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抱著藝術和文化夢想者,許多都希望能把興趣當謀生技能。然而,當夢想和金錢挂鈎時,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駕馭自如。本系列通過五個不同藝術主題的中小企業,看他們如何在暗流洶湧的商海中看准方向,繼續承載著夢想往前行。
我們的賣點就是“量”,幾十片、幾百片,只要你給我設計,都可以做給你。一般瓷磚廠的話,如果訂單沒有一個貨櫃的量,他們是不做的。一個20尺貨櫃是大約8萬8000片,一般人或企業不需要這麽多。所以我們的生意也不怕別人競爭 ,因爲量太少。——Aster by Kyra創辦人林明輝
土生華人瓷磚上的豐富色彩和圖案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用它們來裝飾牆壁和門窗是一種藝術的體現。
本地土生華人古董瓷磚收藏家林明輝10多歲時就看上它們的美,不過當時並沒有想到有朝一日會把它點“瓷”成金。
林明輝是第四代土生華人,當他還是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時,就和幾個友人開始收集土生華人瓷磚。
他回憶道:“收集郵票或錢幣都要花錢。我住在馬林百列一帶,剛好那時有很多房子要拆,我覺得那些瓷磚很美,又不用錢,就和朋友一起收集,看誰收得最多。”
林明輝于1979年到1986年間在美國念書,所以只能偶爾收集,所有的瓷磚都放在外公位于馬林百列的洋房。
他回國後從事酒店管理,2002年第一次創業,推廣花式搖搖表演活動。由于和股東意見分歧,三年後結束營業。他後來轉往印度尼西亞繼續發展,不料還是以失敗收場,前後虧損50萬元至100萬元。
幾年前,隨著電視連續劇《小娘惹》的播出,本地興起一股土生華人文化熱潮。他當年遇上年少時一起收集瓷磚的朋友,兩人的收藏加起來有整千片,于是興起開設土生華人瓷磚專賣店的念頭。
林明輝說:“我們在2009年,于新民路工業區租下一個單位,主要的生意是售賣仿造的土生華人瓷磚。我在印尼入股了一家相熟的瓷磚廠,可以請他們按照原版設計,運用高科技做出高品質的仿古瓷磚。”
經營“Aster by Kyra”初期,生意並不好,除了靠上門的顧客,林明輝也曾到馬裏士他路的瓷磚店,逐戶上門找生意。兩年來他投入約10萬元,連每個月2300元租金也得自掏腰包。
一直到2012年,公司業務才漸漸上軌道。生意主要是靠社交媒體,以及顧客口耳相傳,加上新加坡土生華人協會的推廣。
他的顧客群衆多,有裝修住家或店面的顧客,也有許多政府部門和大型機構訂購仿古瓷磚,例如,海軍部(Admiralty)地鐵站旁的綜合項目海軍部村莊、吉隆坡第二國際機場(KLIA2)。
小量生産成賣點
此外,林明輝也爲企業打造特別設計的公司禮品,例如融入虎牌啤酒(Tiger Beer)和新加坡航空公司(SIA)色彩的瓷磚。
一些建築和廟宇的瓷磚破損,也可向該公司特別訂制,作爲修複之用。
他說:“我們的賣點就是‘量’,幾十片、幾百片,只要你給我設計,我們都可以做給你。一般瓷磚廠的話,如果訂單沒有一個貨櫃的量,他們是不做的。一個20尺貨櫃是大約8萬8000片,一般人或企業不需要這麽多。所以我們的生意也不怕別人競爭 ,因爲量太少。”
林明輝在2015年出版一本關于土生華人的書籍,也讓市場再掀起一股“娘惹風”。
市區開設店面 遊客上門參觀
林明輝去年到直落亞逸街崇文閣內開設零售店面,古色古香的格調相當搭配,但身邊不少人卻笑他是傻子。
他說:“因爲這裏的租金不便宜啊!我租下時要求做餐飲生意,不然就不租。我以前從事酒店行業,覺得賣吃的做得過。所以找了認識的人來賣一些簡便的娘惹餐和糕點。店裏的裝潢和桌椅都用我的瓷磚,也算是一個展示空間。”
林明輝持有餐飲生意20%股權,營業時間是上午11時到下午5時,每天有上千元進賬。餐飲生意占了店面一半的空間,卻分擔了四分之三的租金。
店面的另一半是“Aster by Kyra”的零售店面。林明輝透露,從去年4月開店至今,公司整體盈利增加了一兩倍。
他說:“這裏吸引了各式各樣的顧客,很多人是因爲好奇而來參觀,他們不一定會買。外國人和旅客會把新加坡的曆史帶回他們的國家。我們設在新民路店面,顧客都是特地上門的,多數時候,生意都做得成。兩家店面的顧客群不一樣。”
林明輝所售賣的瓷磚以仿古瓷磚爲主,如果有顧客願意出價,他也會考慮出售一些古董瓷磚。
談到磁磚的曆史時,林明輝的雙眼就會發亮,語氣變得興奮。他抽出一本關于瓷磚拍賣的書,並翻開其中一頁指出:“這一片磁磚當年拍賣價就三四百塊美金,現在至少1000塊以上。你看這一片是不是一模一樣?我不只有一片,是有一整套。”
他交易過的古董瓷磚,價格最高的是5萬元。
看到土生華人主題的磁磚在更多地方開枝散葉,以藝術形式述說曆史,林明輝感到很滿足。因此,即使每天早上要清洗瓷磚,中午12時要到直落亞逸街店面開店,還要處理繁複的文書工作,例如報價單和電郵,56歲的他也甘之如饴 。
(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