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愛奇藝發布了2019年Q4及全年財報,2019年總營收290億元,淨虧損103億元。
成立至今,愛奇藝一直在虧損,並且在虧損的路上越走越遠,以最近3年數據,分別虧損了37億、91億及103億元。愛奇藝的主要虧損原因是來自于內容成本,2019財年的營收成本就高達303億元,其中內容采購和制作費用就高達222億元。
愛奇藝,還有救嗎?
一個商業的誕生,是來自于其商業模式設定。
不管是傳統百貨生意沃爾瑪,還是美國六大電影公司或者圖書出版機構,在大衆商業模式裏都是做“頭部市場”,利用新品上市以後的短時期最大銷售量,以及利潤溢價來獲取利潤。爲此,商超會付出優先發售、獨家發售、大量囤貨等方式,來通過與出品廠商談判獲得折扣,賺取差價。
而互聯網電商的誕生,則來源于長尾理論的支持,雖然也會參與新品發售過程,但其本質優勢來源于80%以上的長尾效應,即海量商品類目,依據時期靈活變動的交易價格,買賣雙方的信息透明對稱等等。
在美國的互聯網市場,亞馬遜、Youtube都是這樣構建的商業模式,即“平台模式”,自身並不會深度參與商品的制造和采購,而是自己搭好交易場所,讓第三方在這個場所裏實現交易。
平台模式的成本與收入,增長曲線不會平行發展,隨著規模到達臨界點,會成爲剪刀差,成本增長率變低,收益增長率變高。
這就是爲什麽阿裏巴巴後發制人,最終業績規模不僅僅傲立電商行業,也跑贏了騰訊、百度等等“老資格”。
因爲自營模式雖然用戶體驗最好,但是用戶並不會爲這個體驗額外付出溢價,此時這種體驗成本就需要向商業訴求妥協,並尋求到最佳的比例或方式。
舉例,就是你在咖啡館、茶館或者肯德基消費時,背景音樂能營造更舒適的環境體驗,但用戶不會爲這個音樂體驗額外付費。所以,曾經尋求在商業場所賣BGM服務的創業者都挂了,反而是肆無忌憚“使用”音樂作爲聊天室BGM的YY直播們勝利了。我在很早有個文章分析過,實際上這種直播引用是借用技術手段侵權,只是每個作品的作者都太弱小,打不起官司而已。
與此很相像的,就是京東與阿裏之爭,也就是自營電商和第三方平台模式之爭。
我在前幾天寫的《京東財報裏的三個秘密:徐雷,物流和廣告,京喜》,已經分析揭示了京東正在大力發展第三方業務,降低自營比例的。
同樣的道理,愛奇藝們要想最終盈利,就必須回到第三方平台模式下,不再繳納那些影視公司收取的暴利智商稅。
三、飛輪效應的真實面
在投資泡沫嚴重的時期,倍受推崇的創業理論就是“用規模換效益”,即只要先忍受投資虧損,把用戶規模做大到臨界點,再追求獲得收益回報。
這種驅動模式,被稱爲“飛輪效應”。
作者:張棟偉(市場營銷專家、資深互聯網人士、“酷實習”大學生就業創業平台創始人)
特別提示:關注本專欄,別錯過行業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