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雖然只是一座城,但這裏卻包括了整個中國!
硚口、江岸和漢陽三區交界處
在漢正街上首的武勝路,是聯通武漢三鎮的交通要道。這裏舊有一座武聖廟,此廟在清鹹豐五年(一八五五)太平軍進攻漢口時,被焚毀,鹹豐八年(一八五八)又重建。此處河邊與對岸的渡口,舊時也稱武聖廟碼碼,故此路取名武聖路。七十年代初,取其同音,更名武勝路。
蘭陵路——山東蘭陵
漢口解放大道至建設大道
台北路建于1978年,原名安定路,這條路原是漢口鐵路外的湖淌,一些省內進城務工者築墩群居于此,故一些地名叫鄂城墩、天門墩。高雄路則是與台北路南北平行的一條較新的街道,原本稱“西馬明渠”。台北路的繁華雅致與高雄路的甯靜形成鮮明對比。
泰甯街——福建泰甯
武昌平湖門至閱馬場的東西行馬路
這條路是紀念在武昌起義(辛亥革命)中獻出了寶貴生命的彭楚藩、劉複基、楊洪勝三位烈士的。1931年在他們獻身的湖廣總署東轅門舊址,現在武昌造船廠東大門內建立了”三烈士亭”,亭中立石碑一塊,上書”彭劉楊三烈士就義處”9個大字。1991年值武昌首義80周年之際,武昌區人民政府舉辦首義文化節,在武昌閱馬場樹起了彭劉楊三位烈士的塑像,讓後人瞻仰和緬懷烈士的英雄勳業。
相信不止一個人以爲彭劉楊是一個人的名字吧?
中山路
漢口西南部的硚口路至東北部的黃浦路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武漢市政府爲紀念孫中山先生,于1927年將後城馬路改名爲中山馬路。抗戰勝利後漢口市政府于1946年元旦,將延長了的中山馬路命名爲中山大道,並且舉行了隆重的命名儀式,從此,中山大道這一路名沿用至今。是武漢最繁華的地方,貫穿了整個漢口中心的商業街,至今留下南洋大樓、民衆樂園、水塔、總商會、中國銀行等近代建築。
黃興路
漢口沿江大道至中山大道,與兩側的蘭陵路等平行
黎黃陂路和黃陂路是一條路,黎黃陂路全長604米,建于1900年(光緒26年),爲黃陂人所建,故名黃陂路。後劃入漢口俄租界,稱夷瑪路。位于武漢市江岸區。因兩任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是武漢黃陂人,人稱黎黃陂,所以此路又于1946年改稱黎黃陂路。黎黃陂路是武漢著名的“慢生活”街區,整條街遍布咖啡店,是漢口神采與氣質的延續,適合文藝小清新去拍照。
蔡锷路
漢口沿江大道至中山大道
在沈陽路下首有條張自忠路,原爲日租界內之成忠路,此路主要是爲紀念在抗日戰爭中隨棗會戰中爲國捐軀的國軍上將——張自忠先生。張自忠是國民黨第五占區三十三集團軍上將司令官,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長山抗日戰役中犧牲。此役是武漢會戰中的外圍最重要的戰役之一。
郝夢齡路
漢口中山大道至勝利街
漢口中山大道上,有一條600米長的路,叫陳懷民路,它是以抗日英雄陳懷民名字命名的道路,以紀念這位以身殉國的空軍英雄。1938年武漢“4.29空戰”中,陳懷民駕駛戰機在擊落一架敵機後受到5架敵機圍攻,與日本吹噓的所謂“紅武士”高橋憲一同歸于盡。武漢人民爲了紀念他,將漢口租界的一條路命名爲“陳懷民路”。
嶽飛街
已消失,位于現在的武漢天地
劉家棋是一位在二戰中犧牲在抗日前線,山西忻口會戰中的武漢籍將軍.爲了記念他,武漢市將江岸區永清街黃埔路旁一條小街命名爲劉家棋路。2003年,因舊城改造,劉家棋路也隨之消失,但武漢人民卻深深記得它。
這些以城市和名人命名的街道都有著不同的風格特色,抽個時間約上小夥伴去逛一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