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前石油大臣阿裏·納伊米(Ali al-Naimi)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只有真主安拉才能決定油價”。他的這句話可能只對了一半,因爲國際油價漲到何種價位確實不是任何一方能夠決定的,但在決定油價跌到什麽水平方面,沙特顯然還是很有話語權的。
以沙特爲首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上周四(3月5日)提議,與俄羅斯等盟國聯合額外減産原油150萬桶/日,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市場的打擊。但俄羅斯拒絕了這一提議,僅同意將原定于3月底到期的現有減産協議延長。
爲了表示不滿,OPEC拒絕延長現有協議。爲報複俄羅斯,沙特還在上周末突然宣布將大幅提高原油産量,並降低銷往歐洲、遠東和美國等地的原油價格。這標志著持續三年的“OPEC+”減産協議已宣告結束。
本周一(3月9日),國際油價應聲暴跌逾20%,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盤中跌超33%,創下1991年以來最大日跌幅。受此影響,再疊加疫情沖擊,當天全球主要國家股市也慘遭血洗,美國標普500指數盤中一度觸發熔斷機制。
本周二(3月10日),沙特再次放出狠話,准備在4月增産原油25%至1230萬桶/日,俄羅斯方面雖然表面上毫不示弱,表示有能力將産能提高50萬桶/日,但該國能源部長也暗示俄或許會回到談判桌前和OPEC商討措施。
這一消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市場對原油産能過剩的擔憂,國際油價出現反彈。截至3月10日收盤,美國西德克薩斯輕質原油(WTI)主力合約漲10.4%,報34.3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主力合約漲8.3%,報37.22美元/桶。
說到底,沙特、俄羅斯都無力承擔國際油價進一步下跌帶來的直接損失。同樣,進入“大選年”的美國也不會對國際油價暴跌無動于衷。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俄羅斯:不能將市場拱手讓給美國頁岩油
俄羅斯爲何不再配合沙特的減産提議?一種說法認爲,克裏姆林宮方面是爲了懲罰美國政府對“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的破壞。
該項目是俄羅斯極爲看重的能源戰略項目,完工後每年可從西伯利亞油田直接向德國輸送天然氣550億立方米。而美國方面擔憂該項目將有利于增強俄羅斯在歐洲的影響力,一直利用各種手段對其予以幹擾阻撓。2019年12月,美國財政部宣布將對“北溪-2”項目實施制裁,這讓俄羅斯忍無可忍。爲此,甯願犧牲掉與OPEC的協調行動,也要借此對美國頁岩油氣行業予以打擊。
但如果從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Rosneft)發言人米哈伊爾·列昂季耶夫(Mikhail Leontyev)在上周OPEC+産油國會議後發表的聲明來看,似乎莫斯科方面更爲關注的是原油市場份額——
“從俄羅斯的利益角度來看,(進一步減産)這筆交易簡直毫無意義。我們正在放棄自己的市場份額,撤出更多廉價的阿拉伯和俄羅斯原油,將市場空間拱手相讓給更爲昂貴的美國頁岩油,並幫助他們保證生産效率。當然,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我們)與合作夥伴達成某種協議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問題在于他們提出的建議並不像是夥伴所爲。因爲我們的份額正在被競爭對手的份額所取代,‘進一步減産’是一種受虐狂的表現”。
由此可見,俄羅斯此次杯葛沙特提出的進一步減産方案並非是要主動迫使油價下跌進而“懲罰”美國頁岩油氣行業,卻更像是一種自保,免于自己的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所蠶食。在他們眼中,沙特提出進一步削減産量的提議只會使美國人受益,如果配合沙特減産,配合OPEC設法將油價維持在較高價位,那麽使用水力壓裂技術的美國頁岩油氣生産商將會搶奪俄羅斯石油公司在歐洲市場的份額,而這是後者極爲看重的“自留地”。
沙特國有石油公司、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商沙特阿美(Saudi Aramco)
15年“大限”在前,低油價又如何
除了市場份額的考慮外,外界對于油氣行業長期前景不看好似乎也是沙特改變策略的考量之一。主流觀點認爲,隨著清潔能源、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全球石油需求將在未來10-15年內達到頂峰並逐步萎縮。
對于沙特和俄羅斯而言,油氣行業均是經濟支柱産業,是推動各自經濟發展的最主要驅動力。油氣行業對沙特GDP的貢獻超過50%,對俄羅斯GDP的貢獻約爲1/3。因此,對于這兩個國家而言,他們必須在15年後的“大限”到來之前,盡可能多地將油氣資源轉化爲實際收入。這也就可以解釋,爲何在他們眼中市場份額遠比每桶原油利潤更爲重要,因爲後者無論如何都會在長期呈現一種螺旋式下降的趨勢。
簡單舉一個例子,如果你手上有1萬件商品,每件商品的成本是1塊錢,此前一直能夠以10塊錢的價格出售該商品。忽然之間,你了解到這種商品在15年後將一文不值,而這時又有一位競爭者來了,他宣布以8塊錢/件的價格出售同一種商品,但他們的成本是6塊錢/件。那麽,你應該作出怎樣的選擇才是最合理的呢?無疑是以5塊錢的價格出售,並在這種商品徹底失去價值前盡快出售一空。
當然,這種邏輯上的合理做法對于自身的收益肯定是有負面影響的,但沙特、俄羅斯兩國都對外暗示有能力扛住這一波低油價的影響,莫斯科方面更是放話可提高産量並應對6-10年的低油價。然而,有能力並不意味著必然要承受低油價所産生的代價。事實上,沙特雖然石油生産成本極低,僅不足3美元/桶,但爲了維持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轉,附加在油價上的其他成本卻相當高昂,維持財政平衡的價位大概在87美元/桶上下。該國和其他中東地區産油國一樣,如今在財政上都不如以往寬裕,俄羅斯也同樣需要現金,而美國頁岩油氣行業的盈虧平衡點須保持在50美元/桶左右的價位。
國際原油市場一直處于典型的“囚徒困境”,任何一方不理智的行爲都可能導致所有人利益受損。沙特、俄羅斯此次的博弈,雖然還未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地步,但兩國的做法均對全球主要石油生産國産生了較大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于維持財政平衡價位更高的非洲産油國,和財政狀況本就岌岌可危的阿曼、巴林等阿拉伯産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