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雲舟 報道
要讓國家長久取得成功,需先從每個人保護環境、讓環境取得可持續發展做起。
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本月20日爲2016年環境之友獎(EcoFriend Awards)的九名得獎者頒獎時指出這一點。他說,只有每個人都更積極保護環境,才能進一步實現2015年永續新加坡發展藍圖下的目標。
馬善高說,在打造宜居家園及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的過程中,社區提供最大的推動力,而由愛護環境人士推動的各項措施也扮演重要角色,打造活躍和優雅的社會。
今年提名人數創紀錄
邁入第10年的環境之友獎,今年共有324人獲得提名。這不但比去年的獲提名人數多出37%,也創下新紀錄。
環境之友獎得獎者來自私企、公共部門、民間組織、學府和青年五個組別,都是爲提高環境可持續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個人。五個組別中,學府和民間組織的獲提名人數增幅最大,分別增加55%和41%,顯示這些群體有更多成員爲環保工作獻力。
馬善高致詞時說:“讓人倍感溫馨的是,更多個人采取主動,爲環境盡一己之力。”
其中一名獲獎的是喜樂聖淘沙度假旅館執行董事黃友德(39歲)。該旅館設計上除了保留大量樹木,所采用的熱能交換冷卻系統比一般系統的能耗少25%,過去10年節省開支達18萬元。
黃友德也在旅館園內采用有機種植,用蚯蚓分解果蔬殘渣,並把這個做法推廣到校園裏。他受訪時說,他在旅居澳大利亞時從當地學會這個處理廚余的方法,決定帶回本地試驗。
黃友德說:“要在新加坡做這麽大規模的環保工程,開始時很多人不相信我們做得到,因爲這意味你必須放棄很多東西,利潤就要擺在最低位……不過我相信未來的生意模式就是如此,就是要有長期可持續性”。
另一名得獎者華僑中學高二生翁佳萱(18歲)認爲,環保還未完全成爲一種生活方式,但她相信每份付出都是值得的。以同齡學生爲例說:“大家都已經有自己的(既定)心態,不管多努力灌輸信息,對方能接收和接受的始終有限,但我相信我們還是能把信息傳達給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