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數千年來,千萬勞動人民的智慧凝結出了無數的發明創造。從指南針到造紙術;從印刷術再到火藥。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以往的歲月裏,曾出現過許多的天才發明家,魯班就是其中一位。
魯班生活在春秋時期,他爲魯國人,姬姓,公氏,字依智 ,名班。被後人尊稱爲公輸子,也被尊爲中國建築鼻祖和木匠鼻祖。
關于魯班的記載並不少見。如在《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古籍中,就記載了不少關于魯班的信息。從中可以得知,現在木匠所使用的諸多工具如:如曲尺,墨鬥、刨子、鋸子等都是魯班所發明的。這些新式工具的發明,極大地提高了當時人們的生産效率,爲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
下面我們就來列舉幾個魯班的發明。
鋸子
相傳,鋸子就是由魯班發明的。相傳魯班一次進山砍柴之時,不小心被一片邊緣呈現鋸齒狀的樹葉劃到了手指,鮮血當即滲了出來。魯班感歎于小小樹葉的鋒利,同時在心中産生了一個念頭。他想,既然這個小小的樹葉都如此鋒利,那麽如果能夠做出一件鋸齒狀的工具,不就可以輕易地鋸斷樹木了麽?後來,經過魯班的鑽研,最終發明出了鋸子。
但傳說畢竟是傳說,據考古發現可知,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已經開始加工使用帶有鋸齒的石鐮和蚌鐮等工具,而早在魯班出現之前的數百年前,也已經出現了銅制的鋸子,因此春秋時期即便“發明了”鋸子,也只可能是一種改進型。
墨鬥
對木匠有一定了解的朋友應該清楚墨鬥的作用。相傳這種工具也是由魯班所創造。並且直到今天人們仍在使用。此工具用一個鬥狀盒子盛墨,再由一根細線穿過墨盒染色。已經染色的繩線末端爲一個小木鈎,被稱爲“班母”。據傳說,這一結構是魯班的母親發明的。墨鬥的運用十分廣泛,如今,石匠師父已然在使用墨鬥來裁定采集下來的岩石形狀,並以此爲基礎,經過進一步的加工,最終得到方石,長石等石料。
兵器
除了木工工具的加工創造之外,魯班還在軍事領域有著重要的貢獻。其中見諸于史書的當屬“鈎”和“梯”了。據《墨子·鲁问》記載:“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爲舟戰之器,作爲鈎強之備,退者鈎之,進者強之,量其鈎強之長,而制爲之兵,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埶,亟敗越人。”魯班將原本的“鈎”,改進成了水戰用的“鈎強”。在楚軍與越國軍隊作戰時,常用到此兵器。越船如果靠近就將其推開,若越船推後,就將其拉回,在戰鬥中發揮了不俗的作用。
另據《墨子·公输》記載:“公輸盤爲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在《淮南子·兵略训》中對雲梯的作用也做了描述:“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敵之城中。”由魯班發明的雲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攻城戰的形式。魯班還將梯子改造成了可以淩空而立的雲梯,在攻城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魯班不僅自己掌握了高超的木匠技藝,還十分注重培養下一代。“有眼不識泰山”這句俗語就出自魯班與其徒弟的一段趣事。
相傳,由于魯班的名氣太高,于是不少人都來拜師,魯班挑選徒弟極爲嚴格,就算被選中了,如果長時間沒有長進也會被清退。在這些徒弟之中,就有一位名叫泰山的。泰山學習日久也沒什麽長進,魯班就將他掃地出門了。後來,魯班無意間見到了泰山的作品,深感精巧無比,于是感慨的說道:“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這句俗語正由此得來。
由于魯班的傑出成就,後世將其尊爲了木匠鼻祖,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魯班除了木匠的身份以外,還有著另一重更爲神秘的身份。
在魯班去世以後,他還留下了一部著作,名爲《魯班書》,又名《缺一門》。在這本書中,除了記載了魯班衆多的發明創造以外,還記載了十分神秘的陰陽八卦學說,以及神符咒語等。正是這些記載,才讓人們在兩千年之後,了解到了魯班的另一重身份。那便是“風水大師”。的確,中國的建築曆來講究風水,作爲建築、木匠大師的魯班,對風水學有所研究也在情理之中。
參考資料:
《百子書》
《墨子》
《淮南子·兵略训》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