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S Leitha號(也被稱爲Lajta號)是歐洲最早的內河鐵甲艦,也是完整的最古老的奧匈帝國戰艦。它的船名取自奧地利的萊塔河,屬于Maros級內河鐵甲艦,而它的姊妹艦SMS Maros名字取自匈牙利的馬羅斯河。
當時,陸權大國奧匈帝國想對外擴張,但無法向西方擴張,就把注意打到巴爾幹半島。威廉·冯·特格托夫上将提议适应当地环境建造内河铁甲舰,1869年政府爲Leitha號撥款425000福林。
Maros級的設計師是約瑟夫·冯·罗马科。因为匈牙利河的平均深度不大,该级舰设计吃水很浅,为此不得不减轻装甲重量,采用弯曲的露天甲板。该船是低舷船,所需装甲覆盖面积不大,吃水仅1.3米。炮塔和一些部件是進口英國的。
炮塔由英國船長考珀·菲普斯·科尔斯设计,火炮是2门15厘米G.L/21 M.61瓦倫多夫後膛炮,炮手達16人,通過手輪轉動炮塔。射速僅4-6分鍾一發,工作環境惡劣。後來炮塔由輔助蒸汽機驅動,炮手減到9-10人。炮塔下方是彈藥庫,炮彈和發射藥裝在蠶絲袋裏,通過火炮兩側的甲板開口傳到炮塔裏。
1870年,該級艦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Ujpesti和Obudai造船廠建造,1871年4月20日Maros號下水,5月17日Leitha號下水。
最初該級艦無上層建築,直到1887年增加了一座塔台,2側各安裝一座4管諾登菲爾德機槍,單座重300公斤,配4個8發彈匣,20秒可全部射出。
1878年,Leitha號參與占領土耳其統治的波士尼亞,在薩瓦河上作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Maros級兩艦複員,1914年8月11日至12月1日,Leitha號再次在薩瓦河上作戰,8月12日一人陣亡。10月,在第一次占領貝爾格萊德期間,Leitha號的炮塔被命中,所有炮手陣亡,只能撤退修理。
1915年,它安裝上斯柯達66毫米炮作爲多瑙河艦隊旗艦參加了第一次占領貝爾格萊德,防止羅馬尼亞軍隊渡河,並支援己方渡河。
1919年,戰敗的奧匈帝國解體,匈牙利失去了海軍,短暫成立的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恢複了Leitha號的部署,對抗捷克幹涉主義軍隊,6月兩艘Maros級參加了“內河鐵甲艦起義”,反抗獨.裁政權,沒有成功,拉什洛科塞利船長戰死。
1921年,協約國放棄了老舊的Leitha號,拆除武器和裝甲;1928年,布達佩斯一家公司(後來的福卡礫石開采公司)購買它當做運輸礫石的駁船。1992年,一家瑞士公司收購了福卡礫石開采公司和該船。
卡羅利·森卡雷,一名匈牙利海军历史学家在70年代末發現了Leitha號,後來安德烈斯·玛吉蒂·贝赫特将它运回匈牙利,军事历史博物馆得到它的所有权。2005年,國防部授權基金會與匈牙利海洋曆史協會合作,對它進行修複。2009年修複完成,2010年8月20日由國防部長夫人主持剪彩儀式,國防部長宣布其成爲匈牙利內河艦隊榮譽旗艦。該船將作爲露天博物館展覽。
性能:
排水量:310噸;
1893-94改裝後:315噸
長度:50.5米
寬度:8.65米
吃水:1.3米
動力:2台蒸汽機,2台圓柱形鍋爐;
1893-94改裝後:2台Yarrow三鼓高壓鍋爐,蒸汽機輸出700馬力
速度:9.6節
燃料:煤
船員:50-57人;
1893-94改裝後:59人
武器:一座雙聯18倍徑的15厘米G.L/21 M.61瓦倫多夫後膛炮,2座4管諾登菲爾德機槍;
1893-94改裝後:一門120毫米/33 G.L/35 C.80炮,2門47毫米/40 SFK L/44 H炮,1挺機槍
1915年:1門37倍徑的斯柯達66毫米 SFK L/42炮;1門16倍徑的66毫米 G.L/18炮,2門47毫米/40炮
裝甲(鐵制):側面44毫米,甲板25毫米,觀察塔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