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是最常見的水果之一。對于中國人來說,“吃蘋果”是很簡單的事情——有的人會削一下皮,有的人洗一洗就可以啃了。而美國人就麻煩一些,經常是要切成小塊,裝在盤子裏吃。
把“切蘋果器”對著蘋果摁下去,蘋果被切成均勻的八瓣,並且去掉了核。跟用刀切比起來,要方便高效了許多。
對于許多美國人來說,這依然也還是麻煩,“即食包裝”才是美國人最習慣的産品形式。所謂“即食包裝”,就是洗淨、切好,開袋即食的産品形態。
不過,許多人對于“食品添加劑”總有本能的戒心,用水溶液浸泡之後,對風味還是有一些影響。美國人又探索了“釜底抽薪”的辦法——直接讓蘋果不産生多酚氧化酶。在基因操控技術非常成熟的今天,這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美國已經批准上市的一個新品種——“北極蘋果”,是通過RNA幹擾操作,抑制了合成多酚氧化酶。這個品種的蘋果,切開之後也就不容易變色。
上面的圖中,右邊是“北極蘋果”,左邊是相應的未改造品種。切開放置了一段時間之後,未改造品種已經開始變褐,而右邊的基因改造蘋果還依然如故。
除了蘋果本身之外,科學家們發現切的方式對于褐變已經蘋果的風味也有明顯的影響。
前面說過,蘋果的褐變來源于細胞破碎之後多酚與多酚氧化酶的見面。如果切刀比較鈍,切的時候就會造成更多細胞被擠壓破碎;反之,如果刀口很鋒利,那麽不需要太大的擠壓就切開了,被破壞的細胞就比較少。用前面圖中的那種“切蘋果器”,切的時候壓破的細胞就比較多,切好之後就很容易發生褐變。
超聲波切割是工業上已經廣泛應用的加工技術。2019年的《食品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探討了超聲波切割出來的蘋果在儲存中的變化。
研究中比較了不用超聲,以及30%、40%和50%的超聲波能量下切割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