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了,近了,過年的腳步近了。
還有幾天,全球華人就要送豬迎鼠,迎接新春。
關于過春節這件事,中國人有著絕對的權威。
貼春聯,購年貨,包餃子,賞花燈,
幾乎是每家每戶必不可少的春節活動。
但俗話說: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
雖然有中國人在的地方,春節氣氛都是一樣的濃厚,
但地域和文化差異,還是爲過年習俗增添了不少新意。
本期獅城DNA,我們帶您解鎖在新加坡過年的正確打開方式撈魚生,以及兩種傳統玩法牛車水賞花燈,換柑橘。
發財魚生
說起撈魚生,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南洋華人最有發言權。先用一個視頻來感受一下這喜慶的畫風:
“撈魚生”通常是過年聚餐開席的第一道菜,在新加坡多叫做“發財魚生”。魚生便是生魚條,代表著吉祥、富貴。配以芋頭絲、姜絲、紅白蘿蔔絲、青紅椒絲、芹菜絲、柚子肉等不同顔色的食材,畫面立刻豐富、誘人了起來。
各類食材在一個大圓盤中堆疊在一起,再撒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胡椒粉、麻油添加風味,最後將酸甜的特制醬汁淋在魚生上,便是大功告成。
接下來就是整道菜的重頭戲——撈。
“撈”在粵語裏,其實是“拌”的意思。菜品備好後,親朋好友一起圍在桌邊。只見一人發號施令,所有人便揮動筷子,快速地將所有材料高高挑起,不停地拌動。口中還要不斷喊著:撈啊,撈啊,撈起,撈起!預示著來年風生水起,好事連連,年年有余,步步高升。
撈魚生究竟味道如何,似乎已經不是重點。整道菜下來,每樣食材都有美好寓意,大家一起參與其中,氣氛熱烈。
即使撈到“滿桌狼藉”也毫不在意,因爲這樣寓意著“遍地黃金”,福氣和好運已經多到溢出來。
這發財魚生什麽時候撈?新加坡人表示,從大年初一之前,到正月十五,都可以。
除了家庭自制的傳統撈魚生,許多酒店也看准春節商機,在這道看似簡單的“沙拉”中做足了文章。
許多不僅融入中西合並的新食材,造型上也推陳出新,勢必要征服食客的味蕾。每樣食材都要配上寓意美好的吉祥話,十分有講究。
有的廚師一改傳統,不制作生肖造型魚生,改以山水畫爲主題,設計出寓意風生水起的立體作品,也足足吸引了眼球。
甚至連新加坡的海底撈也來湊一回熱鬧
據說,撈生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朔到古代的廣東珠三角地區。
作爲有名的魚米之鄉,當地人很早就有將鲩魚切片,拌以姜蔥等配料生吃的習慣。早年間,移民南洋落地生根的廣東華僑,也把這道菜肴帶到新馬一帶。早在上世紀20年代,魚生就已經出現在新加坡的大排檔,食客一般是以此配粥吃。
直到上世紀60年代,魚生才逐漸加以改良,開始作爲年夜菜出現在阖家團聚的餐桌上。根據新加坡名廚許國威和冼良的說法,過年“撈魚生”的靈感是在1964年,他們和另外兩位已過世的名廚譚銳佳和劉育培,在吃宵夜時想出來的。
然而,生吃魚片的同時,不少人擔心會有感染縧蟲的風險。
上世紀40至50年代,香港和新加坡的殖民地政府以“生魚片含菌,不衛生”爲由,禁止商家售賣魚生。2015年,新加坡曾爆發多起由食用魚生引起的B族鏈球菌感染病例,政府決定無限期禁止餐館售賣淡水魚生。
由此,常見的西刀魚退出曆史舞台,三文魚和鮑魚片逐漸成了主流。
當然,隨著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和保鮮科技水平的提高,如今魚生的安全性和衛生程度已有了極大的改善。但如飯後有感到不適,還是要立刻到醫院進行專門檢查。
牛車水賞花燈
除了撈魚生,新加坡過年其實還有不少傳統玩法。
節日期間的牛車水,也就是新加坡唐人街,所有街道張燈結彩,成爲新加坡春節慶祝活動的全城焦點。每年的新春點燈活動之後,牛車水將連續7周沉浸在流光溢彩的燈飾中。
今年的“金鼠當先迎新春,萬象更新福滿城”花燈由200個身穿傳統服飾的“粉紅鼠”組成,傳統與現代設計結合,令人耳目一新。
除了新春點燈,牛車水還准備了新春晚會、年貨市場、獅王爭霸賽、妝藝嘉年華等精彩活動,不斷把整個獅城的年味推向最高潮。
換柑橘
新加坡華人去親友家拜年時,會用一個精致的紅袋,裝兩粒柑橘作爲賀年禮。桔有“吉”之意,粵語中“柑”與“金”同音,兩粒柑橘象征著“大吉大利”、“兩粒黃金”和“好事成雙”。
將柑橘贈與親友,就是表達對其的祝福。臨別之際,主人家往往也會回贈兩粒柑橘,有互贈吉祥的寓意。
今年新加坡春節的公共假期是1月25-27日,
國內則是1月24-30日。
新春小長假准備怎麽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