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進步是如此的神速,我們經常會被類似這樣的事情嚇住:“什麽,機器還能做這個?”看看那些讓我們瞠目結舌的無人工廠和無人商業。
上汽通用金橋工廠無人車間
京東有50個不同層級的無人倉,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廣州等全國多地,而上海“亞洲一號”已經成爲京東物流在華東區業務發展的中流砥柱。無論是訂單處理能力,還是自動化設備的綜合匹配能力,“亞洲一號”無人倉都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正大食品無人水餃工廠
海底撈和阿裏合作斥資1.5億打造了無人餐廳。店裏沒有洗菜工、配菜員、傳菜員,只有機械手臂。用餐區360°全屋環繞式立體投影輪流播放。等位區的美甲小姐姐換成了投影屏幕上的小遊戲。食客可根據個人喜好搭配湯底,並命名保存你的獨家特制湯底,以便下次繼續使用。
亞馬遜的無人超市
企業用機器來代替人,技術的可行性其實是一個次要因素,成本和收益才是核心因素。當人的成本高于機器的時候,企業家就會選擇使用機器,反之則不會,這正是技術發展最根本的動力所在。
今天越來越多的無人工廠和無人商業的出現,正是人力成本越來越高的結果。那些自動化水平非常高的國家,比如德國,首先就是人力成本非常高的國家。同時,這些國家也並不會因爲技術應用而就業率降低,恰恰相反,勞動生産率提高的結果是工作時間縮短,單位勞動報酬增加。由此我們看,使用機器和人的就業之間會達到一種平衡,這是一種市場價值規律的平衡。
類似海底撈1.5億元打造無人餐廳,這樣的投資更多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探索和嘗試,有錢人的遊戲,而非出于一家餐館賺錢本身。因爲憑誰都知道,收回投資是多難的一件事。
其次,技術也有軟肋
機器是冰冷的,而人是溫暖的。從物質産品來說,從前批量化的生産也開始呈現多品種小批量的特征,還有很多定制化的流行。人們在追逐物質享受的同時,精神需要也更加豐富,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影視、文化、藝術、設計、教育、旅遊、餐飲等等各種服務行業,都是圍繞著人展開的而不是機器。微信等社交媒體的發展背後推動因素其實也是人的情感,技術僅僅是在改變著人們交互的渠道。
電子商務發展了,人們還是會逛街;我們可以在各種媒體中看到想看的風景,而現實我們還是會去旅行。情感是構成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因素,而不是其他的什麽東西。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它就需要情感;只要人們還需要情感,機器就代替不了人。
凡此種種,機器是在幫助人類,推動著人類實現生活方式的進化,而不是代替。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沒有必要擔心,而只需要相信無人工廠和無人商業的出現,會讓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也會讓我們工作的內容發生變化,首先應該是向一個更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