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財政部長王瑞傑在最近的講話中說:“正如我們的建國領導把居者有其屋作爲基石政策,讓新加坡人參與國家的未來,同時共享國家進步的果實,‘群策群力,共創未來’也將是建構國家的新基石。”
全球經曆“反政治時期”,新興政治勢力煽動本土主義者(nativist)和保護主義者的情緒,削弱公共機構的公信力。王瑞傑指出,新加坡要免受沖擊,就更應加強政民合作的共識。
反對黨人民力量黨黨魁吳明盛在席上提問,新移民對原籍國的效忠會否分裂社會。王瑞傑回答,這取決于課題是否被利用,引起國人對新移民忠誠度的懷疑。
根據去年9月公布的《2019年人口簡報》,每三對新婚夫婦中就有一對是跨國婚姻。王瑞傑說,新移民既然決定以新加坡爲家園,國人就應盡全力協助他們融入。
“很多人試圖利用這些分歧,不但沒有嘗試讓新移民融入,反而把課題轉換爲政府沒有照顧國人……我們如果采用狹隘的本土主義心態,把世界、貿易、外人拒于門外,新加坡最終將走向頹萎。”
其實近年來,整個東南亞地區民衆,都憂心于中美兩國的影響力擴張,尤其是在中國日漸強大的今天,中國的影響力擴張速度驚人,各地的反華聲音也逐漸增大,給東盟局勢添加了不安定因素。
而近日,《東南亞態勢:2020》調查報告也同步出爐,報告指出了多項東南亞議題,而報告結果也如大多人所預料——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正在讓東南亞各國失去對美國的信心,而認爲中國是東南亞地區影響力最強國家的人數占比大幅度增加!
這項報告占據了今日新加坡各大媒體的重要板塊,而《聯合早報》也對此發表了多篇社論,詳細闡釋了報告內容,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具體內容吧~
中國崛起給東南亞巨大震撼!
最重要的一項調查結果,就是東南亞國家人民普遍認爲中國在本區域的影響力于過去一年顯著擴大,甚至覺得中國如今在區域政治與戰略的影響力已超越美國,但多達85%的人也因此感到深層的不安與擔憂。
這種不安與擔憂,來自東南亞民衆對中國目的的懷疑——85%的受訪人對中國的政治戰略擴張和膨脹感到擔憂和疑慮,而72%的受訪者則認爲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擴張很快,對此表示擔憂。
報告用“認識到中國勢力的擴大並不等同接受這個新現實“來描述東南亞都去受訪者的心態,其實這也是如今衆多國家民衆普遍擔憂的問題,中國的崛起太過迅速、太過迅猛,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在各個領域與美國打得不可開交,這在許多人看來都過于誇張。
而報告也警告,一旦中國的手段太過強勢,處理方式不謹慎,可能有些國家會轉而投向美國的懷抱尋求庇護。
東南亞十國共1308人在去年11月中至12月初參與這項網上調查。其中四成是政府與跨政府機構,以及國際機構的官員,另36.2%來自學術界,其余來自商界與傳媒界。參與調查者中,緬甸、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籍人數最多。
也就是說,這項報告體現了東南亞精英階層的普遍看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對美國信任産生裂痕
除了中國影響力的報告體現之外,最讓人關注的還是美國在東南亞的表現、影響力已經大幅下挫!
近半受訪者認爲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對東南亞戰略事務負責,特朗普對本地區提出的“印太戰略”也不夠讓人滿意,而在新加坡,九成的人認爲去年一年,特朗普對東南亞的關注度明顯降低。
美國在過去,爲了遏華反華,培植了一大批戰略合作夥伴,而美國政府早先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也是爲了抵抗中國在南海地區越來越強大的海上實力而提出——但隨著中國的軍事實力巨幅增強,以及美國戰略中心轉移到中東地區,南海的局勢也越來越倒向中方。
而目前,對特朗普的不信任也是國際社會廣泛存在的問題,這位民選上來的總統,是美國曆史上最“不拘小節”的領導人了,在各個領域上都顯得極爲業余,而在處理許多曆史問題或者過往條約、協議等時,也十分隨意,導致整個美國的國家信譽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被迫選邊站,選哪國?
報告中還有一項十分有趣的議題,是關于“若被迫選邊站,選中美哪一國?”的,而中美的貿易爭端正在加劇這種被迫選邊站的國際壓力升級,1308名受調查者中,53.6%更傾向靠攏美國,46.4%則選中國,兩者之間差距並不大。
但若看個別國家,七個東盟國家中,大多數調查參與者選擇的卻是中國,占比最高的依序爲老撾(73.9%)、文萊(69.1%)。
而對于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四成受訪者認爲“有一點信心”,三成認爲“有一些信心”,也有兩成受訪者完全沒有信心,然而對美國提出的“印太戰略”,半數受訪者認爲戰略描述模糊,需要可行性的方案和詳細的闡述。
總體來說,小編認爲不論從各個方面,中國對東南亞的影響力都在顯著上升、超越美國。
而東南亞民衆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中國的實力擴張——當然,其中大多數人對此都抱有疑慮,但中國想必不會走霸權強權之路,和平發展是未來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