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生活令人向往
文/章繼剛
在生活日益豐富的條件下,什麽是令人向往的生活?有人認爲是吃穿不愁,或者是山珍海味。與快節奏的都市生活截然相反,以漁樵耕讀爲代表的農耕慢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樂此不疲。
創意農業不僅受到市民的喜歡,農業美麗經濟如花綻放,越來越多的市民走進農村,融入鄉村生活。“尋找春天的培斜”親子主題活動,豐富多彩的農耕祭、農耕器具文化展示,福建龍岩市新羅區小池鎮培斜村舉辦慢遊小池·樂享農耕——九龍江源慢生活圈農耕文旅節,小池鎮特色農産品展示、農耕園農耕體驗、徒步走活動讓人感受到鄉村慢生活的樂趣。湖南南縣的湖區小村羅文村舉行國際塗鴉藝術節暨洞庭湖生態旅遊美食文化節,“萬畝油菜花海”旁近百棟鄉村民居被各種創意塗鴉畫妝扮,羅文村成了令人矚目的童話世界。眼花缭亂的稻草人藝術,舉行民俗、書畫、文藝展演,四川省三台縣建平鎮銀家灣村舉辦稻草文化藝術節,用稻草紮制的二龍戲珠、老農耕地、牛郎織女、牧童吹笛、糧倉、熊貓、大象、恐龍、牛、馬等稻草藝術品,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創意農業是一個商機無限的朝陽産業,蘊藏著遠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我國創意農業的發展正在從一枝獨秀向百花齊放的局面轉變,由初期的萌芽狀態向快速發展階段邁進。創意農業突破傳統農業的生産模式,加快農業資源向旅遊資源轉變,農村向景區轉變,農民向景民轉變,一産向三産轉變,促進農産品由實用功能型消費向文化審美型消費轉變。當前要大力發展第七産業,延長創意農業産業鏈。成都市蒲江縣明月村依托“茶山竹海明月窯”等特色資源,成立明月村鄉村旅遊合作社,推出農事體驗、自然教育、制陶和草木染體驗等項目,開發了明月筍、明月染、明月陶明月茶、明月果等系列明月造旅遊商品,打造集家庭農場、林盤民宿、農事體驗、研學課堂于一體的創意農業旅遊新業態,成爲集陶與茶、音樂與詩、琴與歌、書法與繪畫、時尚與浪漫于一體的蜀鄉世外桃源。
創意農業産業已成爲農民就業增收的新引擎。農民搞多種經營,不僅農牧業生産、(第一産業),而且從事農産品加工(第二産業)與農村現代服務業、旅遊業(第三産業),包括農産品物流、農産品銷售,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以獲得更多的增值價值,爲農業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開辟光明前景。農業需要創意産業, 1+2+3等于6,再加上創意産業,這就是“第七産業”的內涵。在未來,“第七産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真谛。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資金、人才開始進入到日趨活躍的“第七産業”。“第七産業”能有效激發農業活力,做大、做強、做多農業龍頭企業,大力支持龍頭企業集群發展壯大,促進地方産業和新行業的發展,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動力。發展創意農業能全面提升農業産業的競爭力。發展“第七産業”,通過産業的創意化爲農業注入創新活力與文化元素,立足于資源優勢,將創意産業與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結合,建立以林果、蔬菜等爲主的特色生態農業觀光基地,有機整合山水農林、特色産業、土特産品、農事活動、民俗風情等旅遊資源,實現傳統旅遊與創意農業有機結合,引導農業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拓展,全面提升相關産業的競爭力,打造特色産業、特色生態、特色文化,塑造田園風光、田園建築、田園生活,建設美麗鄉村、宜居鄉村、活力鄉村,展現“生態優、村莊美、産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特色田園鄉村現實模樣。
鄉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寄托著鄉愁,凝聚著記憶。鄉村不僅是傳統的農業生産地和農民聚集地,還兼具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多重價值和功能,需要更加注重文化的挖掘和傳承、傳統肌理的尊重和保護、老村莊的提升和複興。但在快速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中,鄉村面臨著資源外流、活力不足、基本公共服務短缺、人口老化和空心化、鄉土特色受到沖擊和破壞等嚴峻挑戰。當代田園鄉村建設既是鄉村生産生活方式螺旋上升後的回歸,也是生産、生活、生態三生空間的融合,更是從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跨越的探索。建設優美鄉村,需要有效保護、修複和改善鄉村生態環境,需要有效挖掘和充分彰顯田園景觀,發展一大批具有曆史記憶、文化底蘊、地域風貌、民族特色的生態文化村,形成自我循環的鄉村自然生態系統,形成天藍、地綠、水淨的自然環境。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當代鄉村已不僅被認爲是傳統的農業生産地和農民聚居地,還兼具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功能、保護鄉愁鄉土的文化功能、發展特色産業的經濟功能、穩定城鄉關系的社會功能以及滿足詩意棲居的生活功能等多重功能和價值。隨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加快,以及人們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田園牧歌式的鄉村生活方式將成爲未來人們的向往和追求。目前鄉村仍然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特別是在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鄉村面臨著資源外流、活力不足、公共服務短缺、人口老化和空心化、鄉土特色受到沖擊破壞等問題和挑戰,迫切需要重塑城鄉關系,遵循發展規律,以漸進改善、多元參與的方式,營造立足鄉土社會、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當代田園鄉村,既保護鄉村聚落與生態環境相融共生的和諧關系,保護鄉村傳統肌理與鄉土文化特色,也保護鄉村社會價值體系和集體情感記憶。
如今很多地方把推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鄉村旅遊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堅持走符合鄉村實際的路子,努力建設立足鄉土社會、富有地域特色、承載田園鄉愁、體現現代文明的特色田園鄉村,加快實現鄉村的發展與複興,推動農業現代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互促共進,取得顯著效果。四川省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以抓好、抓實森林體驗和森林養生基地建設爲切入口,充分汲取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發展理念和成功經驗,努力提高建設檔次和服務水平,不斷滿足大衆對森林體驗和森林康養的多樣化需求,推進農業、林業、漁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康養等産業深度融合,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旅遊和四川省森林康養基地、康養人家、自然教育基地,踐行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走在了全國前列。江西省婺源縣在篁嶺這個580年曆史積澱的文化古村,打造“婺源篁嶺鮮花小鎮”,通過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徽派風韻相結合的方式,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讓來到篁嶺的遊客領略婺源旅遊精華和鄉村旅遊獨特的魅力。鮮花與篁嶺古村相伴,鮮花與鄉村古建築鬥趣,二者結合是田園生活的寫照,是生態與人文的融合,是夢裏老家鄉愁的延續。(作者系中國創意農業理論創始人、《創意農業學》《田園革命》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