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離不開人口紅利。人多力量大。從建國開始,由于勞動力人口不足,國家爲了要滿足勞動力的需求,還用了各種政策比如兩夫妻上班,妻子的繳稅會底。就這樣,全國的勞動力就增加。
In 2013 年時新加坡政府在人口白皮書首次披露政府預期到 2030 年總人口會預計會在六百五十到六百九十萬已減低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影響以及維持新加坡的經濟活力。
在還沒達到以上的人口時,交通和設施必須跟進。
回憶1990年到2000 初時,地鐵也只有南北紅線和東西綠線。到目前2020已經有五條地鐵線
目前爲止,還有幾條地鐵和輕軌在造建中。
最新的三條地鐵線的造價估計 854 億新幣。這投資相當大。政府對共交的提升目標很明確。堅定不移。
每個大都市將面臨的問題就是早晚高峰人潮。
把整個城市的交通設施提升了,難道這問題就能解決了嗎?
大都市的所謂的高峰也就是人潮在早上人流都往市中心上班。然後晚高峰時,人潮會回流從市中心到其市區外。
那這樣如何決解這問題?這只有要研究新發布的 Master Plan 2019 藍圖.
2019 年的城市發展主題爲
也就是提供 《更多空間給大家居住、工作和活動》
爲了達到這目標,以下是幾個方案需要提升
– 給中央市區注入更多的活力
-創造更宜居、更具包容性,活力和可持續性的設區
-改造南部瀕水區和巴耶利峇空軍基地
-發展未來經濟重點
-更進一步提升花園城市定位
給中央市區注入更多的活力
根據初步的發展圖 2019,政府將考慮增加中部地區的居住人口,在市中心、濱海南部和羅焦等地區規劃各種住宅和設施,以便更多的人可以住在工作場所附近。市建局已推出兩項獎勵計劃,鼓勵在中央商務區(CBD)及其他策略區內,更好地組合用途,以提升城市活力。
第一項是新的CBD 優惠計劃,將安順路 (Anson Road)、塞西爾街 (Cecil Street)、申頓路 (Shenton Way) 、羅賓遜路 (Robinson Road)and丹戎巴葛(Tanjong Pagar)地區現有的寫字樓發展轉爲酒店及住宅用途,可增加業主的容積率。這將有助于振興中央商務區,使其不僅是一個工作的地方,而且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居住和玩耍的地方。
另一項倡議是策略發展獎勵計劃。目的是鼓勵商業建築業主合作,以大膽和創新的方式全面重新開發鄰近物業,積極改造街道,甚至整個片區。爲鼓勵此類建議,政府將提供多種激勵措施,包括提高總地塊比例,並在規劃參數(如土地用途和土地建築高度)方面采取靈活性。
除此之外,政府也規畫提高在中部地區活力包括加強烏節路作爲一個生活方式目的地,爲每個分片提供不同的體驗。給周圍一個郁郁蔥蔥的綠色城市走廊,連接新加坡植物園(Singapore Botanic Garden)和富康甯公園(Fort Canning Park)。
此外,藝術和人文區的布拉斯巴沙路(Bras Basah), 武吉(Bugis)和富康甯(Fort Canning)將組合形成藝術、文化和遺産區。這將擴大,並加以改善公共空間和加強步行連通性。
創造更宜居、更具包容性,活力和可持續性的設區
鐵路走廊周圍的地區,如皇後鎮(Queenstown)、波娜維斯達(Buona Vista)、美世界(BeautyWorld)and雙溪加株 (Sg Kadut)將逐步恢複活力,使社區更接近走廊。皇後大道和唐林哈爾特(Tanglin Halt)的新住房也將在未來幾年內推出。24公裏長的鐵路走廊將改造成一個社區空間,將100萬人居住在一公裏以內。
未來的住宅區將是可持續的,環保的,以社區爲中心的,和減少汽車,廣泛公共空間和設施,以滿足居民的需求。綜合性一站式設施方便居民。
改造南部瀕水區和巴耶利峇空軍基地
南部瀕水區跨從巴西班讓到濱海東部南部海岸線。未來市區裏的碼頭和巴西班讓碼頭會遷至大士。到時約1000公頃的土地將騰出來從新開發。與吉寶俱樂部和聖淘沙等其他地區一起,南部瀕水區的總面積約爲2,000公頃。這些地區會在未來5To10年內開始動工。
從長期來看,耶利峇空軍基地基地也在搬遷的計劃中。那裏會騰出800公頃土地。該周邊地區會改造爲一個高度宜居和可持續的新區。到時這塊地會給居民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和設施。
初步規劃想法是想將目前的機場建築和部分跑道重新設計保持原貌並入注活力設區和公園開放提供休閑式。
發展未來經濟重點
新加坡經濟全球化也一直保持開放態度。以支持新加坡的經濟增長,西部大士(海運中心)、北部(路陸交通聯接北部馬來西亞)和東部樟宜 (航空)的三個主要輸杻。
裕廊做爲西部輸杻及副中心,CBD外最大的綜合用途商業節點、裕廊創新區的高科技制造中心)以及裕廊和塔斯工業區的新業務。
樟宜機場爲東部區將擴建樟宜航空園區更好的提供航空相關業務。它還將是樟宜市創新生活方式商業集群的所在地,包括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
樟宜商業園和位于5號航站樓門口的未來樟宜東城區。
北部的雙溪加株和榜鵝一帶將成爲數碼科技開發區以及農業食品創新園(如農業技術和食品、數字技術和網絡安全)
更進一步提升花園城市定位
目前,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公園和公園等綠地面積約7800公頃。將來,這一計劃將增加約1,000公頃。公園將連接主要休閑走廊,如環島路線、鐵路走廊、加冷河 (Kallang River)、沿海岸途步跑道、武吉知碼(Bukit Timah)-羅焦 (Rochor)綠色途步跑道。
90%以上的家庭將享有近距離到達公園。
新加坡未來的發展是無可限量。交通輸杻的改進和大筆的投資。人才的引入以及全球化的經濟。政治的穩定及政策的透明度會讓讓更多人響往移居的城市。
以上是本人的觀點。當然每個成功的背後都有很多付出。青菜蘿蔔各有所愛,每個人的口味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