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對喬布斯而言,他之所以推出iPad這款産品,是因爲他覺得iPad在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必然有其存在價值。然而,如今喬布斯已去世八年之久,當年他所認爲的存在價值,還依然存在嗎?這篇文章,原標題是How the iPad Became Apple’s Most Gloriously Successful Failure,作者Robert Jameson在文中分享了iPad“潮起又潮落”的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啓發。
-
推薦閱讀 | 奈飛設計課:借助心理學完善用戶體驗
圖片來源:YouTube @NelizMastr
“潮起潮落”
盡管iPad首發過後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連續幾年銷量持續上漲,但沒過多久,iPad銷量還是開始走下坡路了。那時,比iPad首發時間還早三年的iPhone,銷量卻仍然在穩步增長。
在2013年第四季度,iPad銷量達到了2600萬台的頂點。而截止至2016年底時,iPad銷量就快速驟降至1300萬台左右,然後其銷量就基本上穩定了下來(部分原因還是由于降價)。
在很大程度上,iPad銷量的下降,實際上是産品成功以及高質量的標志。畢竟,舊款iPad性能等各方面表現都還不錯,也根本不需要定期更換iPad。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應該爲蘋果産品鼓掌才對。
然而,另一個現實問題是,當初iPad首發時候出現的那些批評聲音,又再一次出現了,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稱之爲有先見之明。
請先不要誤解我的言論。大體上,iPad首發過後的那些批評嘲諷聲音的確是不正確的。他們對flash的評論是錯的,他們對屏幕大小的評論是錯的,他們在很多方面的批評後來都被證實是錯的。
只不過,其中有一些批評聲音,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卻變成了事實。對于一些問題,即便當時可能並不是非常相關的問題,由于隨後市場的變化與發展,其可能也從不相關變得相關了。
行業競爭對頭以及網絡本身的發展,也迫使進一步推進蘋果首推的這一場移動革命。在這個背景下,整個市場格局也開始不斷變化,只不過,它對iPad越來越不利了。
“幾乎沒有人真正需要iPad”
從iPad首發過後,一直面臨的批評聲音就是,它更像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非剛需産品,也沒有特別實際的用途。
在你外出的時候,你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足夠了。而對于正式的工作,你可以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或者台式電腦。如果你想玩遊戲的話,你也可以用台式電腦或者Switch。所以,你其實根本不需要iPad。
這個批評聲音,聽起來似乎沒有錯。然而,其實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不相關的。
雖然人們不需要iPad,但是他們想擁有iPad,甚至有些人是非常想擁有它。在這些用戶的眼中,iPad有它的利用價值,他們在使用iPad上花費的時間,比其在使用手機或筆記本電腦的時間還要多。
實際上,具有科技遠見的喬布斯,在自己首推iPad之前,就已經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了。他也承認,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必須有一條明確的界限,否則iPad也沒有存在的必要性了。
喬布斯畢竟是喬布斯。對于iPad,他並沒有僅僅把它當作是小型屏幕智能手機和笨重筆記本電腦之間的折衷産品。
所以,只有當他在確認過後iPad有它的存在價值過後,他才會推出這款産品。至于其存在價值,其中最重要的,就屬網頁浏覽了。
喬布斯認爲,iPad所提供的多點觸控網頁浏覽體驗,是其它任何設備都無法提供的絕佳友好體驗。
因此,當有人對iPad提出批評聲音,並且認爲除了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就不需要其它種類的産品後,喬布斯卻完全不同意這種看法。在當時,喬布斯的確是正確的,而那些批評聲音則錯了。
然而,如果你再把當時的那些批評聲音放在如今的時代,你可能就有更充分的理由了。畢竟,在iPad首發過後的10年裏,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差距,也已大大縮小。
于是,我們不得不好奇的是,到底是什麽因素,導致其中的差距急劇縮小的呢?
圖片來源:pexels.com
把iPad當作工作機?
雖然iPad基于觸摸屏的交互界面讓人覺得非常有趣,並且在隨意浏覽、休閑遊戲以及浏覽新聞等方面,它所提供的體驗的確非常友好。
然而,它無法像筆記本電腦一樣成爲工作機的原因之一,則在于這種觸屏交互體驗,相比于筆記本電腦的鼠標和鍵盤,在完成工作任務等方面,往往效果很差。
如果你還試圖推翻這個說法的話,你可能就是在跟你自己的身體條件作鬥爭了。
另一個不得不提到的原因,則是蘋果在推動iPad作爲替代筆記本産品方面,也並沒有做到盡心盡力。
在CEO蒂姆·庫克(Tim Cook)領導下的蘋果,實際上走的是保守路線。因此,毫不奇怪的是,蘋果的高管們並沒有真正地推動iPad作爲替代筆記本産品的高性能産品。畢竟,他們不想冒這麽大的風險,到頭來,首先受影響的還是自家利潤豐厚的蘋果MacBook電腦。
當然,他們一直在重複的是,iPad可以用來提高生産力。但他們同時在回避的是,iPad並沒有實現該有的性能完善和提升,從而真正地去完全替代筆記本電腦。
具體而言,他們並沒有爲iPad提供完全的鼠標支持,所以無法高效便捷地完成某些工作。他們所想的,可能就是讓你掏錢去買一台可以用于工作的iPad,然後你掏錢再買一台MacBook筆記本電腦。
因此,就如今的現狀來看,在工作方面需要用到電腦的人,仍然主要依賴于筆記本電腦或台式電腦。當他們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和大屏幕智能手機過後,說實話,通常就基本沒有必要再擁有一台iPad了。
iPad一直是一款非常成功而且有利可圖的産品,但如果說是科技産品而言,似乎越來越多的人似乎對它失去了興趣。很大程度上,iPad卻被當成了一款有用的娛樂産品。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iPad退市這種說法,可能還爲時過早。那它的存在,是否對移動技術的更廣泛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呢?可能不會。
你可能會認爲,通過改變人們對移動計算設備其能力的期待,並以此還推動了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發展與進步,那我們就可以說,是iPad對移動計算設備起到了實質性的變革作用。但實際上,不管有沒有iPad的出現,這些發展與進步可能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出現。
正是由于iPhone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才讓主流手機制造商紛紛研發並推出更大屏幕的智能手機,從而避免與屏幕相對較小的iPhone直接競爭。
除了有用與台式電腦相當的處理能力,現代iPhone手機的電池續航能力,也能讓用戶在不充電的情況下間斷使用一天時間。因此,可能用不了多久,人們就可能提出新的需求,讓筆記本電腦的電池續航能力也能做到與之相當。
就計算機發展曆史而言,iPad也許還不僅僅是一個昙花一現的産品(當然對蘋果而言,這個“昙花幾現”的産品的確帶來了可觀的利潤),但縱觀科技行業的曆史,它可能只有相對較低的重要性。
iPad沒能替代筆記本電腦,它也沒有讓Windows系統走衰。但也許,它實際上本來可以完成這兩項曆史使命的,對吧?
iPad本來會有怎樣的結果?
如果蘋果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如今是否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這對蘋果而言,是否可以說它錯過了一個絕佳機會呢?如果蘋果采取一種更大膽的策略,那移動計算機産品市場又是否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這些問題,都是一些非常有趣的事後問題了。如果要細細分析的話,恐怕又得單獨撰文了。
但無論怎樣,都不能斷定iPad就是失敗的。如果真要用“敗”這個字,那它最多也只是敗于沒有完全地挖掘其潛力。但盡管如此,全球範圍內的數百萬用戶,包括小孩子、老年人,甚至寵物在內,在使用iPad過程中仍然有一段非常愉快的體驗與回憶。
如今的iPad,也許足以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了,也許它永遠都不可能成爲大衆眼中能夠替代筆記本電腦的工作機。但一直以來,抛開那些曾經擁有或使用過iPad的用戶對其的喜愛之情,它還的的確確給人們提供了歡樂和趣味的源泉。也許,這才可能是它的宿命。
譯者: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