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第一代馬來政治領導人奧斯曼渥,昨天中午逝世,享年92歲。這名生于1924年10月8日的建國時期內閣部長,雖離開政壇超過30年,但他對建設新加坡這個多元種族國家功不可沒。
人民行動黨1954年創立之初,當時在《馬來前鋒報》任職的奧斯曼渥便加入這個新政黨。從政後,他在1963年10月出任內政事務與社會福利部部長。這個部門在一個月後易名爲社會事務部,奧斯曼渥便擔任社會事務部長,直到1977年。
他在任內致力于改善弱勢群體,包括殘障者、年長者、問題少年、工作婦女和寡婦的處境。1968年,他設立新加坡福利理事會來整合與改進社會工作,這個組織便是國家福利理事會(The National Council of Social Service,簡稱NCSS)的前身。他還在1976年設立社會義工署,擴大義工隊伍,同時通過培訓提升他們的能力。
1965年8月,社會事務部和文化部合並,他接過拉惹勒南的文化部長職務。在任期間,奧斯曼渥曾于1966年成立國家體育發展部門,其中一項工作是管理當時的新加坡大獎賽(The Singapore Grand Prix),另一項工作是建設國家體育場。
1968年,社會事務部又與文化部分開成兩個部門,易潤堂出任文化部長,奧斯曼渥繼續主掌社會事務部。
1977年,奧斯曼渥卸下社會事務部長一職,出任新加坡駐印度尼西亞大使,但他依然保留內閣部長職銜,擔任不管部長,直到1981年正式從政壇引退。
贊同多元種族社會理念
選擇加入人民行動黨
奧斯曼渥加入行動黨時,新馬兩地的政治氛圍基本上是沿著種族路線劃分。奧斯曼渥雖身爲馬來人,卻沒加入馬來政黨巫統,而選擇了主張建設多元種族社會的人民行動黨,這讓他承受許多壓力,甚至被當時馬來社群中的一些人視爲“背叛者”。
但是這名曾在萊佛士書院受教育的新聞工作者,在結識同樣畢業自萊佛士書院的建國總理李光耀後,因贊同建立多元種族社會的政治理念,而毅然加入行動黨,成爲建國時期的核心團隊成員之一。
奧斯曼加入行動黨後,參與黨內的馬來事務署和《行動報》出版工作,也負責把李光耀的演講稿翻譯成馬來文。1959年,他受邀擔任樟宜—芽籠行動黨支部主席,之後在甘榜景萬岸參選,卻輸給來自巫統的對手。
在新馬分分合合的動蕩年代,奧斯曼渥任職的《馬來前鋒報》經常受時局牽連,被卷入政治紛爭中。《馬來前鋒報》的主要董事是巫統成員,該報管理層曾因政見分歧而出現變動改組,先是副總編輯沙末·依斯邁(Samad Ismail)在1957年被調派到雅加達,然後是創辦人尤索夫(後來的新加坡第一任總統)于1959年離開報館。高層出現變動之際,奧斯曼渥被令留在新加坡主掌當地報務。
1961年,《馬來前鋒報》員工發動罷工,抗議巫統的收購行動。奧斯曼渥因沒參加罷工行動而贏得巫統董事的信任。他當時奉命組織一個新團隊,北上吉隆坡出任《馬來前鋒報》副總編輯。
奧斯曼渥家族
屬我國最早原住民“海人”
新馬在1963年9月合並後,奧斯曼渥再次參加競選,這回代表行動黨出征巴西班讓區。當時的行動黨除了面對社會主義陣線候選人,也面對巫統的挑戰。像奧斯曼渥這樣的行動黨馬來候選人,當時被馬來沙文主義者標榜爲“叛徒”。他雖在選戰中勝出,卻收到不少恐嚇與謾罵郵件。
奧斯曼渥的家族屬于新加坡最早的原住民“海人”(Orang Laut),是萊佛士抵達新加坡時,就已經住在這個島上的好幾百戶原住民之一。
他的父親渥阿末(Wok Ahmad)是一名教師,後來當過校長。母親安汶莫哈默(Embon Mohamed)也是原住民。奧斯曼渥剛出世時,和祖父母、叔叔等人住在直落布蘭雅的甘榜峇魯,後來因父親被派到不同學校任教而經常搬家,1930年代,還住過布拉尼島。
奧斯曼渥5歲就開始在直落布蘭雅馬來學校上學,住布拉尼島時也在島上的馬來學校就讀,後來轉到拉丁馬士英校,中學時進入萊佛士書院。父親決定讓他轉去英校時,祖父一度反對,擔心他受西方文化影響。
這名天資聰穎的原住民孩子雖然參加了高級劍橋考試,卻完全不知道自己考得如何。這是因爲他在1941年12月8日考曆史科時,日本人的炸彈就已落在新加坡島,戰爭粉碎了一切,他始終沒有收到考試成績單。
不管是從政前或引退後,奧斯曼渥一生都很精彩。他從政前是一名新聞工作者和工會領袖,從政壇引退前當過大使,退出政壇後開始從事兒時就很喜歡的一件事,那就是開始寫小說,而且專門寫驚悚恐怖鬼故事!
熱愛寫作的奧斯曼渥曾在自傳《做夢也沒想過》(Never In My Wildest Dreams)一書中,坦白自己生命中的一段黑暗過去。他17歲那年經叔叔介紹,在日軍惡名昭彰的731部隊工作過。他當時的任務是在街上捕捉老鼠,再用鉗子把老鼠身上的虱子放進罐子裏吮吸注射過瘟疫病菌老鼠的血,然後讓帶菌虱子繁殖。很多年以後他才明白,那些虱子原來是用來散播鼠疫細菌,作爲日軍殘酷的戰爭手段。
戰爭結束後,他先在東海岸路當電台技師。1946年,22歲的奧斯曼渥加入《馬來前鋒報》(Utusan Melayu)當文員,但上班不到一星期就被該報創辦人,也就是新加坡第一任總統尤索夫發現他的潛力,讓他從文員轉爲記者,從此開始了他的新聞事業。
他在報界迅速擢升,在新加坡當了兩年記者後被派到吉隆坡工作。1949年他申請到殖民地政府的發展獎學金,到英國倫敦工藝學院修讀新聞專業文憑。動身前,還同在報館擔任電話接線員的黛亞·奴爾(Dah Mohd Noor)結婚。
他和黛亞生了三個女兒薩菲亞(Saffiah)、戴麗雅(Dahlia)和莉莉(Lily),但這段婚姻因工作壓力和個性不合,後來變得不愉快。奧斯曼渥在1975年又娶了麗娜阿都拉(Lina Abdullah),兩人育有一名女兒戴安娜(Diana)。他的原配黛亞在1987年與世長辭。
奧斯曼渥曾在回憶錄中說,在他的第一段婚姻出現問題後,李光耀曾對他說,如果他無法解決個人問題,就不應該繼續擔任要職,他因此到印度尼西亞當大使。他後來還是沒解決個人問題,因此決定引退。
1978年在印尼出任大使時,他曾幸運地逃過一劫。那一次他原本要乘坐印尼總統蘇哈多的私人直升機到峇厘島視察新的渡假村,卻因徹夜觀看世界杯足球賽睡過頭而誤了時間。那天中午,他突然接到消息說直升機失事,機上全部人員罹難。他因貪看足球賽而撿回一命。
50年代參與職工運動
結識身爲律師的李光耀
奧斯曼渥在1951年從英國回新後,除了被《馬來前鋒報》擢升爲采訪主任,也當選新加坡印刷工友聯合會秘書長,開始涉足職工運動,爲印刷業工友爭取更好的待遇與福利。
1953年12月,奧斯曼渥曾代表馬來亞出版社(MPH)的工友爭取更高待遇,他當時也曾參與海峽時報印刷工人的一場勞工糾紛,糾紛後來演變成非法罷工,罷工雖失敗告終,卻讓奧斯曼渥有機會和當時還是一名執業律師的李光耀一起並肩工作。李光耀當時是新加坡印刷工友聯合會的法律顧問。
其實兩人早在1952年就認識了。李光耀當時代表新加坡郵政和電報制服工友聯合會(Singapore Postal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mployee Union)與殖民地政府談判,在成功爲工友爭取到更好待遇後,李光耀曾登門造訪《馬來前鋒報》,希望該報刊登相關消息。
李光耀也在1952年成爲《馬來前鋒報》的法律顧問。每當他和尤索夫開會見面時,奧斯曼渥也會在場。有一回,尤索夫要起訴一家雜志的作者,原因是對方指《馬來前鋒報》左傾,奧斯曼渥是負責翻譯《馬來前鋒報》社論的主要人員。
1955年,東姑阿都拉曼認爲《馬來前鋒報》刊登對他不利的報道,要求見報章負責人時,奧斯曼渥曾陪伴尤索夫和李光耀北上吉隆坡。
奧斯曼渥曾說自己從來沒有想過要從政,他沒什麽野心,是個隨遇而安的人,更沒有想過當部長,從政時所面對的問題比他想象的要大且棘手。
退出政壇後,他除了擔任幾家公司的董事,也執筆爲馬來西亞的《馬來前鋒報》撰寫鬼故事。
1998年李光耀慶祝75歲生日,在感謝奧斯曼渥時一度哽咽。奧斯曼渥當時曾說:“他一定是想起馬來部長如何與他並肩作戰對抗馬來極端主義,我們當時支持他,因爲我們相信他提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