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還記得轟動一時的“留學生機場弑母”案件嗎?
海外留學5年的24歲男子汪某,淩晨時分在上海浦東機場,對母親頭部、手臂、腹部連砍、刺9刀!
央視《今日說法》:留學生機場刺母真相
視頻中記錄,毫無防備的母親在兒子的砍殺下最終倒地,生命垂危。
這名男子背後的殺人動機,令人唏噓不已。
在日本留學的汪某已經24歲,從未勤工儉學,每月張口找母親要7000元學費和生活費,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是拿不出錢,他嫌棄母親不能滿足他的生活費需求,而拔刀相向。
是什麽,讓自己的孩子成爲一個對自己舉刀相向的惡魔?
正是家長自己對孩子的無底線的溺愛、無底線的物質滿足!
事實上,汪某留學這5年來的費用,全由母親一人承擔,花費超過150萬元。
不僅費用,母親就連衣食住行樣樣都爲兒子考慮周到,好讓兒子心無旁骛專心讀書。
但也正因爲母親事事幫兒子解決,導致24歲的汪某仍像個孩子一樣,依賴母親生活。
明明已經24歲的他,完全可以靠自己雙手生活,現在卻變成籠中之鳥,天天等母親餵,還覺得母親就該一直餵他。
這種從不教孩子獨立的“寵愛”,是最爲殘忍的。
盧梭曾說過一句話:“你知道運用什麽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爲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你的溺愛,不僅搭上了孩子的人生,讓他把天性裏面的惡發揮到極致,還會搭上自己的人生。
生活中,多少父母對孩子這樣“疼愛”,卻把孩子推向深淵。
02
做父母的永遠操心,永遠擔心,永遠不放心。
看到孩子做事拖拉、亂丟東西、房間亂七八糟,覺得孩子小做不來或者孩子自己做又慢又麻煩,就忍不住幫他收拾了,大事小事一步到位。
殊不知,爸媽的“忍不住”,正是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大障礙。
一位教育學者在一所學校演講時問:“如果你能幫孩子一輩子,那就別忍。問題是,你能嗎?”家長們都沉默了。
孩子未來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父母如果把一切都安排好,反而剝奪了他們成長的機會。
《少年說》中,高一女孩魯茸卓瑪的話,讓台下的親人五味雜陳,淚流滿面:
媽媽,以前你在我身邊的時候,我一直覺得生活是特別容易,特別幸福的。直到有一天,我來到這個離家千裏的學校,我才發現我什麽都不會。
所謂成長,不正是從依賴走向獨立嗎?
如今的社會,在許多窮人家的父母,不讓孩子吃苦,拼命將自己孩子養成了富家子弟時,富人卻拼命想讓孩子去吃苦。
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從小就注重培養兒子吃苦的精神。
從小到大,董明珠沒有用車接送過兒子一次,一直讓他坐公交車自己回家。
有一天,董明珠等兒子回來吃飯,結果左等右等都不見兒子回家。
兒子到家後告訴董明珠,原來他是爲了等1元錢沒有空調的車,足足等了半個多小時。
所以她的兒子從小堅強而自立,就連高考時也是一個人做准備,自己帶上常用藥以防意外。
長大後,兒子說:“媽媽能從零開始,我也可以。”
雖然母親家財萬貫,但兒子卻是從月薪五六千塊的實習律師做起,開著一輛十萬左右的小車,住的房子也是租來的。
成長的路上,沒有捷徑。父母終將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沒有受苦便得到的甜,總有一天要還回去。
所以真正愛孩子,絕不是把他放進蜜罐裏,而是自己去體味苦盡甘來,去獨自探尋奮鬥的意義和價值。
在面對風雨時,也能毫不畏懼,靜待風平雨靜,守得雲開見月明。
03
高曉松曾在《奇葩說》中說道:父母也要學習獨立,享受自己的生活。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要學會放開,學會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獨立第一步,讓孩子自己選擇。
我們總認爲孩子太小,讓他們自己做決定肯定會犯錯。 殊不知,正是這些錯誤,讓孩子成長,變得獨立。
有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曆:
孩子有個壞習慣,自己的東西總是亂丟,爲此爸爸媽媽進行過多次說教都不管用。但是那天散落在地的玩具差點絆倒了媽媽,孩子驚惶極了,但是媽媽反而安慰他沒事。孩子突然意識到是自己的行爲導致了媽媽差點摔倒,于是低著頭跟媽媽道歉:“媽媽,都怪我不好,害你差點跌倒了。”自此之後,孩子從來沒有亂丟過東西。
主持人吳淡如曾說過:“讓孩子在錯誤中自我檢討,比自己口頭說教的要強一百倍。孩子都有判斷力,選擇錯不可怕,重要的是在錯誤中學會識別和自我糾正。”
一次次選擇中,犯錯、糾正錯誤,才能習得獨立能力。
第二步,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孩子學本領時,我們常常會因爲孩子慢,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而放棄,直接代勞幫他們解決。
比如,穿衣服,總是嫌棄孩子笨手笨腳,穿得太慢,家長往往會放棄:“算了,我幫你穿吧!下次再學!”比如,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家長卻嫌棄孩子拖拉,幹脆自己收拾爛攤子。
很多次明明可以再堅持一下,讓孩子養成自己做事的習慣,卻放棄了。
孩子的獨立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開始,父母要忍住不插手。
當父母的要有一個覺悟: 哪怕孩子完成得沒有很好,也要去做,只有一次一次的不好,才構成最後的完美。
第三步,鼓勵孩子去挑戰。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爲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爲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父母送我去車站,上車的時候,母親要幫我把行李拿上車。
父親卻“冷冷”地對母親說:“讓他自己拿,以後的路都要他自己走,你還能幫他拿一輩子?”
那一刻,父親的“狠心”讓我很難受,後來才明白,因爲當初“狠心”地放手,才有今天我的獨立自主。
簡單一句話,這背後藏著的是父母深深的愛:“有一天孩子不在我們身邊了,我們也相信孩子能過得更好。”
作爲父母,無論我們多麽愛孩子,都無法陪他走完人生的下半場。
唯有把精神和處事能力教給他們,才是對他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