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由一次非常偶然且幸運的機會,一隊長在新加坡原最高法院大廈(old supreme court building)西側毫不起眼的陳列室內,看到了這份塑造了今日東南亞政治格局的法律文件。
圖一:新馬分離法案
這份法律文件的正式名稱,叫做新馬分離法案(The Agreement to Separate Singapore from Malaysia)。
1963年9月,當時的馬來亞、新加坡、砂勞越和沙巴四個原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合並成立了馬來西亞聯邦。
圖二:1963年馬來西亞聯邦地圖
而不到兩年,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就由于各種原因,在1965年8月正式分裂。新加坡成爲獨立國家。
圖一中展示的,就是當年由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兩國開國領袖們共同簽署的新馬分離法案。
由于該法案從憲制層面保障了新加坡的主權獨立,當地人也普遍稱呼它爲:新加坡建國法案。
該法案也已在聯合國進行備案,注冊編號,563-I-8206,當然網上只能下載到電子版。而我在原最高法院大廈內看到的這份,卻是帶原始簽名的版本。
馬來西亞方,在法案上簽名的是:
首相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馬來西亞國父、第一任首相;
副首相拉薩(Tun Abdul Razak),馬來西亞第二任首相;
內政部長伊斯邁;
財政部長陳修信(Tan Siew Sin),以及工郵及通信部長V. T. Sambanthan
而新加坡方的簽名人有:
總理李光耀(Lee Kuan Yew),新加坡國父,赫赫有名應該不用過多介紹生平了;
副總理。。。
財政部長吳慶瑞(Goh Keng Swee),新加坡二號人物,未來的發展之父。我曾在微博上有一篇小文介紹他的生平,以及他和中國的緣分。連結在此
法律部長艾迪.巴克(E. W. Barker)
細心的讀者應該已經注意到了,新加坡建國法案作爲如此重要的憲制文件,居然在簽名之處有明顯瑕疵。
新加坡副總理的簽名空缺!
當時新加坡副總理是杜進才(介紹他的連結在此);
他爲什麽沒有簽署這麽重要的法律文件?背後有什麽故事?他是不是反對和馬來西亞分家?
帶著這樣的疑問,一隊長查閱了新加坡國立圖書館中的曆史資料,包括該事件當事人李光耀、吳慶瑞、巴克三人的傳記、電視訪談,終于揭開了這個謎題。
更有趣的是,這份法律文件背後的故事不僅極爲精彩,而且完全顛覆了我對上世紀60年代新馬分家這段曆史的看法。
1965年馬來西亞秘密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而新加坡對此始料未及,李光耀在電台節目中落淚。這是我原本心目中關于新馬分家的版本,居然並不完全正確!
現在我邀請大家和我一起,來揭開這段曆史迷霧。
這篇文章會很長,大約兩萬字,會分4-5個獨立章節逐步發出來。雖然我采用了類似小說式的寫法,但所有內容,故事走向都來自正史,並無任何“戲說”內容。
一、黑色星期二
1964年7月21日星期二下午,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州。
現在的花園城市在上世紀60年代還僅是略顯蕭條的小港口,赤道金黃色的流火揮灑在雜亂的馬路上,正是一天中最熾熱的時候。
這樣炎熱的日子裏,馬路上卻是人潮洶湧。約有2萬5千名馬來族居民從四面八方湧來,在市政廳前的大草場集合。這一天是個特殊的日子,馬來人正在慶祝先知誕辰紀念日。
爲了歡慶這個盛大的節日,馬來居民們均盛裝出席,在大草場上進行慶祝大會。在此之後,他們還將舉行一場規模盛大的遊行活動,從市中心一直行進到芽籠士乃的馬來總部,規模空前。
爲了表示對馬來裔的支持,時任新加坡州總理的李光耀,委托了當時內閣中唯一的的馬來裔部長,鄂圖曼沃(Othman Wok)出席活動。
但鄂圖曼沃很快就敏銳的察覺到,今年的慶祝大會不同尋常,氣氛極爲緊張。
大草場的中心地帶,來自巫統新加坡分部的幾位政客們正在發表演講,要求所有新加坡馬來人團結起來,爭取憲法賦予的馬來人特權。
“必須證明給(異教徒)們看,馬來人可以團結。我們馬來人在新加坡長期受到人民行動黨的壓迫,只要我們團結,哪怕是一千個李光耀,我們也可以把他們全部消滅。”
“爲什麽馬來家庭要從加冷搬走,爲什麽是馬來人搬而華人可以留下了?是因爲對人民行動黨來說,馬來人比華人更加不重要?”
“華人有錢,馬來人永遠之存在于車夫階層。新加坡雖然加入了馬來西亞,但這裏馬來人的命運卻比日據時代還慘,華人爲什麽永遠騎在我們頭上?“
現場的氣氛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充滿怒氣的種族主義口號此起彼伏。
在這樣的情緒下,下午4點左右,遊行隊伍浩浩蕩蕩開始沿著新加坡中部主要交通要道開始了。
馬來人遊行現場
鄂圖曼沃一行人也在隊伍中,當他們經過阿拉伯街時,一群馬來青年從後方跑過並高喊:“Hidup Cina,Mati Melayu“,開始蓄意煽動馬來和華裔之間的仇恨情緒。
鄂圖曼沃的心逐漸沉了下去,這群馬來青年極可能是巫統派來的。
但毫無辦法,馬來人的情緒本來就像一堆幹柴,一遇到火星就馬上燃燒起來。
遊行隊伍前列,有一位華裔青年騎著自行車路過,被憤怒的馬來人拖下車開始毆打。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零星沖突開始發生。
華裔青年被毆打
華裔們不甘示弱,零零散散有人開始從路邊像遊行隊伍扔石塊、酒瓶進行反擊。
遊行隊伍依然在緩慢前行,下午5點左右,來到新加坡加冷煤氣廠(今天的Kallang Avenve附近),暴亂終于發生了。
一位聯邦警察後備隊的華人警察要求沖出遊行隊伍的一群人回到隊伍中去,這些馬來青年們不單沒有遵守命令,還對這位華裔警察拳打腳踢,整個隊伍亂成一團。
沖突終于全面點燃,新加坡曆史上最嚴重的種族騷亂開始了。
種族騷亂全面展開
7月21日是公衆假日,當時的李光耀正在皇家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武吉球場打高爾夫球。
李年輕時是狂熱的高爾夫球愛好者,水平很高。他不僅自己打,還時常驅車400公裏到馬來西亞北部的金馬侖高原度假,邀請馬來西亞的領袖們一起切磋球藝。
騷亂的消息傳到李光耀耳中時,已經是下午6點20了。警察總部通知他發生了嚴重巫華暴亂,並且沖突正在新加坡市中心蔓延。
李光耀不得不火急火燎趕往珍珠山(今新加坡牛車水附近)警察總部聽取詳細彙報,爲了平息騷亂,這位年輕總理通過電台發表廣播演說,呼籲民衆恢複理智。
“此時此刻,是什麽原因導致這場暴亂已經是細枝末節問題,一切迹象顯示有人在背後組織策劃,目的是要將它變成可怕的種族沖突。我們目前的任務是制止這種愚蠢行爲,謠言和報複、反擊、只能引起更多的騷亂”。
可是,種族情緒一旦被挑撥起來,就不會輕易平息。
身著節日傳統白衣的馬來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在大街上遊蕩,尋找落單的華裔下手。
一些激進的馬來青年開始趁火打劫,僅在芽籠和友諾士地區就有超過20間華人商鋪被搶劫、焚燒一空。
最後加入騷亂的,是馬來裔的警察們。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使得華裔群衆的傷亡大幅度上升。
發生種族暴亂,馬來人和馬來警察在無差別攻擊華裔的消息被迅速傳播了出去。
但是,下南洋九死一生才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的福建人、廣東人、客家人也不是好惹的,華人們怒氣沖沖,刹那間全島都陷入一片混亂,華人的反擊馬上來臨。
馬來人有馬來警察幫忙,華人內部原本受人唾棄的私會黨(當時南洋的華裔黑手黨組織)站出來了,他們保護華人並開始主動向馬來人進行報複。
整個新加坡島亂成一團,火光沖天。
李光耀走上街頭,直面憤怒的華人和馬來人群衆,希望用他最擅長的街頭演講技能,勸說他們放棄暴力。
但是馬來人和華人之間已徹底失去了信任,即使街頭騷亂減少,人民心目中互相歧視的猜疑心理依然根深蒂固。
馬來人的目的,是在新加坡實施馬來人特權法案,讓華人在威逼下成爲溫順服帖的族群,被當成二等公民看待。
而華人們覺得馬來人愚昧又殘暴,懶惰不願意努力工作,永遠都只能是窮人和下等人,從內心深處就鄙視馬來人。
李光耀在街頭演講拜訪民衆時,一名嚇得魂不附體的馬來婦女一把抓住他的手臂,一五一十講述幾個華裔男子試圖強奸她。
而一名悲憤的華裔青年人則向他投訴馬來警察,只是因爲他是華裔,馬來警察居然命令他當衆手淫。
面對這樣的場景,當時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政府只能緊急在全島各處進行宵禁和戒嚴,每天只開放幾個小時讓各族居民出來購買生活日用品。
騷亂一直斷斷續續持續了好幾周,事態才終于平息。
8月2日,李光耀和內閣在斯裏淡馬錫總理官邸聽取警務處長對這場暴亂的總結彙報。
“一共23人在暴亂中死亡,受傷人數高達454,馬來裔和華裔死亡人數各占一半”。
“被焚毀,打砸的商店民居不可勝數,原本繁榮的芽籠,加冷部分區域近乎焦土,”
李光耀臉色陰沉,坐在辦公桌旁未置一言。
此刻的他並不知道,他們這幾個月所經曆的,將會是新加坡開埠200年來最嚴重的暴亂。
這場種族暴亂,將會對未來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産生無比重要的影響,以至于他的後輩們將7月21日定爲全國性紀念日,讓後人永遠牢記種族和諧的重要性。
影響了新馬兩國整個60年代,重塑東南亞政治格局的風起雲湧,就由這場暴亂開始。
這些未來發生的事,李光耀現時是不可能了解的。他現在心頭更憂心的是另外一個事實。
無論是內政部長鄂圖曼沃的彙報,還是新加坡內安部的初步調查結論,甚至從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外交渠道獲得的信息,都毫無保留將這場暴亂的幕後黑手,指向了巫統。
早在暴亂開始前幾周,巫統秘書長賽加化阿荅就曾造訪新加坡,並給當地馬來族群進行了一場煽動性演講。作爲巫統內部著名的激進派,賽加化阿荅甚至在演講中直接喊出了”殺死李光耀“這樣的極埠號。
在遊行開始前,在大草場上給馬來群衆洗腦,甚至引用經文來美化鼓吹對華裔暴力襲擊的人,是巫統新加坡分部負責人埃薩,一位阿拉伯律師,原教旨主義者。
而那些在遊行隊伍中,不斷分發反華人小冊子,進行煽動性種族仇恨宣傳的年輕人,後來證明都是巫統年輕黨員。
巫統的全稱是馬來民族統一機構(UMNO),直到60多年後的今天也依然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政黨。而在這個龐大、好鬥,以馬來人特權爲優先奮鬥目標的政黨背後,當時還聳立著兩個偉岸的背影。
首相、馬來西亞開國國父東姑.阿都拉曼,以及副首相,未來的第二任首相拉薩。
東姑.阿都拉曼
敦.拉薩
這兩位是當時馬來政治精英中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東姑是馬來民族主義溫和派,拉薩偏中間派,兩人都是馬來貴族出身,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
他們密切配合,向英國殖民者爭取民族獨立,爲生活在半島土地上的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爭取到自主生存的權力。又排除萬難,力促與新加坡、東馬、沙巴、砂勞越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抵抗印尼在東南亞的霸權擴張,成績斐然,勢力和威望正是如日中天。
而反觀人民行動黨,只不過是在新加坡州略占優勢的小黨派。而且就在一年前還剛經曆一場激烈的內部鬥爭,實力大損。現在李光耀的內閣中,受到新加坡社陣和種族暴亂的雙重打擊,士氣低落,能夠依仗的人才都是他曾經的同學和老師。
副總理杜進才資深,李光耀在劍橋讀書時兩人即相識,但李覺得他能力不足,關鍵時刻難當大任;
財政部長吳慶瑞是治國全才,是李光耀在萊佛士書院讀書時的經濟學導師,但技術人才不擅長政治;
法律部長巴克是李光耀在萊佛士和劍橋的學弟,原本在李光耀的律師樓(Lee & Lee)擔任律師,從政僅9個月。
況且,李光耀很清楚,新馬兩國之間,是新加坡需要馬來西亞,而馬來西亞不需要新加坡。
二戰時期日本人占領了馬來西亞柔佛州,切斷了新加坡的淡水供應,逼迫英國軍隊投降的往事,李光耀記得很清楚。
新加坡無法獨自生存,這個小島需要馬來西亞的淡水,作爲自由貿易港需要馬來西亞統一市場來維持繁榮,這是李光耀當時的想法。
但是,整個馬來半島上華人與馬來人的矛盾越來越深。暴亂後滿眼狼藉的街面,黑漆漆被焚燒的商店,還有停屍房中那23具屍體,都在拷問著李光耀本人和他所有的內閣成員。
前途一片渺茫,整個馬來西亞聯邦前途和出路在哪裏?
其實,從宏觀大曆史角度來看,這場新加坡史上最嚴重的暴亂還僅僅是冰山一角。
在遙遠的北方,印度、巴基斯坦、斯裏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這些前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在獨立之後,都紛紛陷入了民族紛爭的漩渦之中。
英國人教會了殖民地政治精英們如何構建三權分立的政府架構,讓這些剛獨立的國家能勉強運轉。
但出于種種原因,英國人並沒有教他們另外一項核心技能:如何處理多民族國家的民族矛盾。
想想其實也正常,一來很多民族矛盾就是英國人自己埋下的,二來英國人利用民族矛盾來維護殖民統治的事情史不絕書,三是對于種族和諧這種事情,攪屎棍國自己也不會啊,他們自己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還互相打成一團呢。
現在,這個新成立的馬來西亞聯邦,表面看起來依然雄偉大氣。但在槟城、在馬六甲、在吉隆坡、在馬來半島各地,發生了多起排華暴亂,一時間烽煙四起。氣氛凝重,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感在所有人心中擴散。
1965年馬上就要到來,人民不知道即將發生什麽,曆史將要何去何從?
當時的兩國馬來和華裔居民沒想到的是,就在山窮水複,民族矛盾風起雲湧之時,兩國政治精英們在政治鬥爭中,居然各自開辟了一條迂回曲折的道路,讓新馬兩個新生的國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發展方向。
要了解這場政治鬥爭,首先就要了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的理念之爭。
而這些爭論、沖突、矛盾,甚至仇恨,一切一切的根源,都毫無疑問指向了馬來西亞憲法第153條款。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隱藏在憲法中的種族主義條款。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真的會有國家將種族主義條款大大方方放在憲法之中。
這就是馬來人一直爭取的所謂”馬來人特權“,這個特權到底是什麽,我們將在下一集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