卡宗(Punakha Dzong)初建時,就被取名「幸福宮殿」是不丹第二座大城堡,不丹1950年前的舊都和大主教的冬宮,1637年臨河而建。 旺楚克王朝(Wangchuk Dynasty)的第四代國王在1988年和他的四位王后在這裡補辦了婚禮。2011年,現任第五代國王的大婚也在此舉行。
作為不丹的舊都心臟,普納卡宗堡比廷布的札西卻宗堡更顯莊嚴神聖。穿過的廊橋後才能進入普納卡宗堡。三重庭院,比其他宗堡多出一重,每重庭院的建築都極精緻,彩繪極鮮艷。前院裡一棵壯碩的菩提樹和一座巨大的藏式佛塔令人肅然。穿過一段幽暗的通道,來到後院,一大群紅衣僧人正從對面的大殿裡蜂擁而出,在白色的院牆間掀起一陣陣藏紅色的僧衣浪花。
我們脫鞋靜靜進入,生怕打攪了聖靈和還在收拾法器的僧人們。殿內豎立雄偉的巨柱,全以技藝精湛的鍍金鏤花,雕刻銅皮包邊。大殿供奉的的聖像分別是釋迦莫尼佛、蓮花生大師和不丹首任法王阿旺朗傑。聖像前面,分別是國王的寶座和國師的法座。大殿的角落裡有個上鎖的巨型鐵櫃,裡面收藏著珍貴的不丹佛教手稿、佛教名人名冊和蓮花生大師的巨幅唐卡。出了大殿,左側一座高大的鎏金佛塔頗顯神秘。原來這是供奉法王法體的地方,遺體以香料防腐,只有國王和國師才能進入該至聖之地。
帕羅峽谷的帕羅宗(又名日蓬堡,Rinpung Dzong)日蓬堡意為「一堆珍寶上的城堡」,坐落在帕羅峽谷險峻的山崖上,在帕羅河畔一塊巨大突出的岩石上建成,是不丹歷史上抵禦外來進犯的主要堡壘,擁有依山傍水、凌空傲立的迷人景緻。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拍攝的「小活佛」就在此取景。百年前帕羅宗曾遭大火破壞,後來才慢慢修復。方形堡中的中庭非常漂亮,迴廊、樓閣、樑柱上手工繪製的宗教圖像,雖我看不懂也不甚知其準確含義,但其色彩之艷麗,繪畫之工整,人、神表情之生動,內容之豐富,讓我這無宗教信仰的愚人也看得入迷。
走出帕羅宗堡便看到和相對而立、同樣色彩建造於1644年的帕羅宗瞭望塔,獨特的圓形建築依據佛教的吉祥法器海螺的形狀而建,厚實的牆體據說有2.5米厚,1968年改造成不丹國立博物館。六層的展館分別展出宗教、老照片、生活等不同的文物。
走在帕羅宗的山丘上俯瞰峽谷,那又是一片令人心胸開闊的景象。遠處,群山綿延交錯,映著藍天白雲;山坡上下,散立著座座簡樸的小木屋;青黃交接的梯田為峽谷點綴著春色;那挾帶泥沙的帕羅河水像游龍般歡快穿谷而過。
汽車行駛在顛簸的山路上,不遠的山坡上矗立著一座土黃色的、殘破不堪的城堡,整個城堡只剩下寥寥的幾座建築和斷垣的圍牆。導遊札西告訴我們,這就是杜克耶堡(Drukgyel)廢墟,據說它是為了紀念戰勝當年北部的入侵者而於1649年建立的,目前裡面幾乎不剩任何物件了。夕陽下山坡上的泛黃的古堡,以它的原始韻味、對著四周碧綠的層層梯田訴說著它英勇的往事,浴血奮戰的歷史。
宗教 精美佛塔寺廟
不丹(Bhutan)在梵語中意為「西藏之盡頭」,與西藏文化一脈相傳,不丹的歷史伴隨著佛教(藏傳佛教)發展至今,在這個全民信教的宗教國家裡,75%的人信仰佛教和原始宗教,25%的人信仰印度教, 目前不丹有2000多座佛教寺廟和1000多座佛塔。著名的有虎穴寺、切米康拉、大金佛寺、 紀念碑、紀念塔等。
虎穴寺(Taktsang Lhakhang)懸於帕羅山谷(Paro Valley)海拔3100米、落差900米的峭壁上,是不丹的地標性建築物,更是一座信仰坐標。相傳蓮花生大師(Guru Rinpoche)騎虎飛過此地,曾在一處山洞中冥想三個月並降服了山神妖怪,因此這裡成為佛教教化之地。蓮花生大師作為藏傳佛教的開基祖師,藏人視其為阿彌陀佛的化身,成為受供奉最多的菩薩。不丹人也稱蓮花生大師為「岡仁波齊」,因他曾在該處降魔。
通往虎穴寺的山道完全是人走出來的,沒有任何人工修建的痕跡,札西導遊說:「我們這裡提倡原生態,通往寺廟的道路都是土道山路,對於不丹人來說,只有徒步攀登,歷經艱難到達頂端才是對佛祖的虔誠」。沿途山路無任何扶手,起伏蜿蜒山徑不知何時便會來個忽小忽大的轉彎。那幾十米高的柏樹上面垂著一綹綹苔蘚,它肆意地屹立在陡峭的山坡、山路上,它那粗壯突起的根鬚毫不掩蓋地露出地面,敘述了它歷經千百年高寒、強勁風霜的歷史, 也讓遊客不得不加倍小心地在它上面一步一驚心地攀登。
這趟朝拜之旅不但要付出體力更要有毅力,上下來回,不間歇地徒步需四個小時以上,中途有個簡易的休息站,可供遊者休息、飲咖啡,或在此仰望這座鑲在峭崖裡的神廟。我和幾位團友量力而行留在休息站裡。我靜靜地坐在面山的椅子上,凝神仰望遠處這不丹國內最神聖的佛教寺廟,那雪白金頂的寺廟,像是被牢牢地吸在懸崖峭壁上。陽光下,尖頂閃爍神聖的金光,白牆煥發高山雪蓮般聖潔的白,那長長的五彩經幡永遠在空中為祂詠經飄蕩,一片白雲掠過山頭,鬼斧神工般、神聖的虎穴寺猶如在天上游動的聖殿,一種仰視、敬畏之情油然而生。難怪祂被譽為世界十大奇廟之首。
極為寂靜的山腰萬樹叢中忽傳來輕微的動靜和異樣的聲音,眼尖的團友輕輕對我說:快看那邊! 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哇,一隻有美麗毛色的啄木鳥正在古樹上啄木,另一棵樹上停歇著一隻有超長藍尾巴的大鳥(不知何名)。引得我們這伙「坐椅觀景」的人起身各自追尋隱藏在樹叢中的鳥類。據資料介紹,不丹共有約700種鳥類, 烏鴉是他們的國鳥,是保護神馬哈嘎拉德化身。
切米拉康(Chime Lhakhang)是號稱「癲狂聖人」的聖賢朱卡庫拉(Lama Drukpa Kunley)的堂兄為紀念他降伏惡魔而建的寺廟。這位來自西藏的喇嘛自幼在嚴謹的宗教氣氛中長大,受到諸多高僧教誨,25歲得到開悟,帶著弓箭開始雲遊生涯,過著他獨特的傳法生活。他倡導打破所有社會習俗,鼓勵信徒以開明的態度傳授佛法。他的傳說演化為「不丹四大怪」之一陽具門神(其他是國獸塔金Takin,即羚牛,國術射箭,夜獵)。他頗似中國的濟公和尚,常以歌謠的形式、荒誕瘋癲的手段讓人在笑聲中幡然領悟佛理真經。他認為性可以成為開悟通途,傳說他曾以他的陽具降服惡魔,所以在不丹的民居、大街上常畫有或掛著巨大的陽具以驅邪和保平安。民間中常傳說,如果一個男人在森林裡獨行感到恐懼的話,只需露出陽具,就會嚇走樹怪林妖。又據說,有人曾送他一條綁在脖子上的線,他竟將它綁在自己的陽具上,並稱這會帶來好運。難怪畫中的陽具上都拴著一根漂亮的彩帶。
佛殿內中間供奉釋迦牟尼金像,右側為癲狂聖人塑像。佛像下的案几上放著代表癲狂聖人生殖器的骨雕與竹雕。陽具竟然堂而皇之地放在如此嚴肅的佛堂里,真是令人感到驚訝。
金佛像(Great Buddha Statue)在帕羅河與旺楚河的交匯處,河岸上立著三個風格迥異的佛塔,分別是尼泊爾、印度、不丹風格。不丹人認為河流交匯處是不祥之地,建不同風格三座佛塔可驅除魔障,而金佛像最高最大。是由新加坡華人出資興建,為世界最大的釋迦牟尼坐像,這座投資4700萬美元、高51.5米的坐像立在山頂,在廷布任何地方都能仰首看到,現已成為廷布的新地標。
走入佛像廣場,巨大的釋迦牟尼佛像盤坐在蓮花寶座上,佛座四周雕有生動的佛教象徵物,廣場四周被同樣金光閃爍的高大全身佛像圍繞,青山圍繞白雲漂浮的廣場散發出一片神聖耀眼的金光。走進金佛塔內,更是佛光閃爍,10萬餘尊貼金的佛陀像,2萬5000尊小金佛供奉在各層內,佛祖以自己的聖光賦予天下來者的安寧、吉祥。
不丹國家紀念佛碑(Memorial Chorten)是首都廷布市的又一標誌性建築之一,是遵照不丹旺楚克國王三世(Wangchuck III)的設想而建成。1974年佛塔完成前兩年國王卻不幸逝世。於是成為一個既為紀念已故國王也為世界和平而建的佛塔紀念碑,其內部珍藏許多神聖的宗教繪畫和密宗佛像。外形是金頂白塔,圍繞祂的四座金頂彩繪的塔形門樓極為精緻漂亮。祂是廷布人每日轉塔最集中的地方,不丹人認為轉塔可以洗清犯下的罪孽。只見碑上懸掛的風鈴在風中叮噹作響,塔下則是虔誠的人們靜靜地排著蜿蜒的長隊在繞行, 塔內一幅旺楚克國王三世的畫像供人民瞻仰。
108座佛塔(或稱楚克旺耶紀念碑Druk Wangyal Chortens)是不丹政府為了紀念在剿滅不丹南部阿薩姆反政府武裝中喪生的人,同時也為祈禱世界和平而於2005年建立。這座建在高3116米多雄拉山口上的佛塔,總體造型很獨特,108座佛塔依圓形分三層排列在綠草地上,高大的白牆把祂圍成圓堡,人們從圍牆下仰視,整座佛塔猶如含苞欲放的雪蓮;從高處俯視,座座佛塔像是虔誠地面向喜瑪拉雅聖峰頂禮膜拜。
由於長期的與世隔絕和地形交通的限制,不丹在1960後才修建完成第一條公路從而正式和外界接觸。1974年為迎接參加第四代國王的加冕典禮的嘉賓而建了三座賓館,而後為了充分利用這些設備才開始了發展旅遊觀光業。但不丹政府在開放旅遊的同時,為了保護傳統文化和生態環境,他們拋棄經濟利益實行「低客流高效益」的旅遊政策。入境者必須通過由政府授權的當地旅行社安排吃、住和代辦簽證,只接受團體不接受個人簽證申請,規定每人必須消費在200至250美元間,每年只接受7500名左右的觀光客,必須乘坐該國飛機「不丹皇家航空」,僅能從新德里、加德滿都和曼谷等六個城市出發。為的是保留純淨生活,防止外國遊客對當地自然環境、文化和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在不丹旅遊中,我沒發現有麥當勞、漢堡和比薩的店鋪和歌舞昇平的夜總會。在不丹, 當你進入每座宗裡,你會感受到宗教的肅穆、平和、慈祥 、神威;讓人的靈魂重歸虔敬,讓人的心靈得以洗滌;讓人的精神得到無限的寄託。
當你登上多雄拉山口、廷布河谷和帕羅峽谷瞭望,雲霧彌漫時,峰峰相連的群山像起伏的飛龍隱藏在霧靄中,令人迷幻而敬畏;天晴時,皚皚白雪覆蓋的聖峰(珠穆朗瑪峰)顯得那麼莊嚴聖潔;那懸崖峭壁、隙罅裂石令人驚心動魄;俯瞰河谷,山峽間那急潺的溪流、起伏的梯田、簡陋的木屋、飄盪的彩色經幡、絢爛奪目的廟宇是那麼的雄渾、絢麗、佛光四溢。
不丹,就是這樣一個佛光普照,子民純樸,廟宇斑斕、恬靜秀麗深藏在雲霧山巒間的佛門淨土、山中隱士,人們心中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