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近鄰日本韓國,華人占多數的新加坡,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一度被稱爲“重災區”,特別是2月中旬病例迅速增長,一度讓城市之國的新加坡成爲中國之外疫情病例第二多的地區。但近期新加坡卻通過政府迅速反映、因地制宜科學防疫和信息披露透明詳盡的三板斧完成了所謂了模範生華麗轉身。
成功與否似乎體現在了已經控制住的局面,不過其中部分具體操作卻並無太多實際。經曆過2003年非典新冠病毒抗戰的人應該還記得那次疫情一直持續到了5月至6月。而病毒的消退似乎如潮水一般無聲無息。正如其來時匆匆,去時似乎也是無聲無息。不是疫苗、不是特效藥,也不是什麽神力。事後的分析也只是就病毒來源進行了探討,而並未總結成功的經驗,而冠狀病毒潰敗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爲溫度升高。由此推斷,新加坡抗擊疫情的原因並非來自自身的三板斧,當然上述因素也很關鍵,最核心的因素,還是因爲這個“優等生”拿到了一個超級簡單的答卷:高溫天氣遏制了病毒傳播。
當然,新加坡的處理方式確實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但不戴口罩等適合新加坡“解題方式”未必適合其他國家。
PS:想必大家還記得在清朝最後階段抗擊東北肺鼠疫的伍連德博士吧,盡管他終老在南洋,不過他始終是一個中國人。所以,我想說的是閉關鎖國的滿清政府依然可以在曆史和現實中汲取教訓,那麽我們更會在這次大考中打到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