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同飲一江水,命運緊相連。中老兩國建交半個多世紀以來,風雨兼程、相伴同行,彼此間的友誼正如滔滔江水,不斷奔流向前。瀾滄江—湄公河,一條流經中、老、緬、泰、柬、越六國的河流,如友誼之河續寫著中老兩國患難與共、守望相助的兄弟情誼。老撾金三角經濟特區沿岸火紅的木棉花不僅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更爲這片神秘廣袤的土地帶來機遇與挑戰。
隨著中老鐵路的建設,老撾從“陸鎖國”轉變爲“陸聯國”,成爲中國—東盟合作的重要樞紐,2010年,在老撾革新開放政策的推動下,時任老撾總理波松·布帕萬簽署了《關于在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博喬省東鵬縣設立金三角經濟特區的活動和管理的第 090 號總理政令》,正式批准成立國家級的金三角經濟特區。
半個多世紀以來,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的中老兩國情誼始終如一,“法式風情”是國人對老撾的第一印象,而談及“金三角”,往往多了幾分英雄主義的傳奇色彩。2020年的金三角經濟特區是否一如外界猜測的那樣,罂粟橫生,硝煙四起?記者對話老撾金三角經濟特區主席趙偉,爲大家揭開這裏的“神秘面紗”。
曆史是勇敢者創造的,更需衆人同舟共濟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陪伴趙偉走過金三角特區的最初十年,“一路走來,特區建設曆經大大小小的阻力,我們始終堅持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信念,作爲中國人,要勇于開拓,要經得起考驗。”,最初的10年,這裏大力建設基礎設施,從以前的泥路土路到如今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從落後的打井取水到如今的配套設施完善的自來水供應系統,從小漁村漸趨發展爲緬泰老三國交界處的國際港口城市,現在的金三角猶如當年的深圳,在未來,特區的經濟發展著力點將精准投放于招商引資、人才引進、教育服務等領域。老撾金三角經濟特區自2007年開始建設,2010年老撾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以來,堅持重“績”不重“痕”的務實發展原則,爲特區打下了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累計投資20億美元打造基建設施,目前已經建設完公路網、湄公河護坡、碼頭、電力系統、自來水供應系統等,趙偉和他的金木棉集團的到來,使得金三角經濟特區煥然一新,城區面積目前已達7平方公裏,常住人口約有5萬人,每年接待各國遊客約80萬人次,“而這只是一個開始,今後,金三角經濟特區作爲老撾的新興旅遊城市,即將做好迎接千萬人次客流量的准備。”趙偉告訴記者。
孤舉者難起,衆行者易趨。趙偉深深懂得,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協調合作是時代的必然選擇。老撾是一個農業國,金三角經濟特區則利用資金優勢、消費市場優勢,帶動老百姓參與肉牛、蔬菜的生産,“金木棉集團和周邊的幾個省開展‘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集團向周邊省份捐贈200多頭肉牛,讓當地老百姓種草養牛,養大後由集團回收,促進就業同時帶動當地及周邊老百姓勤勞致富。”趙偉與記者分享了近幾年金三角經濟特區的産業創新發展新舉措。走過最初的“拓荒十年”,作爲經濟特區主席的趙偉對這裏的營商環境有著更清晰的規劃:“老撾政府給予了特區寬松的優惠政策,金木棉集團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給予來本地投資經營的公司更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針對前來創業的年輕人,金三角經濟特區管委會在未來會根據實際情況降低門檻,我們歡迎來金三角經濟特區融資的中國企業,當然,對于其他國家的企業,我們也將秉承無差別待遇原則,一視同仁。”
著眼當下謀求務實發展,高質量構建經濟特區“一帶一路”新篇章
老撾作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肩負著中老命運共同體的責任,金三角經濟特區更將在新時代下的中老關系中秉承繼往開來、守正創新的姿態進一步發展。十年過去,“旅遊立區”依舊是金三角經濟特區的主導戰略,“在未來,金三角將以旅遊爲支柱産業,逐步協同發展衍生業態,康養、置業、醫療等都是我們下一步的重點。同時利用好金三角經濟特區森林資源優勢,在森林的山谷處建立一些旅遊項目、休閑度假酒店,最大程度地保護原始森林與當地生態。此外,我們還同雲南省昆明滇池水務公司合作,在經濟特區域內建立汙水處理廠,目前主體已基本完工,屆時經濟特區的生活汙水就可以淨化後再排放到湄公河中。”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當“旅遊立區”已經成爲金三角經濟特區的傳統支柱産業,“宜遊、宜商、宜居”的新興旅遊模式成爲經濟特區發展的下一個著眼點。“在未來的旅遊項目中,我們將講好‘中國故事’,‘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中的華平號貨船就停靠在特區的湄公河口岸,我們將計劃把它修建爲一座博物館,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還原‘湄公河大案’,讓遊客感受到中國的強大,喚起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此外,趙偉告訴記者,隨著新興旅遊模式的逐步落地推進,經濟特區也將逐步提高對湄公河口岸沿線的安全治理等級,切實保證每一個到訪金三角地區的民衆在此旅遊、務工期間的幸福感、獲得感。
文緣相通文明互鑒,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自“一帶一路”政策提出以來,從恢弘的“大寫意”到精謹細膩的“工筆畫”,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共商、共享、共建的“朋友圈”中,金三角經濟特區的發展同中國一樣,與各國人民不斷書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動故事。金三角經濟特區常住人口中有40%是緬甸人和老撾人,50%是中國人,因此如何管理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經濟特區成爲未來的一大課題。文化和民風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記者在走訪時看到這裏建立起了孔子學院、幼兒園、中小學等教育辦學機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老撾也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中老人民親如一家,雙方的優秀傳統文化要代代傳承、互學互鑒,我們中國人的儒家文化,老撾人的佛教,在這裏可以得到更好的融合,繼而共同促進兩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趙偉,“目前我們在經濟特區內建立了從小學到職業學院的教育系統,未來針對康養業會開設職業培訓,需要大量的本地老撾籍護士輸送至一線,此類惠民政策,在提高民衆文化水平的同時也可以解決老撾人的就業問題。”
隨著中老合作的不斷深化,金三角經濟特區在文化交流中凸顯別樣魅力。“我們都是有著五千年文化曆史的民族,文化底蘊都很深厚,民心相通則萬事通,金三角經濟特區管委會中便有來自中、老兩國的同志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特區,大家團結一致、共謀發展。精誠所至、金石爲開,金三角經濟特區以真誠包容開放的心態擁抱每一位在這片土地上勤勞勇敢的人們,大家也都會誠心誠意地感謝特區。”趙偉告訴記者。
最後,趙偉同記者講到:“在未來的90年裏,金木棉集團、金三角經濟特區將全力響應中國的各項政策及倡議,發光發熱,特區將以更勤勉務實的姿態努力謀發展,深化中老兩國友誼,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