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是在去年宣布有11對中學在今明兩年內合並。其中,明年合並的四對中學中,青景中學並入洛陽中學後會使用新校名洛陽景中學。
明年合並的四對中學校名已敲定。其中一對中學合並後,采用全新校名。
教育部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透露合並學校的命名。青景中學(Greenview Secondary)並入洛陽中學(Loyang Secondary),合並後使用新校名——洛陽景中學(Loyang View Secondary)。洛陽中學于1989年成立,青景中學則創辦于1993年。
另外,崇文中學(Chong Boon Secondary)並入永康中學(Yio Chu Kang Secondary)後,沿用Yio Chu Kang Secondary的英文名稱,華文名稱卻采用“崇文中學”。曆史悠久的永康中學成立于1965年,崇文中學則年輕許多,于1994年成立。這不是教育部首次在爲合並學校命名時,取兩校的個別中英文名字。今年合並的七對中學,就有四對學校以這樣的“中英混搭”形式取名。例如,達善中學(Henderson Secondary)今年並入紅山中學(Bukit Merah Secondary)時,華文校名得以保留,但卻采用Bukit Merah做英文校名。
至于明年合並的另兩對中學,務能中學(Bedok North Secondary)並入達邁中學後,校名沿用達邁中學(Damai Secondary);碧苑中學(Bishan Park Secondary)並入培雅中學後,校名沿用培雅中學(Peirce Secondary)。
崇文中學校友黃偉文(20歲)受訪時說,起初獲知合並後學校的中英文名時覺得“蠻奇怪的,感覺沒聯系”。崇文中學並入永康中學後使用Yio Chu Kang Secondary 的英文名,華文名卻是崇文中學。“但仔細想想,我的母校並入另一所中學,中文名字仍在,至少保有一些情感聯系,以後也可以這個中文名稱向他人解釋,這所學校經曆過合並,有過崇文這段曆史。”
教育部指出,在決定校名時考慮多個因素,包括合並學校的曆史和文化、收生人數、校址、各方的利益和情感因素。校長已與教職員、學校咨詢和管理委員會等溝通。教育部將記錄各校的曆史和文化,在校園的文化遺産角落展示,讓學生認識學校的曆史和精神。合並學校將密切協作,確保兩校學生順利過渡,降低合並過程造成的幹擾。
教育部是在去年宣布有11對中學在今明兩年內合並,包括上述四對中學。時隔一年,教育部上月20日又宣布在2019年合並28所學校,這輪合並首次影響初級學院。有八所初院合並爲四所,14所小學合並爲七所,六所中學合並爲三所。
教育部指出,這是由于我國生育率過去20年來持續下降,導致學生人數逐年減少。由于學校須維持一定人數和規模,才能提供較多元的科目組合選項、課外活動及特別學習項目,爲了確保學生有多元學習機會,教育部得做出合並安排。教育部將確保所有合格學生,包括升初院的學生都能獲得學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