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 1 月 27 日,蘋果發布第一代 iPad,在當時這款産品僅僅只有 12 款專門爲其設計的軟件。
甚至不僅僅是功能,連用戶的使用場景,喬布斯都已經爲 iPad 設計好。在第一代 iPad 發布時,舞台上放置了一個黑色的沙發以及玻璃茶幾。這兩個家具的出現,也奠定了未來五年裏 iPad 的使用場景。
很長一段時間裏,微軟曾希望遊戲主機可以占領用戶的家庭,但一直沒有做到。而從 2010 年以來,第一代的銷量已經達到了 3.8 億台。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蘋果僅僅用第一代 iPad 就實現了「占領客廳」。
和 iPad 2 一起登場的還有一款配件——智能保護蓋。而也正是從此時起,每一代 iPad 背後都有相應的智能保護蓋作爲堅強後盾。
到今天,我們打開淘寶已經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 iPad 保護殼,但無一例外都是依照 2011 年隨著 iPad 第二代發布的智能保護殼爲藍本。智能保護殼雖然僅僅是一個配件,但它的設計無比巧妙,蘋果甚至還專門在廣告中特意凸顯了「開蓋即亮屏」的特性。這在當時,就是科技界的魔法。
而從另一個側面來說,這樣一個小配件,今天也是中國很多廠商的重要經濟來源,這也是 iPad 另一種影響世界的方式。
在這張圖中,iPad 用一個底座保持直立,再配合上當時蘋果鍵盤,組成了一台迷你電腦。而這也成爲了後來 iPad Pro 的基本藍圖。到今天,我使用 iPad 的基本方式還是如此。所以它很明顯並不是 Mac,但也不僅僅是一個「大號 iPhone」。它並不像 iPhone 或者是 Mac 一樣,是能稱得上是改變世界的産品。
它本身的出現更像是「補足一塊空白」。
它並不是一個必須産品,現代人不能沒有 iPhone、不能沒有 Mac,但可以沒有 iPad。但生活中的科技産品,不應該僅僅是「夠用」,還應該是「更好」。並不是,我們僅僅「希望」更好的設備。而是十年過去,iPad 依然寶刀未老地「證明」了我們需要更好的設備。
7.9 寸
喬布斯對 iPhone 的尺寸一直引以爲傲,因爲 3.5 寸在他眼裏是最適合單手操作的尺寸。當然,之所以要加上「在他眼裏」,是因爲這件事畢竟還是因人而異的,畢竟奧尼爾就抱怨過他的手指根本沒有辦法用 iPhone 拼寫,不知道今天的 iPhone 11 Pro Max 對他來說是不是還是這樣。
如果按照這個邏輯,那麽 iPad mini 就是 iPad 的「甜點」尺寸,因爲這是唯一一款可以「單手握持」的 iPad。
2012 年 10 月 23 日,那年我剛剛高中畢業。那是我第一次走進蘋果的零售店,除了感受到蘋果的獨特裝修風格以外,iPad mini 的手感也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尺寸對于一款數字設備的重要意義。
于是,7.9 寸的 iPad mini 就是來填補這一空檔。它最大的意義就在于這是一款尺寸介于 4 英寸的 iPhone 和 9.7 寸 iPad 之間的iOS 設備。
而相比較于 9.7 寸的 iPad,iPad mini 僅僅是縮小了 1.8 英寸,但足以給當時笨重的 iPad 插上了輕盈的翅膀。
那是一個 iPad 遊戲的黃金時代,我曾經每天花費非常多的時間泡在各大論壇樂此不疲地和不同人交流 iPad 上的好遊戲。更大的屏幕尺寸,讓 iPad 和 iPhone 有著截然不同的遊戲體驗。單單就是一個「切水果」,就可以讓你感受到「切小櫻桃和切大西瓜」的區別。
可此時的 iPad 還是太重了,幾乎不存在單手握持的可能,而雙手握持又對操作提出了考驗。也就是說,9.7 寸適合單純地「看」,「看」的同時還想要「操作」,很明顯並不適合,而 7.9 寸則完美了權衡了這一點。
而屏幕尺寸這一因素,到今天依然是消費者購買 iPad mini 5 的重要原因。今天的遊戲內容已經完全不同以往,雖然蘋果試圖通過 Apple Arcade 重新回到那個「遊戲的黃金時代」,但是屬于移動網遊的時代已經來臨。不過有趣的是,iPad mini 5 的 7.9 寸屏幕,依然是拿在手上最舒服、操作起來最方便的「吃雞神器」。
當然,iPad mini 第一代並沒有引起什麽浪潮。真正的轉折點是在 iPad mini 第二代。這一代無論是芯片還是視網膜屏幕都讓 iPad mini 的硬件參數到了一個新高度。後來的 iPad mini 3 和 iPad mini4 再也沒能讓 iPad mini 出過風頭。
2014 年,蘋果發布 iPhone 6,這款「比大更大」的 iPhone 發布一年後, iPad mini 3 不痛不癢地更新推出了 iPad mini 4。而也正是 iPhone 6 的發布,意味著 iPad mini 的「曆史使命」已經完成。所以,這也是爲什麽直到四年以後的 2019 年,蘋果才推出 iPad mini 5 的原因。
今天,iPhone 11 Pro Max 的尺寸已經是 6.5 英寸,再也沒有所謂的「中間尺寸」。但還是有那麽一部分人,依然對 iPad mini 保持著一種「特殊的迷戀」。今天的 iPad mini 5 也時髦的可以支持 Apple Pencil,也開始在進階「生産力設備」,但無論如何,不變的是:
「無論你是玩遊戲,還是記筆記,一手可握的感覺是真舒服。」
這大概就是我們迷戀它的原因。
救世主登場
2015 年 9 月 9 日, Apple 發布了 12.9 寸的 iPad Pro,這是 Pro 這三個字母第一次出現在了 iPad 後面。也正是從此時開始,iPad 就開始不斷的被一個問題所困擾:
「iPad Pro 到底是不是生産力工具。」
2017 年 2 月 10 日, Netflix 的紀錄片《Abstract: The Art of Design》運用 iPad Pro 進行創作。
所以爲了讓這款産品更加接近傳統意義上的電腦,蘋果爲其配備了鍵盤和充當鼠標作用的「手寫筆」。值得玩味的是,蘋果在一開始還特意爲 iPad Pro 配備了更長的數據線,目的是想讓你像使用 PC 一樣可以坐在桌子上插電使用。當然,按照蘋果的定價策略,既然我是 PC 的替代品,自然有著接近 PC 的價格,自此蘋果也讓自己的 iPad 産品線有了「高端市場」。
在此之前,蘋果憑借著 iPad 在平板市場大殺四方,甚至 iPad 已經成爲了平板電腦的英文翻譯。僅僅用了 5 年時間,蘋果就已經在平板市場行業實現了「統治」。
在 iPad Pro 發布以前,蘋果已經在全球賣出去接近 2.5 億部 iPad。這一誇張的數字,也意味著「平板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在智能機屏幕尺寸越來越大的今天,一方面用戶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一個「大號 iPhone」,另一方面是他們的 iPad 2 還沒壞。
更大的問題在于,用戶對于 iPad 已經失去了想象力。自 iPad Air 推出以後,蘋果 iPad 的「輕薄」已經達到了極致。不管蘋果如何告訴用戶這款 iPad 的性能有多強大,機身有多輕薄,用戶都已經「索然無味」。想要用戶提起興趣,就需要像推出 iPad mini 一樣的新刺激。可供選擇的路有兩種:
1.在尺寸上動刀。很顯然,10 寸以下的尺寸已經不再具備任何意義,各種智能機再加上自己的 iPad mini,已經沒有任何生存空間。
2.在功能上動刀。我們需要知道 iPad 可以做的更多,這個能做的更多必須要直觀,你要清楚地讓我知道爲什麽我需要放棄手裏這款 iPad Air 2。
尺寸上,iPad Pro 來到了 12.9 英寸,這也是時至今日尺寸最大的 iPad。功能上,蘋果官方給 iPad Pro 帶來了自己的專屬鍵盤,與此同時還帶來了在當時被認爲是「鼠標」的 Apple Pencil。也就是說,保險起見,iPad Pro 這款産品在尺寸和功能上選擇了都要。
當然,和新 iPad Pro 一起出現的還有可能是蘋果設計史上最出名的「設計災難」—— Apple Pencil 的充電方式。這個 Apple Pencil 插在 iPad Pro 上的畫面,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成爲了社交網絡上的活躍圖片。
雖然,其實 iPad Pro 是有配套的轉接器用來給Apple Pencil 充電,直接插在 iPad 上僅僅是應急使用。不過可能是因爲這種充電方式實在是令人難忘,甚至到今天很多用戶都不知道 Apple Pencil 的筆盒裏還有一個轉接器。
好在,充電方式雖然醜,但是 Apple Pencil 卻悄悄地成爲 Apple 的另一個重要貢獻,也是今天 iPad Pro 不同于 PC 的重要關鍵。
2018年,蘋果的 iPhone Xs Max 可能是有史以來口碑最差的 iPhone。蘋果的設計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但僅僅過了一個月以後,蘋果發布了 12.9 英寸和 11 英寸的 iPad Pro 第三代。全面屏的極致視覺沖擊力,任意角度解鎖的完美 Face ID,再配合Apple Pencil 不能再優雅炫酷的充電方式,僅僅一個月以後,蘋果就證明了:
「什麽是頂級的工業設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