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與定位相關。森海塞爾等傳統耳機廠商更傾向于音質等細節,也更聚焦于發燒友群體。而AirPods,顯然是一款大衆産品。“蘋果很明白對消費者來說,音質其實意義很小”,耳機林sir說。
既然是大衆産品,就要有所取舍。結合多位用戶對AirPods 三代産品的反饋來看,蘋果在音質層面相對做了一些犧牲,即使最新的AirPods pro,也並沒有完全達到發燒友或極客所追求的高指標。但從産品設計角度而言,簡單、穩定、可靠、舒適,這些都是更爲大衆的需求。
某資深産品經理在接受《銳問》采訪時認爲,AirPods基本遵循了蘋果設計産品的邏輯。“蘋果的産品設計原則就是在各種策略當中選擇一個最優解”。
二、TWS熱潮
Airpods的一炮而紅,甚至帶火了二手市場。“過去兩天,山寨AirPods 2出貨兩千多個”,據一位華強北微商透露,其批發價僅150元,零售價至少在260元以上。
也推動了整個TWS市場的熱度。TWS,全名True Wireless Stereo ,即“真·無線立體聲”。耳機不需要有線連接,左右2個耳機通過藍牙組成立體聲系統,聽歌、通話、佩戴都得到了提升。
目前從市場份額來看,蘋果一家獨大,其余玩家瓜分少量份額。2019年,Airpods系列産品占整個市場71%營收,剩余31%的市場份額由至少13家廠商瓜分,包括Beats,三星、華爲、小米等。
可穿戴設備浪潮最早興起于2012年,2016-2017年期間開始遇冷,其中智能手表鼻祖Pebble、硅谷知名智能手環廠商Jawbone宣告破産,早期可穿戴設備明星企業Fitbit則于2019年被谷歌收購。
“技術不成熟,生態不成熟,落地的應用太少,體驗太差”,一位資深果粉,某公司CEO對《銳問》說,相比而言,蘋果的眼光更長遠。他認爲,AirPods並不只是一個單一的産品品類,蘋果是在謀劃一個新的生態方向。
2016年6月,藍牙技術聯盟(SIG)正式發布藍牙5.0標准,以更快的傳輸速度、更遠的傳輸距離和更低功耗等特性。9月的那場發布會,iPhone7直接放棄了3.5mm耳機接口並推出AirPods,通過強制改變用戶習慣,來教育市場。
AirPods的目標非常明確,即與蘋果生態設備兼容,大大降低與第三方産品兼容的技術門檻。例如,打開盒子耳機自動配對,與蘋果設備的無縫連接。
一位分析師在接受《銳問》采訪時認爲,“如果引入更多的第三方的解決方案,一定會在叠代、時耗等方面多付很多代價”,他認爲這是蘋果可穿戴産品相比其他企業的獨家優勢,目前還沒有可能出現一種協議/技術,可達到多方産品流暢兼容的程度。
蘋果一貫的解決方案就是尋求最優解,並且他們會在此之前做好相應的技術儲備,比如芯片制造,無線充電等等。事實上,未來一旦徹底取消耳機孔,再加上無線充電等技術方案的普及,對于蘋果的IOT戰略,將是更爲直接的促進效應。
IDC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同比增長94.6%,單季出貨量創下新紀錄。其中,蘋果、小米、三星、華爲和Fitbit排名前五位。蘋果的Apple Watch、AirPods和Beats耳機,占據了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主導,市場份額達到35%。
蘋果強在“軟硬一體化”的生態系統,並且對于可穿戴設備,他們更多是將其定位爲完全獨立的中高端設備,例如Apple Watch有獨立的系統watch OS、S系芯片及應用商店,從重視程度包括産品策略等方面,與其他廠商都拉出差距。
不過也有觀察者坦言,蘋果的生態和品牌,決定了其能夠在這些方面更早更高地投入,“對于其他手機廠商而言,高投入可能是比較冒險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