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康玮 報道
一項調查發現,經常使用商標的産業對國家經濟作出顯著貢獻,有助提高就業人數和生産力,這在新加坡尤其顯著。
國際商標協會(INTA)針對商標與經濟表現的關系,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以及新加坡五個亞細安國家展開了調查。
受委調查的研究公司通過各國從2012年至2015年的數據,進行分析並整理出商標密集(trademark-intensive)産業對國內生産總值直接與間接貢獻,以及在制造就業機會方面有何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商標密集産業對國家經濟的直接貢獻爲50%,其他四國的成績則介于17%至30.3%。直接貢獻是以商標密集産業的就業、産出以及增值方面衡量。
在新加坡,商標密集産業對經濟的間接貢獻爲55%,低于馬來西亞的60%,另外三國成績則明顯提升,介于40%至51%。這顯示農業和開采産業的相關性,而新加坡沒有顯著的第一産業。報告解釋,例如農業等非商標密集産業,與商標密集産業在采購及銷售方面相互依賴,因此會影響間接貢獻。
在出口占比方面,新加坡和泰國出口導向強勁,占比爲60%,員工的生産力也因而提高。
調查也發現,在較發展的國家中,商標密集産業在就業的貢獻較大,新加坡爲29%,其他國家則介于13%至26%。
報告總結時表示,産業的商標密集度越高,對邁向更高增值活動的轉型有關聯,這也與國際供應鏈有相關性。
國際商標協會首席執行官艾蒂安(Etienne Sanz de Acedo)表示,推廣商標的價值,以及發展國家商標機制及商標密集産業,可發揮跨領域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