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型肺炎)歐洲多國專家:中國有能力戰勝疫情
中新社柏林1月31日電 (記者 彭大偉)當地時間30日晚,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同時不建議對中國采取旅行和貿易限制。中新社記者從德、法、英等多國專家處了解到,世衛組織此舉可協調各國政府更加有效地防控疫情。專家認爲,中國對疫情的應對是迅速有力的,中國有能力戰勝此次疫情。
“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疫情,需要史無前例的應對。”傳染病學專家、英國惠康基金會主席傑裏米·法勒(JeremyFarrar)博士表示,世衛組織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爲一種國際層面的緊急狀態,無疑將強化各國政府對公衆健康的保護。“中國正在爲疫情應對樹立全新的標杆,我們應該向中國致謝。”
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志駐柏林特約記者凱·庫普費爾施密特指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並不具備法律上的約束力,很大程度上是作爲一個政治信號,以呼籲更多的國際合作、參與和動員更多資源。“世衛組織向各國表達得非常清楚——目前不應限制旅行或貿易,這違背了世衛組織‘基于事實作出決定’的建議。”
事實上,譚德塞在30日晚的發布會上已經強調,“這項聲明不是對中國投出不信任票。相反,世界衛生組織仍然對中國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滿信心。”
在采訪中,專家普遍對中國迅速有力應對疫情予以正面評價,並認爲中國一定能夠戰勝此次疫情。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院教授李遠表示,目前中國政府已對疫情采取了強有力的應對措施,並且整個社會力量也已經被動員起來阻擊疫情的蔓延。“接下的幾周將非常關鍵,但我相信目前措施的效果將會在近幾周內顯現出來,使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
德國漢堡本哈德—諾赫特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專家約納斯·施密特-查納西特向德媒表示,他注意到中國對疫情的應對非常良好,尤其中國很快地將新型冠狀病毒確定並分離出來,具有示範意義。他同時認爲,與當年處置“非典”疫情相比,中國在處置疫情方面有了非常大的進步,這正是由于隨著掌握確定新發現病毒並加以應對的各類手段,今天的中國完全有能力自行掌控局勢。
法國“橋”智庫主席、新興經濟體專家周瑞(JoelRuet)指出,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應對疫情時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氣,這種勇氣不僅僅是自救,更保護了他國的安全。他表示,在危急關頭,中國選擇封閉幾乎湖北省全境——幾乎相當于法國全國的規模——保護了世界各國不受疫情更大的侵擾,“我看到很多身處武漢和其它各地的中國朋友主動采取居家隔離。中國爲所有人樹立了榜樣。”
展望未來,李遠強調,疫情並不會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穩態,“我們完全可以對中國經濟的韌性保持信心。我們也不應該忘記2003年(盡管有‘非典’疫情)中國經濟仍實現了10%的全年增速。”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西蒙·巴普蒂斯特援引經濟學人智庫2019年發布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相關研究指出,中國在衛生體系能力等指標上要高于全球各國平均水平。該智庫維持中國今年經濟增速5.9%的預期不變。
李遠同時指出,中國各級政府通過應對這次疫情也將大幅增加醫療衛生方面的公共産品投入,這也會對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有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