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孫中山宣布中華民國成立,中國這個詞才正式成爲我們的國號,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簡稱中國,那爲什麽我們的國家會叫中國呢,其實“中國”一詞在我們這片土地上已經有3000多年的曆史了。
“中國”一詞在我國古典文獻中出現得很早,運用得也很普遍。這一稱最早出現于距今約3000年的西周初期。在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武王時期文物上,有銘文“余其宅茲中或”等字樣。據考古和文字學專家考證,“中或”就是“中國”。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作“域”或“幫”解。“中國”就是“中央之域”或“中央之幫”。
秦朝以後,“中國”一詞的含義有了改變。在漢代,人們常把漢族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稱爲“中國”,兄弟民族建立起來的中原王朝也稱“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中國”,把北朝卻稱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爲“中國”而不承認對方爲“中國”。
嚴格的說,古代“中國”是個形容詞,指的是“中央之國”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這就是說,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爲正式國名。如漢朝的國號是漢,唐朝的國號是唐,以後建立的王朝國號有宋、遼、金、元、明等,清政府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上簽署的國名是“大清”。所以史記上出現的“中國”字樣,並不等于我們今天所說所指的中國。
第一個明確把中國稱爲國號的是明朝,《明史》中記載,明朝對內對外常自稱中國。明史外國傳中,中國作爲明朝的代名詞,與朝鮮、日本等國並稱。明清時代,西方而來的西方人,也常常以中國或者中華、中華帝國來稱呼中國而不用明朝或者清朝。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作爲國家或者清朝的代名詞,使用的更加普遍。
直到清朝滅亡,辛亥革命後孫中山才成立了中華民國,以中國來稱呼這篇飽經風霜的土地上建立的國家,一定會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