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明爲海事展覽館主持開幕時說,新加坡早期須思考及決定是否應大力投資建造集裝箱港口……這在現在看來顯然是個明智的決定,但在當時,集裝箱海運需求量很低,決策者須承擔判斷錯誤的風險。後來事實證明他們做了正確的決定。
海事業不僅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也記載著早期國人面對迅速演化的經濟環境時,勇敢創新求變,開拓新篇章的精神。
新加坡海事展覽館經過九個月翻新後重新開放,融入更多互動元素,讓公衆通過模擬船只及虛擬實境技術等,更全面理解本地海事業。
總理公署、外交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楊莉明昨天爲展覽館主持開幕時說,我國海事業發展曆程充滿許多不確定性,並沒想象中順遂,值得國人從中學習及反思。
“新加坡早期須思考及決定是否應大力投資建造集裝箱港口……這在現在看來顯然是個明智的決定,但在當時,集裝箱海運需求量很低,決策者須承擔判斷錯誤的風險。後來事實證明他們做了正確的決定。”
楊莉明說,我國決策者及人民當時求新求變的理念在今天仍然適用。
“我們將興建大士港口,會采用大量自動化科技及裝備……新系統能提升整體效率嗎?原有工人能適應較高技能的工作,或會因此失業……過去的經驗能爲我們接下來的發展提供啓示。”
由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管理,于2012年開幕的新加坡海事展覽館(Singapore Maritime Gallery)去年10月關閉進行翻新。
海事局通訊及社區署副署長羅美琪指出,海事展覽館開放將近五年,館內設備已陳舊,因此需要翻新,讓前去參觀的公衆能有更新的體驗。
她說:“翻新後的展覽館與之前最大的區別在于使用更多互動和多媒體設備,包括錄像和音像來刺激訪客的感官,讓他們親自聽、看和觸碰,更清楚本地海事業的發展。”
館內較新穎的設備是一架船舵駕駛模擬器。訪客可選擇不同難易程度的夜間導航及搜尋救援行動等八個情境,在模擬器上“掌舵”,了解船長、舵手等海事人員的不同職責。
展覽館也在部分展區使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技術。其中一個展區設有10種在新加坡海峽常見船只的模型,訪客只要將掃描儀指向任何一艘船,掃描儀屏幕會顯示船只的規格、特征和功能等。
另外,新展館也設立名爲“Epilogue”和“Living Gallery”兩個新空間。
前者提供關于海事業的資料和出版物,方便學生和公衆參考,後者則將用于舉辦其他展覽、工作坊和活動等。
展館內的兒童活動空間經翻新後,讓兒童通過互動式遊戲了解本地海事業的活力和多樣性,包括通過疊集裝箱的遊戲,學習不能超載貨物的重要等。
展覽館在關閉翻新之前,每年訪客人次平均達三萬。羅美琪指出,希望翻新後的展覽館能夠吸引多10%訪客。
設在濱海南碼頭二樓的海事展覽館每個星期二至星期天開放,時間爲早上9時至下午6時,入場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