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愛獅子”型家長是這項調查的研究員新創名稱,他們大多來自中高階層的家長,約七至八成表示因幫孩子應付考試測驗、載送孩子上下補習及增益課程,又擔心孩子學業競爭落人後而自認壓力大,比率是所有家長類型當中最高的。
許翔宇 報道
相對于嚴苛的“虎爸虎媽”,本地約三成家長更傾向“慈愛獅子”式教子法,他們對孩子的成績有高要求,但同時希望讓孩子有快樂學習環境和全面教育。而正因爲期望孩子品學兼備、軟技能和課外活動皆優,這些家長不惜讓孩子補習或上增益課程,以及投入時間親自督導,自己承受的壓力也最大。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昨天公布一項調查顯示,本地家長大致上可分三大類,即 “新派”(New-school,34%)和“老派”(Old-school,29%),以及“慈愛獅子”型(Loving Lions,30%)家長。
所謂“慈愛獅子”型家長,是負責這項調查的研究員新創的名稱。這群大多來自中高階層的家長,約七至八成表示因幫孩子應付考試測驗、載送孩子上下補習及增益課程,又擔心孩子學業競爭落人後,而自認壓力大,比率是所有家長類型當中最高的。
他們對孩子的軟技能要求,毫不松懈。八至九成這類型家長希望孩子在學校鍛煉良好溝通和領導能力,以及培養自發學習精神,在所有家長當中占比也是最高。
調查在去年展開,1500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參與。這些家長的子女幾乎就讀于本地所有小學。政策研究所已在7月公布有關多數家長對孩子所就讀小學感到滿意的調查報告。
主導調查的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馬修博士(Mathew Mathews)昨天在該研究所的“家長與教育”研討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時說,相對于衆所周知的“虎爸虎媽”,研究員認爲新名稱較能反映本地這群家長“盡可讓孩子擁有最好的一切”的心態。
“他們關愛孩子,同時也希望孩子成績佳及擁有全人教育。他們高度參與和主導孩子的成長和學習,盡力確保孩子無論在家中或學校,學習上都能獲得良好扶持。這無形中讓他們自己承受巨大壓力。”
“慈愛獅子”型家長不經意地將壓力轉加在孩子身上,同時也導致其他家長倍感壓力,效仿這樣的育兒方式。
馬修指出,參與調查的家長盡管對自己、孩子和學校的要求各不相同,但都希望讓孩子有快樂的學習環境,而且也同意不宜偏重成績,然而在教子方法過程中卻有不同效果。
“慈愛獅子型家長一心要孩子開心成長,但他們認爲在現實生活中,無奈還是須抓緊孩子的學習和成績,送孩子上補習班。”
“新派”家長願意
采較“放任”態度
另一方面,“新派”家長較多屬于高收入階層。他們比較不偏重學術成績,也願意采取較“放任”的態度,不過度主導孩子的學習,但他們不免也感到一定程度的壓力,因此也會讓孩子上補習或上增益課程。
“老派”家長一般來自較低收入群體。他們要求孩子爭取好成績,壓力介于“新派”和“慈愛獅子”型家長之間,對全人教育則不太重視。馬修認爲,有必要讓他們意識到未來經濟的新需求,好讓他們的孩子能更好地從教育體制中獲益,爲未來職場做好准備。
至于“新派”家長是否是所有家長應相仿的“楷模”,馬修認爲,家長趨向“新派”育兒方針值得鼓勵,但重點應該是,在注重成績和全人教育方面維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