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隊外語院校讀書養成的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每天聽外文廣播,現在與時俱進換成了聽外語播客(podcast)。這兩天聽歐美播客有一個最大的感覺就是:全球經濟衰退(recession)已經來臨,一場由疫情引起的公共衛生危機已經演變成一場蔓延全球的綜合性危機,綜合性危機是否演進爲全球經濟大蕭條不得而知,但誰都不會輕易否認。
事實上,印象當中從昨天(最早前天)開始播客中才集中出現衰退一詞,BBC、VOA在節目中不約而同使用了這一詞彙,而今天的播客中受采訪專家已經明確表示:現在不是經濟衰退是否會出現的問題,而是經濟衰退會持續多久的問題!從全球經濟、社會已經大面積停滯、停擺且何時恢複正常秩序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現狀看,筆者同意外國專家的判斷。
面對這場已經來臨的全球性經濟衰退,就在中國通過40萬億新基建經濟刺激計劃之後,英國與美國也相繼出台了數額龐大的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美國特朗普政府于當地時間3月17日宣布將向國會兩院提出1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英國則宣布了3300億英鎊的商業貸款外加200億英鎊一攬子計劃。
筆者不是經濟問題專家,對這些經濟刺激計劃無法提出任何內行人提出的專業意見,只能從普通受衆視角提出一些宏觀層面的問題。尤其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中國將把自己置于何種位置,是最應當值得關注和提前籌劃思考的問題,期望引起專業人士的重視和解答。
- 在全球産業鏈和供應鏈都將受到重要影響的情況下,中國如何恢複和維持外向型經濟?在提前複工的情況下如何遵循市場規律在全球防疫貿易中做出利潤與人道主義的平衡?全球防疫情勢是否提供了在全球範圍內重塑産業鏈供應鏈的機遇?如何在全球防疫局勢下更加堅定的擴大改革開放?
- 在疫情蔓延全球醫療物資緊缺的情況下,許多國家已經向最早控制疫情的中國提出援助請求,如何防止其他國家對中國的資源擠兌?中國如何在這些國家之中做出平衡以免給人厚此薄彼的印象?在對歐盟國家的援助中,如何防止留下通過防疫外交分裂歐盟的印象?
- 作爲最先答卷和積累了一定經驗的國家,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如何力所能及的向全球提供公共衛生安全産品?是否可以與國際衛生組織合作提供防疫措施的最佳做法或標准操作程序?如何推動病理分析、疫苗等科研領域的務實合作?
- 在整個地球村應對共同的危機需要合作的時候,民粹主義和資源緊張必然導致更多的孤立和單邊行動,這是不符合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的規律的。中國目前已經與周邊國家開展聯防聯控的區域合作,在全球範圍內是否也存在重塑世界格局的機遇?對美國強加的中美博弈是否會産生什麽樣的影響?中國如何在防疫外交中主動設置議程?
- 盡管全球的疫情防控仍然存在不確定性,中國的防疫局勢逐漸明朗和看到希望,更多國家開始向東方看向中國看,這給如何做好以防疫爲中心的內政外交的國際傳播(筆者不喜歡用講好中國故事)提出了巨大挑戰,輿論導向一旦出現問題會使中國的疫情外交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抵消其政治外交效益。中國防疫國際傳播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導向包括如下幾種情況:
——把其他國家疫情應對與中國疫情應對相對比,刻意突出和無限拔高權威體制動員能力強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突出意識形態劃線;
——以“抄作業”的敘事邏輯和心態居高臨下的嘲笑別的國家,無視各國不同的國情和醫療條件,急于向國外生硬的推廣中國疫情治理模式;
——打破市場規律和人道主義原則,在宣傳中以斷供或不采購某國産品等經濟手段做威脅;
——“厲害了我的國”式的宣傳再次蔓延,好大喜功,只聽好話,聽不進任何外國的批評意見;
——要面子不要裏子,甚至不惜代價花費防疫外交資源換取別人說好話,刻意追求其他國家的認同,非要以外國的認同和表揚建立自己的自信,同時也給掌握中方文化心理通過高規格給中國面子、毫不吝啬講中國好話來不對等占中國便宜的國家以可乘之機。
防疫國際傳播最容易出現問題,而且出了問題很難糾正。做好了,積累中國的軟實力,改變西方人的中國觀。做不好則得不償失,防疫外交功虧一篑。其實,還是有一些可供遵循的簡單原則:
一是做好了就等于說好了,無需刻意自我標榜;
二是向他國提供幫助盡量多做少說,只做不說,好話讓別人說;
三是東西方客觀存在身份認同和文化差異,多一些包容,不要動不動就上綱上線,別人一說就跳起來,給自己制造太多輿論禁區。
這幾點,好大喜功的國人能做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