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淡馬錫投資公司是世界投資界的投資神話,同時也掌握著整個新加坡的經濟命脈。
但是,其實淡馬錫最看好的地方,是中國。
“我們覺得在今天的世界上從風險和回報的平衡而言,在中長期來看中國還是最好的,這也是爲什麽我從根本上來說,我們對中國經濟還是有長遠信心的原因。” ——淡馬錫全球企業發展聯席總裁、中國區總裁吳亦兵,2019年10月24日在彭博買方論壇上這樣說道。
這家總部設立在新加坡的投資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已經有15個年頭。
2019年7月9日,淡馬錫發布《淡馬錫年度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淡馬錫投資組合淨值3130億新元,公司成立45年來複合年化股東總回報率爲15%。
亞洲市場是淡馬錫最主要的區域,有66%的投資組合分布在該地區。而中國市場更是淡馬錫投資組合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組合淨值約爲4030億元人民幣,在淡馬錫的總體投資規模中占比26%,已經和它在新加坡本國的投資規模齊平,並列首位。
淡馬錫作爲新加坡主權基金,是如何深度打入中國市場的?淡馬錫的投資神話背後,還有什麽秘密?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又會帶來什麽影響?
01. ALL IN中國市場
淡馬錫,這家總部位于新加坡、成立于1974年的投資公司,剛成立時的總資産爲3.5億新元(約合0.7億美元)。
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財政年度,全年股息收入90億新元,10年期股本回報率9%,集團投資組合總價值約3130億新元(2310億美元),40年間資産增長了780倍。
這個資産暴增的比例令外界震撼。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許多著名的大公司背後股東都有淡馬錫的身影,甚至中國多家核心國企淡馬錫也有份參與。
淡馬錫投資的主要中國公司包括:阿裏巴巴、騰訊、美團、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還有中國平安。
具體到未來5年的投資機會,中國區總裁吳亦兵說,淡馬錫在中國重點關注的行業包括非銀金融服務、TMT、消費品、生命科技、工業4.0、交通物流這六大行業。以及國企改革的機會和與被投企業共同投資優質的城市建設項目。
“過去的五年中,無論是國家治理還是營商環境,中國的投資環境都有了非常顯著的變化。”
吳亦兵指出,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全球大的資産擁有者而言,如美國的退休基金、各國的主權基金等,對于人民幣資産的配置仍處于非常低的水平,比重僅占2%-3%左右,因此增長的空間將會很大。
吳亦兵說,雖然經濟短期有不確定性,不過中國市場各行業間的區別非常大,外資機構在中國市場超配的行業相對聚焦。從A股的情況來看,外資機構在消費必需品、金融、可選消費、醫療等行業的配置比例較高。
就主題性投資而言,吳亦兵認爲,可以從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型企業,新一代消費者崛起,價值鏈和供應鏈結構性轉變,龍頭企業構建生態系統等幾方面布局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輪浪潮。
對于中國的醫療行業,吳亦兵說,生命科技是中國下一輪重大投資機會,淡馬錫對中國醫療行業的投資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深耕生物醫藥科技創新,投資相關早期公司;重倉中國醫療行業的龍頭企業,中國醫療行業未來有望長期穩定成長,相關行業龍頭將是受益者;根據中國國情發展産業平台,探索打造新型醫療服務産業。
吳亦兵還提及了淡馬錫在中國投資戰略的四大支柱。
首先,淡馬錫與實力雄厚的基金合作,拓展更多投資和並購機會。吳亦兵說,淡馬錫90%是做直投,同時也是厚樸投資、祥峰投資、大钲資本等知名公司的LP。
第二,淡馬錫投資早期公司,把握創新帶來的機遇。
“我們不是爲了投1000萬美元掙個十倍二十倍,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創新帶來未來的機遇,能夠在之後逐漸加倉,從而在領先的公司中成爲其非常主要的股東。
早期公司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往往是IPO加六個月,一旦開始解禁,破發基本成爲常態。那麽作爲一個長期投資者,在這個時候能帶來非常獨特的價值。”
第三,淡馬錫成爲核心上市公司的優秀合作者,持續創造回報。吳亦兵說,淡馬錫的投資不是在上市這一時間結束,而是希望在二級市場上能夠繼續長遠的合作。
最後,淡馬錫還打造投資平台和生態系統,與中國長期發展趨勢保持一致。
不過肯定有人好奇,淡馬錫作爲一家新加坡主權基金,是怎麽拿下中國的優質資本市場的?
02. 淡馬錫是怎麽拿下中國市場的?
自從2004年進入中國之後,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已經橫跨金融、地産、交通、醫藥、機械、紡織服裝、IT等傳統與新興多個行業,淡馬錫的資産規模擴大一倍有余。
這一方面得益于淡馬錫對國有企業的管理風格,另一方面,與何晶當年的投資思路也有很大關系。
有淡馬錫內部人士回憶說,當年何晶入駐淡馬錫,她的思路很明確。作爲李光耀的兒媳婦、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夫人,何晶出任淡馬錫董事長之後,就定下了淡馬錫得戰略:走出新加坡,共享其他國家成長紅利,對此,淡馬錫將目光投向了經濟增長最快、市場潛力最大的中國。
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不過,想要淡馬錫想要走進中國,雖然語言方面有天然優勢,但是想要走進中國市場,依舊很難。尤其中國很多大的金融機構都是國企,想要在國有企業股份分一杯羹是難上加難了。
所以,淡馬錫可以說是有決心卻無行動地尴尬了2年。誰知峰回路轉,2003年中國新成立的國資委伸出了橄榄枝,邀請淡馬錫參與中國國有企業改革。
從2002年初來乍到,到後來爲了加強與中國企業的直接聯系,淡馬錫于2004年10月設立北京辦事處,2005年在香港設立辦事處,在2006年上半年又在上海設立代表處。
那麽,淡馬錫又是如何具體在中國進行投資的?
淡馬錫考慮了很久。資料顯示,除了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淡馬錫在中國的投資活動更多的是通過旗下子公司或者與其他公司成立合資公司經營。
著名的房地産商嘉德中國是淡馬錫旗下凱德投資的子公司,入股中行和建行是通過富登金融控股和新加坡亞洲金融完成,投資地産通過豐樹投資,投資PE和未上市股權通過祥峰投資,通過 Baytree investment 持有天威英利等等。爲了更好的拓展業務,何晶親自出馬,她曾多次來到北京參與中國國有銀行的改革當中,成果斐然。
2005年1月,淡馬錫旗下全資子公司亞洲金融控股公司 (AFH) 先是收購了民生銀行5%的股份,又在當年8月向中國建設銀行的大股東中央彙金投資有限公司收購了建行5.1%的股份,緊接著12月,AFH又投資15億美元向中國銀行認購5%的股份。
由此,淡馬錫學到了在中國做業務的經驗,並加以複制推廣——每次淡馬錫進入一個國家或者地區都會找當地有實力的企業入股,作爲搶占市場蛋糕的敲門磚。
直到2012年,淡馬錫開始全面擁抱中國的互聯網投資。
2009年,何晶辭職。經過短暫的過渡,2012年林文興正式接手了淡馬錫。
不過,此時的淡馬錫也迎來了最大的危機。
2012年,歐債危機再次襲來,2011-2012財年淡馬錫淨利潤降至107億新加坡元,較上一財年的127億新加坡元下滑16%。一時間,停止增長的淡馬錫,暴露出來前所未有的問題,引來了潮水般的批判。
作爲一個關注政策的貿易部長,林文興對經濟有著天生的感性。與80年代後依賴船運、轉口貿易的新加坡陷入困境類似,藍籌近幾年表現不佳。林文興思來想去,他想要到了要到“經濟的驅動力”最核心的地方去。什麽是經濟驅動力最核心的地方?那就是新興行業。
2011年,淡馬錫戰略總裁謝松輝解釋道,飛行的子彈産生的沖擊力比巍然不動的巨人要強大。經濟體量上,歐美無疑是巨大的,但是如果考慮到增速,中國和東南亞能産生的回報無疑是更大的。
與此同時,2012年,正是中國移動互聯網起飛的元年。經過兩年的艱苦摸索,2012年的移動互聯網領域爆發出了小米開始A輪融資、阿裏開始准備美國IPO、微信開始在騰訊的體系內孵化,誰也沒有想到,淡馬錫在之後的幾年中,將他們逐一“收入囊中”。
但是作爲新加坡財政部直屬的國有主權基金,該怎麽和中國的民營企業打交道呢?
最開始的淡馬錫也是一頭霧水,不過,他們知道人才的價值。于是,淡馬錫開始大規模招攬人才並對新經濟進行投資,恰好,那時候,他們接到了小米A輪投資的計劃書。于是,淡馬錫堅定的投了小米1800萬美元。1年後,淡馬錫在小米C輪再砸下1.08億美元,還把新加坡另一大投資公司GIC拉了進來。
2018年,小米給他們的回報是多少?第一輪的1800萬美元翻了60倍,而第二輪的1.08億也有10多倍的回報。
到阿裏上市後,淡馬錫在阿裏上至少也賺了10倍。
互聯網紅利期的淡馬錫,到底賺了多少錢,也許是一個謎。但是他對中國的投資是實打實的增長的。
淡馬錫對中國的投資達到和在本國一樣的比例,十分難能可貴。也許有一個案例更能說明問題。淡馬錫已經完全清空對美國上市銀行的投資,套現離場。而對中國的銀行,雖然經曆了如此多的波折,卻始終不離不棄,持倉基本穩定。
03. 豪橫的投資,不急于回報
從2005年淡馬錫取得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股權之時起,開始積極投資中國,以金融機構股票爲中心,迅速增加了投資。
這些投資穩步帶來了收益。通過披露信息來推算,2017年度僅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平安保險、友邦保險(AIA)和阿裏巴巴集團這5只股票的資産價值就增加了約620億元。
淡馬錫投資資産整體的價值到2017年度增加了約1600多億元,2017年度的投資收益率達到12%。對于高收益率的實現,出售部分中國工行的股票也做出了貢獻。
對于淡馬錫在中國市場減持工行、增持騰訊的戰略變化,該公司全球投資組合戰略與風險組聯席總裁、中國區總裁吳亦兵在7月15日經濟觀察報的專訪中表示,淡馬錫投資中國的兩大主題在于科技創新和消費升級。
吳亦兵稱,騰訊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淡馬錫在整個行業的投資非常多。再者,這兩個主題交融之下,比如非銀金融服務、保險、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等也是淡馬錫投資中國的方向。
淡馬錫在2018財年在中國的投資包括騰訊、螞蟻金服、美的集團、藥明康德、明碼生物科技等。
而對于減持工行,吳亦兵稱“不代表任何特別意義,是投資組合不斷調整的結果”,事實上,淡馬錫仍然是建行和工行最大的外資股東,銀行業仍是其在中國投資最大的行業。
在一系列投資與減持的操作中,淡馬錫投資中國的軌迹也逐漸明晰,追逐中國經濟轉型的步伐,淡馬錫投資比重亦從傳統行業向新經濟逐漸轉移,這個過程中,淡馬錫亦在尋找引爆中國經濟增長的下一個“互聯網行業”。
談到未來的投資策略時,淡馬錫中國區執行總經理吳海表示,中國的中等收入階層已經增長到一定規模,在消費升級牽引下,中國市場未來將産生出更多的投資機會。
分享中國經濟增長蛋糕的渠道不僅限于直接投資。淡馬錫長期出資的新加坡企業的中國相關資産也被歸入對華投資。
因此,新加坡國內企業的全球化越是加速,資産中的海外資産比例越會提高。例如,淡馬錫控股4成的新加坡凱德集團(Capitaland)在重慶正在開發總額達到49億新元的大型綜合設施。
“往昔已去,無法改變;今朝時光,轉瞬即逝;唯有明天,可隨心塑造。”
淡馬錫年報的扉頁,赫然寫著這樣一段話。
那麽,淡馬錫是如何投資明天呢?
“我們幾年前就在找下一個互聯網領域是什麽”,吳亦兵稱,“我們比較確定的是三個,都是萬億級的市場。第一,人工智能,實際上它就是下一代的互聯網,會帶來B2B的大爆發。第二,電動汽車,這可能是爆發最快但也是産品最單一的。第三,跑道最長、潛在需求最大的是生命科技。”
“醫療是剛需,延長壽命是每個人到最後花最多錢的事情,只不過是現在還沒有到這個時間點而已,總體人口還相對比較年輕,需要等到供給端和需求端相契合。”
2018財年淡馬錫投資的中國CRO(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藥明康德,及其子公司明碼生物科技,主營業務便是基因測序等。
吳亦兵認爲,從中長期而言,生命科學會成爲引爆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就像當年的互聯網一樣。
淡馬錫之所以看好中國生命科學行業,也在于中國在前沿領域的創新三要素——資本、市場和人才都已經具備。
中國是最大的PE市場,資金不斷流入中國;中國十三億人口,很多疾病的治療率卻不容樂觀,因此醫療領域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生物醫療留學人才已經積攢了很多原始技術。
事實上,生物藥的崛起也爲中國生物醫藥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提供了一個“彎道超車”的新機遇。
吳亦兵表示,原來的化學藥最大的特點是需要有很大的分子庫,並且研發過程漫長。而生物藥更多是單個設計的,基于生物學就能夠很好地把它變成臨床的藥物,中間的橋梁就是類似藥明康德這樣的CRO企業。
“中國彎道超車的速度是極快的。”吳亦兵稱。
新加坡通過貿易和投資分享中國的增長蛋糕,其積極行動與鄰國馬來西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馬來西亞的主權基金國庫控股(Khazanah Nasional Berhad)對中國的投資比例最近僅爲7.6%,55.5%是對馬來西亞國內的投資。至于馬來西亞的另一家主權基金國民投資機構(PNB),依然是馬來西亞國內的投資占97.8%。
當被問及,淡馬錫如何看待自己投資的中國互聯網獨角獸比如小米和美團紛紛成功上市時,表現優異時,吳亦兵表示,淡馬錫從不急著讓自己投資的公司上市,淡馬錫有的是耐心。
這恐怕也是,淡馬錫真正能創造投資神話的重要原因。
他表示,上市是公司自己的一個選擇,就具體上市時間點可能有很多傳言,但這些都是基于公司具體策略而定的。作爲一個投資者,我們可以有信心地說,淡馬錫是最有耐心的投資者。
淡馬錫對被投公司從來沒有上市壓力。被投企業早點上市,我們當然歡迎,但我們沒有退出的壓力。這背後是因爲淡馬錫是長期的資本,自己管著自己的錢,意味著淡馬錫可以真正地長期地將錢投在企業裏面,沒有五年七年必須退出的要求。
赴港上市潮的背後,就全球層面來看,大家都在做宏觀周期的判斷,在全球經濟到了擴張的末期之後,判斷IPO的窗口現在還能開多久,如果關掉的話又會關多久。一般人在窗口期打開的時候都會過于樂觀,但關閉期又過于悲觀。
但在這個事情上,淡馬錫作爲長期投資者比較淡定,上市的窗口期就算關閉也不會超過三年,而這個周期一般是18個月,這些都是淡馬錫可以接受的情況。
可以看出,淡馬錫是真正非常長線的投資人,所以企業在估值上有一些壓力的話,其實對淡馬錫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因爲淡馬錫希望而且喜歡做的是逆周期的。
資本市場給出的企業短期估值,對淡馬錫的投資決策和未來角色並沒有很大的影響。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今後一段時間企業估值壓力大的話,對淡馬錫來說有可能是投資機會。
只投資而不投機,這樣的投資理念對一向熱衷于追求“風口”的中國資本界來說,也是一股健康的血液。
所以對于淡馬錫和中國的發展來說,是雙贏的。
資料來源:
1. 新華網:淡馬錫:在華投資組合總額已達約4030億元人民幣
2. Sharetisfy:投資神話:淡馬錫的中國故事
3. 第一財經:淡馬錫投資中國科技企業的邏輯
4. 觀察者:新加坡巧用淡馬錫分享中國發展,馬來就不懂
5. 澎湃:淡馬錫中國區總裁吳亦兵:未來五年在中國重點關注六大行業
6. 早報:淡馬錫加注投資 中國有望成最大市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