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愛麗 報道
電子商務顛覆實體零售,根據統計,我國于2012年至2016年的網絡購物平均一年增加20.2%。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日前發布半年一度的宏觀經濟報告,內容特別提到電子商務對本地零售業的沖擊與機會。其中,當局統計信用卡和轉賬卡的交易,得出上述數據。
金管局也指出,已有迹象顯示本地零售業者近年積極跨入電子商務領域。例如,從2013年至2015年,零售業的專業服務和外包支出增加,但薪金與租金支出減少。這代表業者可能漸漸將注意力轉移到電子商務平台,減少設立實體商店。
其中最明顯的是經營家具、家庭用品和銷售超級市場商品的業者。
萊坊(Knight Frank)日前發布的一項調查,也呼應了金管局的報告。調查指出,今年3月阿裏巴巴通過和Lazada的合作把淘寶引進新加坡,亞馬遜(Amazon)則計劃下半年在我國推出本地網站。面對大型電子商務業者來勢洶洶,傳統零售業者必須改變策略,維持競爭力。
面對這股趨勢,萊坊咨詢與研究部董事兼主管陳姳潓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服裝和服飾業首當其沖。其他傳統零售業者例如家具零售商閣室(Courts),反而透過結合實體和網絡商店,擴大市場占有率。
零售空間需求受沖擊
受電子商務沖擊而出現倒閉潮的情況正在美國發生。彭博社4月26的一篇報道指出,短短三個月,美國一共有14家連鎖零售業者尋求破産保護,包括服飾零售商The Limited、Wet Seal、BCBG Max Azria等。連鎖鞋店Payless則將關閉400間店面。
電子商務沖擊也是零售空間需求趨緩的原因之一。
萊坊的研究發現,今年第一季,全島黃金地段的零售空間租金環比減少0.4%,主要是濱海中心(Marine Centre)、政府大廈(City Hall)和武吉士(Bugis)一帶的租金環比減少1.8%所致。
與去年同期相比,濱海中心、政府大廈和武吉士一帶的租金減少3.7%,烏節路減少0.7%,市區以外地段則減少2.1%。
研究認爲,中央區的平均租金將在今年第四季減少5%至8%。黃金地帶較具抗跌性的空間,租金也可能同比下滑最多3%。
今年全島零售空間的租用率介于90%至92%,去年平均是92.2%。
研究建議,地主應該積極協助租戶主動出擊,規劃更多行銷廣告和優惠活動,吸引購物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