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升爲發達國家的新加坡可謂國人的自豪,但也是痛苦,尤其是對本地的中小企業而言。生活水平的提升使本地員工常感歎“錢不夠用”,而進而通過跳槽來尋求待遇更好的工作。而身爲中小企業的老板,不僅面對找人難、留人更難的困境,也面對年年加租的威脅,即使經濟不景,租金卻往往升多跌少。
更何況,新加坡超親商的大環境,促使更多外國企業在這塊小土地上百花齊放。在這樣高竟爭、高壓力的環境下成長的新加坡企業及品牌,即使是在自家的地盤經商也得步步爲營,戰戰兢兢地求存。以前很多商家靠低薪外勞降低成本提高利潤,但這種日子也越來越少了。今日的商家需要各出奇招爭取盈利。但所幸的是,在逆境下成長的新加坡企業,其生命力及適應力經過磨練變得更強。這些高掛鍍金的新加坡品牌和以誠信爲核心的管理模式,就是新加坡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優勢。
我在27年前創業時,就已抱著立足新加坡,放眼全世界的胸懷,從沒錯過任何一個拓展海外市場的機會。憑著勇氣和拼勁,帶著學習與謙遜的態度,一步一腳印地去開發每一個市場,把失敗當學習,把成功當跳板。從25年前進軍第一個海外市場——鄰國馬來西亞,到今天公司在全亞洲14個城市,都設有區域中心以及分公司,而産品的銷售網更達致全球40多個國家。
回想起來,若25年前我不敢冒險踏出國門拓展業務,今日或許會就像一些公司一樣,在新加坡這個規模相對較小的市場面對瓶頸。目前,我們在本地市場的業績只占了集團少于5%的業績,而海外市場則表現不一,有些很成功,有些卻在掙紮求存。整體上,只要有兩三個重要市場有所增長,就足以已推動整個集團的業績增長。
我接觸過很多本地中小企業的老板,他們大部分都覺得自己還“小”,因此沒信心也沒勇氣去拓展海外市場。我會鼓勵並在接下來的文章分享自己在海外發展的經驗。首先,我會剖析一些到海外拓展的宏觀性挑戰和益處以供參考。
海外拓展的挑戰:
●先了解自己的主要優勢,以及自家産品及服務在哪些國家有市場空間。
●了解該國的國情、律法條規、稅務及彙率狀況,也了解其保護主義的障礙。
●自己是否有時間監管,還是有可靠的合夥人或管理團隊?
●進入市場的資金儲備
●了解並包容該國的文化、語言及價值觀之間的差異
海外拓展的益處:
①市場:海外任何一個市場都比新加坡大,如馬來西亞是新加坡的五倍;中國則是250倍。
②經營成本:幾乎大部分市場的經營成本都比新加坡小,在新加坡聘請一名會計師的費用,在馬來西亞及台灣可以聘請兩名;在印尼、泰國、菲律賓甚至可聘請五名以上。而海外的租金也比新加坡來得低,所以生存的機會比較大。
③新加坡品牌效應:新加坡人及新加坡品牌在外國人眼裏的信任度相當高。
④競爭優勢:對外國人來說, 你跟其他外企都是外國品牌。所謂“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新加坡品牌跟日本品牌和西方品牌都算是同一等級,再加上你的品牌的核心優勢,這都是你的“籌碼”。
總而言之,與其在新加坡繼續掙紮求存,倒不如嘗試去外國拼一拼,說不定能夠闖出一番新天地。
(作者爲全美世界集團總裁中小企業商會前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