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雞鳴寺,又稱古雞鳴寺,位于雞籠山東麓山阜上,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也是江南很有名氣的古寺文化遺迹。遊南京,這是不得不遊的一個地方,而遊此寺時,不由自主地喚起對于曆史的傳說和故事的興趣。
南京有一個曆史傳說,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玄武湖邊的九華山上,盤踞著一條十分厲害的蜈蚣精,能口噴數十丈毒火焰,經常噴火毒害行人和牲畜,危害極大。後來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此事,就派了在天宮中報曉的金雞下凡,讓金雞來對付蜈蚣。金雞領命後,到了凡間,果然當場見到了蜈蚣精站在九華山上噴射毒焰傷人,金雞站在北極閣山頂,沖著蜈蚣精一聲啼叫,蜈蚣精也被這震耳欲聾的啼叫聲嚇得匆忙逃脫,毒焰也散了,四散奔逃的人們晃過神來,只見北極閣山頂萬道霞光,霞光中有一只金雞昂首挺立,氣概非凡。人們猜想,正是這只金雞的啼叫聲趕走了蜈蚣,驅散了毒焰。可是,不甘失敗的蜈蚣精調整了狀態後,又沖上山頂,瘋狂地噴吐更濃的毒焰,金雞站在北極閣山頂一見,飛奔過來,一口咬住蜈蚣精,經過一番搏鬥,蜈蚣精被咬死,金雞也因中毒太深而倒下了,不過,九華山下的大衆便從此不再遭受災難。人們爲了紀念爲民衆除害的金雞,便把北極閣山上的那座寺廟稱爲是“雞鳴寺”。
古雞鳴寺
實際上,雞鳴寺與雞鳴埭相去甚遠,“雞鳴寺”的取名與雞鳴埭無關,史學家蔣贊初先生說“雞鳴埭在玄武湖北”,清末文人壬氏父卻直接指明了雞鳴寺“在邁臯橋附近”,顯然,“雞鳴寺前有雞鳴埭”的說法不是真實的。
真實情況是,雞鳴寺因雞鳴山而得名。雞鳴山原本爲北極閣山,又名“雞籠山”,此山早先是以學館而聞名的,如《寰宇記》曰:“元嘉十五年(438)立儒館于北部,命雷次宗居之,次宗因開館于雞籠山。”“(齊)竟陵王子良嘗移居雞籠山下,集四方學士,抄五經百家爲《四部要略》千卷。”後來,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化水平不太高的朱元璋奪取天下之後,也知道文化的重要性,他想建造國子監,就親臨雞籠山去選址,後來在雞籠山東麓選中了館址,這館址很可能就在竟陵王子“集四方學士”的舊址上,但其山名“雞籠”,這大概不能讓朱元璋滿意,就改名爲“雞鳴”,取的是“晨興勤苦”之意。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命祟山侯李新督工,在原來舊寺故址(舊寺是什麽寺院,還存在爭議,下面另述)的基礎上重新興建寺院,之後,在宣德、成化年間又有擴建,在弘治年間有爲時六年的大修,其寺院的規模擴大到占地一千余畝,殿堂樓閣、台舍房宇達三十余座,常住寺僧有百余人之多。寺院依山而建,風格別具,背依明城牆,下瞰玄武湖,遠眺紫金山,景色絕佳,環境清幽,遠遠望去,俨然一華麗祗園。
雞鳴寺雪景
但是,對于雞鳴寺就是同泰寺的說法也有人提出異議。2006年月12月5日,南京地方志專家陳濟民在《南京晨報》上撰文說明:把同泰寺認定爲雞鳴寺的前身,純屬以訛傳訛。陳濟民分析說,從六朝至明及清代中葉以前,文獻中都有對于雞鳴寺的曆史淵源的記述,只是到了清嘉慶年間,由于江甯知府呂燕昭主修、四品頂戴刑部侍郎姚鼐總修的《嘉慶江甯府志》把雞鳴寺後的一段城牆認定爲台城故址,才引起了混亂。這是因爲梁代的同泰寺位于台城旁,于是,就有人認爲同泰寺乃雞鳴寺的前身,此後便以訛傳訛幾近二百年。實際上,梁武帝所建的同泰寺是在雞籠山以南裏許,約在今蘭園以南一帶。據《建康實錄》等古籍記載,同泰寺是在雞籠山以南的六朝都城以內、台城以北。文獻還載,梁太清二年八月,侯景自壽陽起兵,兵入建康,包圍建康宮城(即台城),引玄武湖水灌台城,如果台城在雞籠山上,玄武湖水是淹不到的,此可明證,雞鳴寺後的一段城牆並非台城,同泰寺也非雞鳴寺前身。其實,雞籠山麓在孫吳時期已建有棲霞寺,棲玄寺才是雞鳴寺的前身。
當然,不管雞鳴寺的前身是同泰寺還是棲玄寺,或是其它的寺廟遺迹,雞籠山麓的雞鳴寺也是一座古老的寺院,清朝康熙年間就已對雞鳴寺進行過兩次大修,並改建了山門。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臨寺院,並爲這座古寺題寫了“古雞鳴寺”大字匾額;乾隆十五年(1751年),地方官爲了迎接皇帝和太後南巡,又重建了憑虛閣,作爲駐跸行宮,乾隆帝也爲這座古寺題寫了匾額和楹聯;清鹹豐年間,該寺曾毀于兵火,同年又重修;同治六年(1867年),寺僧西池等募資修建了觀音樓,樓內供著普渡衆生、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光緒二十年(1894年),兩江總督張之洞爲紀念他的門生楊銳,取楊銳所誦杜詩“憂來豁蒙蔽”一句,將殿後經堂改建爲”豁蒙樓”,並手書匾額,還寫了首五言詠《雞鳴寺》詩;民國初,又增建了景陽樓。
1958年雞鳴寺改爲尼衆道場,“文革”期間,雞鳴寺遭到嚴重破壞,1979年,恢複保護名勝古迹和落實宗教的政策,重建雞鳴寺。1983年以來,在方丈宗誠法師的帶領下,修複了頭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豁蒙樓、景陽樓、韋殿、彌勒殿、志公台、念佛堂、藥師佛塔、藏經樓、法堂、客堂等。1985年雞嗚寺重新對外開放,隨後又逐步修了大山門、毗盧寶殿、鍾樓、鼓樓、放生池等建築,使古老的雞鳴寺又成了南京很有影響的寺院。
雞鳴寺有很特別的方面,比如,同治年間興建的觀音樓,樓中的觀音與其它寺院的觀音不同,是一尊倒坐觀音菩薩像(面朝北而望),佛龛上的楹聯很有趣地道出了佛像的奧秘:“問菩薩爲何倒坐,歎衆生不肯回頭。”頗有哲理意趣,甚是耐人深思。
再如,雞鳴寺有座寶塔,其南面正門上的匾額有“藥師佛塔”四個大字,系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的手迹,北門門額上镌刻有“國泰民安”匾額,爲原來南京市市長所題,塔內供奉有藥師佛銅佛像一座,此像原供奉于北京雍和宮,1972年由趙樸初向國務院提請、經周總理批准送給南京靈谷寺,靈谷寺維修時,將迎奉于雞鳴寺的塔內。此外,在塔內的四個佛龛中,每個龛內都供奉有一尊捕木的藥師佛像。在豁蒙樓東的景陽樓,有一副有趣的對聯:“雞籠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陽樓故址;玄武湖邊,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舊觀。”這副對聯包含著關于雞籠山、台城、玄武湖、同泰寺和胭脂古井等遺迹的故事。
關于雞籠山、台城、玄武湖和同泰寺,大家已有一些了解,那麽,胭脂古井到底是怎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