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過處,寸草不生。繼東非蝗災之後,紅海兩岸蝗災規模繼續擴大,已影響也門、沙特阿拉伯、阿曼。此外,受強季風影響,大量蝗群一周前抵達海灣兩側,“造訪”了科威特、巴林、卡塔爾和伊朗西南海岸區域。
我們的鄰國巴基斯坦因蝗災于本月早些時候宣布國家緊急狀態。
根據巴方需求,中國政府已派出蝗災防治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隨後,10萬“鴨子軍隊”也將代表國家出征滅蝗。
是的,你沒有看錯,這支由浙江紹興“國紹1號”鴨苗組成的“鴨子軍隊”簡直是滅蝗界中的“奇才”。20年前,鴨子“軍隊”就曾出兵新疆,一舉平定蝗災,立下赫赫戰功。
爲什麽是鴨子?滅蝗界“天才”名副其實嗎?甯波“鴨兵”能申請入戰嗎?2月26日,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盧立志對此進行了解答。
爲什麽是鴨子?
勤勞的中國人,在曆朝曆代的滅蝗戰爭中積累了很多種方法對抗蝗蟲災害。
盧立志介紹,科學防治蝗蟲可以采用藥物殺滅,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從環保角度考慮,自然是生物防治的好處更多,“前者滅殺成本高,還會有農藥殘留,後者不僅沒有環境汙染,還能修複生物鏈,一舉多得。”
生物滅蝗辦法曾經也考慮投放青蛙、鳥類。“它們同屬蝗蟲天敵,但紀律上‘散兵遊勇’。蛙和鳥類只能在指定區域完成滅蝗任務,一旦蝗蟲轉移,它們不會跟隨作戰。這樣一來,我們需要重新到受災地區投放天敵。一來成本增加,二來有些物種可能受環境限制,並不適合投放受災區域。”
相對比,“雞鴨軍團”作戰能力更勝一籌,“鴨子喜歡群居,管理起來比雞更方便,生命力、覓食能力、抗寒能力也更強,適合野外生存。”
同時,放一只鴨子相當于滅了蝗蟲全家。盧立志給出數據對比:“一只雞一天能吃掉70只蝗蟲,一只鴨子則能吃掉200多只,擁有三倍作戰能力。而且鴨子吃蝗蟲完全是地毯式‘搜捕”,連蝗蟲的蛹都不會放過。”
加上鴨苗長成後肉質鮮嫩,滅蝗“退役”後還能成爲當地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帶來經濟收入。
紹興鴨是滅蝗界的“奇才”
紹興鴨味美,肉質鮮嫩多汁,一直是煲老鴨湯的好原材。而它們也是目前主推的滅蝗主力軍,“簡直是滅蝗界中的‘奇才’”,盧立志說。
紹興鴨中又以麻鴨體形大,捕食能力強,成爲滅蝗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