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已經提前進行的艾奧瓦州、新罕布什爾州、內華達州和南卡羅來納州初選被視爲民主黨初選競爭的“風向標”,但由于這幾個州在人口構成、種族分布等方面並不具備廣泛的代表性和多樣性,而“超級星期二”州的承諾代表票數多、地域涵蓋範圍廣、多元族裔選民代表性強,這些州的選情將成爲檢驗民主黨競選人競選走勢的“分水嶺”。這一“分水嶺”將爲擁有影響力的團體和捐款人選擇支持誰的重要依據,也會在下半程的初選中幫助已取得優勢的競選人實現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助其盡快脫穎而出。
民主黨的初選形勢在今年“超級星期二”之前一波三折,既讓人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出乎意料的是一致被看好的“建制派”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選情岌岌可危,不被看好的“進步派”候選人桑德斯高歌猛進。拜登盡管在幾次辯論中表現乏善可陳,但憑借其在黨內數十年的政治影響和深厚的人脈,一直是公認的熱門候選人,但在初選中僅獲得艾奧瓦州第四名、新罕布什爾州第五名的慘淡表現,導致拜登一度被美國的媒體和黨內重量級人物看衰。而“進步派”候選人桑德斯打著“民主社會主義”的旗幟,接連贏得艾奧瓦州、新罕布什爾州和內華達州,大有橫掃諸州提前贏得初選的勢頭。這讓民主黨建制派力量十分擔心,如果政策激進的桑德斯取得總統候選人提名,將會讓民主黨陷入萬劫不複。
意料之中的是民主黨內“建制派”力量整合不僅迅速而且力度大。面對建制派節節敗退的局面,黨內“建制派”力量認識到如果不在“超級星期二”前統合力量,桑德斯將不可阻擋地成爲黨的總統候選人,而最終可能會導致民主黨與未來總統大選中遭受慘敗。在美國國會衆議院多數黨黨鞭、南卡羅來納州衆議員克萊伯恩的公開支持下,拜登一改前幾場初選的頹勢,以一場大勝贏得該州。這不僅成爲拜登選情的轉折點,也成爲民主黨“建制派”決心聯合起來支持拜登以阻擊“進步派”的關鍵一戰。拜登獲勝後,民主黨前國會參院領袖哈裏·裏德等黨內重量級人物紛紛表態支持拜登。聯邦參議員克羅布查爾、印第安納州前南本德市市長布蒂吉格等候選人在“超級星期二”前退選,並宣布轉而支持拜登。這種有風向標意義的舉動,不僅表明圍繞拜登的“建制派”力量整合呈現加速之勢,也給拜登在“超級星期二”的選情打了一劑強心針。
拜登選情“低開高走”,實現大逆轉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拜登雄厚的政治資源和人脈。拜登于1972年首次當選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並連續36年(1973-2009年)被選任此職,期間曾擔任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等重要職務,後與奧巴馬搭檔擔任副總統8年。豐富的政治經曆幫助拜登積累了廣泛的人脈和巨大的威望,也成爲拜登扭轉初選不利形勢的不二法寶。“超級星期二”前夜,黨內重量級人物的紛紛支持和“建制派”力量的整合集中體現了這一點。二是黑人選民對拜登的巨大支持。拜登擔任黑人總統奧巴馬的副手8年,在黑人選民中具有天然的親近感,數據顯示60%-70%的黑人選民選擇堅定支持拜登。這使拜登在黑人數量衆多的弗吉尼亞、北卡羅來納和阿拉巴馬等州的獲勝成爲必然。三是民主黨擊敗特朗普的共識。根據媒體在投票出口的采訪,民主黨選民此次投票最大的心願就是選出一個實力強勁、可以擊敗特朗普的總統候選人。拜登的知名度、影響力、善于平衡和最大程度團結民主黨內力量的能力,使其具備了這一要求。
盡管拜登導演了一出“超級星期二”選情大逆轉的好戲,但是“超級星期二”也沒表明桑德斯“廉頗老矣”。在桑德斯的競選活動中經常遇到因爲支持者太多而更換更大場地的情況,這表明了桑德斯的實力和號召力仍然不可小觑。《今日美國》曾稱桑德斯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初選集會,是該州“民主黨角逐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同時,桑德斯四年前在全國範圍內的競選活動也逐漸顯示出效益,已贏得十幾個工會的支持,成爲工會支持度最高的民主黨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