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順傑 報道
本地煙霾情況近來雖然好轉,人們平日吸入有害物質的風險卻未因此降低。
根據一項由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科研中心(SMART)進行的研究,一個每周平均乘搭10趟巴士的乘客,在候車時吸入的車輛尾氣,當中的細小懸浮顆粒可能要比在一般環境中吸入的顆粒含量平均多出3.5倍。
研究也指出,這些顆粒極爲細小(ultrafine),直徑約27納米(nanometre)。相較之下,環境局一般測量的PM2.5懸浮顆粒比這些極細小顆粒大100倍。PM2.5指的是空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micron)的顆粒。非常微小的顆粒侵入人體後會進入肺泡的微血管,隨血液循環進入心髒、腦部等人體重要器官,造成永久傷害。
長時間吸入 影響顯著
在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資助下領導這項研究的埃利克博士(Erik Velasco)說:“每次在車站等10分鍾看似無害,但多次的短時間接觸,加總起來相當顯著。”
他指出,早晚尖峰時段的候車時間約10分鍾,以一個每周五天、每天乘兩趟巴士的乘客爲例,他每月在車站吸入極細懸浮顆粒的時間可長達七小時,一年下來就有足足三天。
埃利克說:“這類(長時間)接觸可能影響肺部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等。”
在SMART屬下環境監測及模擬中心擔任研究員的埃利克是在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畢業生陳淑芳,在怡豐城、小印度、武吉士、萊佛士碼頭一號大廈和國大一帶的五個巴士站,測量早晚尖峰時段的懸浮顆粒。
研究員認爲,這五個巴士站的路況和環境不同,“具代表性”,人流也高。
據兩人觀察,在測量期間駛過這些巴士站的車輛以私家車和德士占多數(逾65%);輕型貨車占10至15%,巴士則是12%。這些車輛排放的尾氣成分以碳粒子居多,其中還包含重金屬,均爲有害物質。
埃利克也指出,以研究結果來判斷,本地巴士車站的空氣素質情況,與香港和墨西哥城相近,但比加拿大渥大華(Ottawa)和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市(Portland)來得差。
要緩解這個問題,埃利克建議,一些短期辦法是在巴士站安裝風扇,除了能使乘客感覺涼爽,也能吹散這些細小微粒。他也建議當局將車站往內移,加寬車站與車道的距離,從而降低人們接觸車輛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