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亞洲環境學院學術副院長、新加坡地球觀測和研究所項目首席科學家亞當·斯威策(Adam Switzer)于2020年2月22日在CNA發表評論,表示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是新加坡未來的核心問題。
多項指標異常
新加坡或面臨“滅頂之災”
以2019年爲節點,過去十年來全球異常高溫、冰川消融和海平面上升等均達到創紀錄水平。這一切都主要源于人類活動産生的溫室氣體。
于馬德裏時間2019年12月3日公布的WMO“全球氣候狀況臨時聲明”指出, 2019年1月至10月的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時期高約1.1攝氏度。
而在新加坡,2019年是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據新加坡氣象局(MSS)稱,新加坡的氣溫以每十年升溫約0.25攝氏度的速度增長,是世界其他國家的兩倍。
1948年至2018年新加坡的年平均氣溫,來源:MSS
更嚴重的是,通過吸收熱量和二氧化碳起到緩沖作用的地球上的海洋,其升溫的速度遠高于預估的速度。據最近的研究預測,海洋的升溫速度比五年前平均快40%。
同時,由于溫室氣體濃度上升,格陵蘭和南極洲的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速度繼續加快。新加坡作爲地勢較低的海島國家,如果海平面極速上升很有可能面臨被淹沒甚至消失的威脅。
新加坡的海拔高度,當海平面上升7米時圖中深色部分都將被淹沒
來源:flood.firetree.net
據MSS的數據顯示,2019年新加坡最熱的一天是4月17日,在巴耶利峇測得的溫度爲36.4度。由于全球變暖,新加坡的最高溫仍有升高的可能。高溫不僅會給人帶來不適,還可能會給居民的身體健康和新加坡的衛生系統帶來更大壓力。超過36度的天數增加將給老年人和戶外工作者帶來巨大影響。
新加坡和東南亞大部分地區的天氣都是全年相對高溫高濕。高濕度意味著汗水蒸發的速度會較慢,導致身體無法迅速散熱。如果氣溫繼續上升而濕度仍保持較高水平,那麽新加坡熱衰竭或中暑的人數很可能會面臨增加的風險。這個問題並非新加坡獨有。亞洲其它許多地區可能會感受到極端高溫造成的壓力,以及它對老齡群體和經濟弱勢群體的影響。
熱衰竭和中暑的症狀,來源: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極端天氣頻發,亞太地區災難不斷
雖然氣溫繼續上升,但氣候波動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異常天氣事件上。
其中一個主要影響是降雨量的不穩定性。降雨量的不穩定性是導致年度間糧食産量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給一些農業大國帶來了相當大的糧食安全挑戰。2019年年中,由于水庫幹涸,泰國大米産量大幅下降。與此同時,通常作爲小麥淨出口國的澳大利亞也因降雨不足面臨著需要進口小麥以滿足國內需求的獨特情況。
一名泰國農民站在遭受幹旱襲擊的稻田上,來源:AFP
除上述的兩個例子以外,2019亞洲大部分地區都經曆了不正常的高降雨量或低降雨量。在印度,印度季風到達時間的推遲導致了6月份的嚴重幹旱。而在異常的幹旱期過後,極端的降雨天氣又在2019年7月底和8月初引發了一系列洪水,造成至少兩百人死亡,百萬余人流離失所。
2019年,亞太地區異常幹旱,尤其是印度尼西亞和湄公河流域在2019年下半年的降雨量與往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這導致了該地區自2015年以來最嚴重的林火,並造成了在整個亞太地區,包括新加坡,蔓延的霧霾。
2019年9月12日在新加坡諾維娜看到的霧霾,來源:SPH
與此同時,澳大利亞的幹旱狀況也突顯了異常天氣對世界的威脅。澳大利亞內陸的東部地區在2017年和2018年遭受了幹旱,而在2019年,幹旱地區愈發擴大,幹旱化程度也大幅度加重,引發山火曠日持久地燃燒。雨季來臨後,曾遭受嚴重火災的澳大利亞東部大部分地區目前正在經曆嚴重的洪水災害。
在新南威爾士州燒毀的一棟房屋,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2019年多次成爲新聞的另一個極端氣候是熱帶氣旋或台風。2019年十月,台風海貝思(Hagibis) 登陸日本。截至2019年10月27日,“海貝思”共造成日本88人死亡、7人失蹤、300余人受傷,並對日本農業、林業、漁業等相關領域造成超一千億日元的損失。
千曲河沖破河岸時,直升機援救困在房屋裏的人們,來源:BBC
同年的聖誕節,台風巴蓬(Phanfone) 登陸菲律賓。菲中部米沙鄢群島和南部棉蘭老島部分地區共有584個村莊的約18.5萬人受到影響,其中4.3萬人因台風及其引發的暴雨、洪水等災害被迫轉移到臨時避難所,共有包括55所學校在內的2000余座房屋遭到不同程度損毀,近150個國內國際航班取消。
台風巴蓬造成大雨,居民們在洪水泛濫的公路上涉水,來源:AFP
隨著海洋的持續升溫,旋風和風暴的未來發展趨勢仍然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在這個領域,新加坡仍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以來解答有關該國未來旋風的問題。
調查刻不容緩,氣候研究需掀熱潮
氣候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變化,以及它們是否會變得更大、更具破壞性。然而,我們對熱帶地區動態過程的了解仍然相當貧乏。
然而,2019年的極端氣候事件頻發,需要掀起新一輪的氣候影響研究熱潮。例如,在2019年7月,馬來西亞水、土地和自然資源部委托水務行業進行國家審計,以期預計氣候變化將導致更長的幹旱。這樣的研究將爲工業和政府改善其解釋和管理極端氣候事件風險的方式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馬拉西亞Xavier博士研究汙水處理廠的模型,來源:TheStar
目前所知道的是,極端事件通常是多種驅動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當多個危險事件作爲一個系列出現時,它們就會接踵而來。例如,幹旱會導致山火的風險增加,從而增加山體滑坡的風險。在熱帶地區和亞洲的新興城市中,極端事件帶來的風險不斷上升。
我們迫切需要深入挖掘,詳細調查在快速變化的氣候背景下,風暴、幹旱、極端降雨或高溫可能發生的變化。
應對氣候波動
新加坡或投入千億新幣
氣候波動和極端氣候是新加坡未來的核心問題。炎熱的天氣不僅使公衆健康受到影響,而且長期的幹旱會給新加坡的供水帶來壓力。這將迫使新加坡考慮進一步投資成本相對較高的水循環和海水淡化工程。
此外,洪水事件很可能擾亂交通和商業,影響許多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在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隨著洪水到達海岸,新加坡面臨著更大的複合洪水風險。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 (Heng Swee Keat) 在他的2020年預算演講中宣布了一個新的海岸和洪水保護基金,初步注入了50億新元。由于適應氣候變化可能要花費1000億新元以上,新加坡已經開始爲適應氣候變化留出資源。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發表預算演講,來源:CNA
在密切關注氣候變化的同時,了解它如何表現爲極端氣候並對新加坡和整個地區造成不利影響至關重要。
本文來源于CNA
“Commentary: Rising temperatures, fires and floods highlight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weather extremes”
發表于2020年2月22日Channel News Asia
關注南洋理工小助手
更多精彩不定期更新
感謝關注新加坡最大留學生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