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刻,互聯網跨越物理空間阻隔的信息分發、渠道建設的獨特優勢,正越來越被全民感知,並爲因疫情陷入困境的農戶、商戶,構建了一道緩解乃至使其轉危爲安的商業通道。
拼多多的新電商助農策略,在這次疫情中的成果落地,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2月19日,拼多多“農貨産銷對接”活動開啓。浙江衢州椪柑、廣東徐聞菠蘿、廣西荔浦砂糖橘、海南保亭百香果、廣西象州沃柑等多種地方特色農産品,進行特殊時期的首批線上售賣。
衢州市長直播兩小時賣30萬斤椪柑
賦能農産區連接5億消費者
2月19日,晚九點。
在拼多多助農直播間裏,三台快遞打單器,像上了發條一樣,不停地吐出單據。
幾分鍾後,地面上已經堆滿了快遞單。
衢州市市長湯飛帆(右一)化身主播
現場演示椪柑的快速剝法
據湯飛帆介紹,衢州是“中國椪柑之鄉”,元旦至春節前後,是最佳食用期。由于汁多味濃、肉質脆嫩,椪柑的價格比當地其他柑桔品種高出40%~60%,不僅銷往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還遠銷俄羅斯、加拿大等海外地區。
“以前買過衢州的椪柑,三四塊錢一斤,沒想到現在不到20塊能買10斤。”手機屏幕上,全國各地網友的好評不斷彈出。
面對價廉物美的時令水果,很少有人能抵禦得了“誘惑”。于是,僅2月19日一天,衢州椪柑就在平台上賣出了超過30萬斤。
廣東湛江市徐聞縣縣長吳康秀
介紹菠蘿“花式吃法”
衆多宅在家中的“吃貨網友”,聽了之後,自然是饞涎欲滴、躍躍欲試。
最終,徐聞菠蘿和衢州椪柑在兩個小時內均告售罄,不得不臨時補貨。據統計,拼多多這兩次助農直播,總共售出訂單近8萬單,累計幫助農民銷售了約60萬斤的水果。
小wifi不禁感歎,中國吃貨的力量,確實不容小觑。
但更要感歎的,則是拼多多的産銷對接系列活動,對于農戶特別是農産品産地的渠道開拓賦能。
過去,很多農産品主要依賴線下批發渠道銷售,但在當下的非常時期,線下渠道仍在緩慢恢複之中,電商由此成爲了農産品的重要銷售渠道。
“批發商的卡車怎麽還沒來”,由此成爲了疫情之下,農戶們共同的心聲。
但其實,農産品上行的核心機制要素,無非是生産、流通和供應。這一點,作爲在農産區“耕耘已久”的拼多多平台,尤爲明白其中關鍵。
商務部研究院于1月7日發布的《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指出,以拼多多爲代表的新電商帶動農貨上行,已經成爲中國的興農新模式。
爲了有效緩解農戶及農産區面臨的困難,拼多多于2月10日,率先上線了“抗疫開拼,愛心助農”專區,幫助貧困地區和部分農産區解決特殊時期的農産品滯銷問題。
據狄拉克介紹,作爲以農産品起家的新電商平台,拼多多始終把農貨上行作爲重要任務之一。
此前,拼多多已經借助“拼團”的新電商模式,建立了“天網”“地網”的系統性農産品供需匹配機制。
平台通過“天網”農貨智能處理系統,更好地滿足需求端消費者的精准消費訴求;通過“地網”系統,聚合消費者訂單信息和農産品種植方案的一體化建構,從而爲農民增收、爲農産區産品生産增效並提升品質。
據拼多多發布的數據,2019年平台農産品成交額達到1364億元人民幣,成爲中國最大的農産品上行平台。
濟困之爲 ,猶解倒懸也。
互聯網對于世界的改變,人們往往是後知後覺的。
但在困境之中,常識的認知,逐漸變成了更廣泛、垂直而深刻的切身感受。
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正在讓這種感受加速。
狄拉克表示:“想象一下,如果農戶把手機當成自己的生産工具,開店、拍照、發貨,中國農産品上行就實現了産地直發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