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還是不少明星通過作品和個人業務的提升獲得了更多的好評。
而江湖格局,也在每個人的選擇中改變著。
以下盤點或許並不全面,只是挑個人印象最深的那部分,歡迎大家在評論中補充更多的娛樂圈變化。
《少年的你》提升了他們
周冬雨:
領跑的“謀女郎”
2016年周冬雨拿下金馬獎雙黃蛋影後之一時,人們很難不用懷疑的目光看著她。
那一年周冬雨因爲“安生”一角打開古靈精怪這條路線的任督二脈。
但她的另一部作品《麻雀》裏還是有很可怕的狀態,表情情緒全都錯位,還附帶著美貌撐不起人設的槽點。
當然這也說明導演教育的重要,同樣一張臉,哭的是真是假感人還是不感人,質感區分明顯。
(△《七月與安生》vs《麻雀》)
之後周冬雨的演技就有“開竅”和“重複自己”兩種評價。
看《喜歡你》的渾然天成,那就是當她從“安生”開始一路開竅了。
但是看《春風十裏不如你》的過分活躍,又讓她的“古靈精怪”十分危險,再越界一點點,就是“擠眉弄眼”“戲精附體”了。
因而《少年的你》中,周冬雨的表演對于她自己來說尤爲重要。
一方面是她擅長的“學生氣”,今年27歲的周冬雨仍可以回到青春期的簡單。據主創說原本也是想找個新人來演女主角,但是在找不到了只能接著找熟門熟路的周冬雨,她依然完成得很好。
而這次跟“古靈精怪”都沒有關系,需要演一個壓抑的高智商學生。周冬雨不再重複熟悉的模式,用更加收斂的方式贏得了觀衆的認可。幾場流淚戲份也跳出了“釋放自我找感覺”的初級模式,有了克制的表現力。
每一場哭戲的情緒都不同,這其中導演自然還是有能力的,曾國祥自己在導演時就明確表示,“我不要周冬雨,這次要完全反過來,把周冬雨本身的性格我都要壓下來。”但也需要周冬雨能跟得上需求。完成就是成功。
剃頭的部分,是周冬雨本人真的剃頭完成的。
這個剃頭是全劇組一起陪她的。(這件事有爭議,有人說周冬雨太任性算不算欺負同事,有人說這是全劇組都很團結。)
在剃頭後,爲了給劇情保密,周冬雨戴了很長一段時間帽子,上紅毯也只能這樣。
而10月的某個活動上,梁朝偉劉嘉玲夫婦偶遇周冬雨,聊得熱絡,看動作應該是在討論周冬雨在《少年的你》中剃頭的細節,前輩們應該都對她的表演有一定認可。
這是我真實感覺到小黃鴨今非昔比的時刻,演個有影響力的電影真好啊,梁朝偉都會看你電影咧。
周冬雨上一次演《七月與安生》被章子怡贊許是電影臉,這次演《少年的你》得到梁朝偉劉嘉玲的關注。這是多少營銷多少人設也做不到的事情。
“謀女郎”們都是自帶光環出道,擱五年前誰能想到章子怡之後電影上跑得最遠的謀女郎是周冬雨呢?有了電影作品,什麽情商問題不會說話問題就不再重要,何況看起來她還長情商了。
過去:嫌棄同事。
現在:機智化解尴尬問題。
周冬雨的臉,優點是青春天然,弱點也許也是如此。周冬雨是先天稚嫩臉,沒有人說她裝年輕,反而會贊美她柔弱的氣質也能顯出高級感。但她也27歲了,轉型仍然必要,前輩蘿莉臉周迅用極大的演技和氣場克服了稚嫩,周冬雨是否可以做到呢?
易烊千玺:
最合適的選擇
易烊千玺今年有兩個評價不錯的作品《長安十二時辰》《少年的你》。
客觀地說《長安十二時辰》裏,易烊千玺的台詞很成問題,發音不夠明晰,聲音也太細,不看字幕聽不清。
這個角色對于他主要是合適,長相往那兒一擺就怪好看的,配合光影效果妝容等等,至少破了愛豆和演戲之間的壁,有些愛豆是根本融不進一個故事的。
跟易烊千玺本人曾經在影視劇裏的尴尬客串比也好了很多。長開了是一方面,努力肯定也是一方面。
(△《我們的少年時代》)
(△《小別離》)
《少年的你》之于易烊千玺首先也是合適,啓發出最適合他的本色,導演的拍法也突出了易烊千玺的面部優勢。
非要挑毛病的話,易烊千玺的演繹既不像小痞子也不像留守兒童。但劇本的設置本身就是把男主變成一個俠客而非真的要體現某一種少年的社會問題。
到目前爲止易烊千玺的表演都沒有超越“本色”,當然把本色演出來已經很不容易了。最合適的選擇,也讓他離演員更近。
不過前幾天開的演唱會來看,可能易烊千玺作爲歌手的他還有待提高。音樂作品無出圈,這是流量做音樂的普遍問題,唱功不行這個也是老話題了。這種演唱會本質上還是粉絲見面會。
他是一個相當會選擇的人,審美好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選擇的天賦,不如更謹慎選擇。在同齡人大部分缺少荷爾蒙的氣息下,易烊千玺很容易獲得更多優勢。
曾國祥:
改編聖手,融梗爭議?
曾以“曾志偉的兒子”名義在綜藝《我不是明星》中出現。
那時他已經開始做導演,《戀人絮語》也得過金馬最佳新導演提名,不過上了綜藝還要各種表演才藝,爸爸、姐姐、爸爸的好朋友們……都去給他助陣。
時過境遷,《七月與安生》再到《少年的你》,曾國祥似乎有把矯情文學化腐朽爲神奇的能力。“最會改編”的高帽子也要扣上來了。
如果不是星二代,曾國祥可以迅速進入陳可辛團隊嗎?可以拿到那麽好的班底去做電影嗎?這些事情很難倒著去找根本原因,但曾國祥目前的能力已獲得認可。
事情的另一方面是,隨著《少年的你》原作陷入“融梗”爭議,曾國祥作爲導演也被推上風口浪尖,他表示:只看了《少年的你》原作一遍,沒看過《白夜行》。
更多影迷提出,曾國祥的電影拍攝方式、劇照構思等是否也有借鑒?
(△《少年的你》vs《告白》,強迫之吻)
(△《七月與安生》vs《戲夢巴黎》)
曾國祥在改編上非常聰明,例如《少年的你》碰到了社會問題但依然有青春傷痛和愛情虐心以及男女主角的荷爾蒙氣息,《七月與安生》把原作的矯情三角戀改爲女性的人生選擇,敘事也故意花哨。都是既能讓電影有起伏又更流暢,還不失商業價值的選擇。
贊譽和江湖地位是肯定的,青春或愛情故事被曾國祥看上了那就是即將被開光的命運;但伴隨著今年的爭議,至少部分資深影迷將會以更苛刻的眼光看待曾國祥的創作,如果再出現“撞梗”“撞創意”,恐怕會降低大家對曾國祥的評價。
《小歡喜》:
中年團和少年團
《小歡喜》是一個非常機緣巧合的項目,故事原創意跟電視劇播出版本有出入,黃磊接手後以自身的教育經驗注入更多正能量內容,但也因選角恰當讓教育議題落地,盡管這故事發生在北京,盡管幾個孩子自帶北京戶口還有房。
陶虹:漂亮姐姐代言人
專門給陶虹寫過一次。其實從《演員的誕生》客串導師開始,陶虹的人氣就在回升。
《小歡喜》裏對宋倩這個“壓迫性媽媽”的理解和诠釋,演出了角色的豐富性。
宋倩這個媽媽有戲點,但也容易演成歇斯底裏,陶虹的收放非常出色,觀衆有時理解、有時憐憫、有時恐懼。
戲外陶虹關于教育、事業等的言論也都被翻出來大加誇贊。
尤其是她思考的深入程度,跟那些空喊口號的藝人相比,高下立現。
( △36氪:陶虹,“不正常”母親與“非典型”演員)
這樣的女演員走紅,確實看得出來大家迫切需要中年女性之美、智慧女性之美。婚姻狀況似乎怎麽都影響不了對她的評價。但是微商能不做還是別做了……
詠梅:
49歲的大爆
《地久天長》的柏林影後接著《小歡喜》裏的劉靜阿姨,詠梅從冷清到大爆,就發生在這一年之間。
三個女主角中,劉靜這個角色容易平庸,但詠梅用溫柔的力量演出了她豐富的內心,內斂中氣象萬千,說她是小女孩心裏的白月光也不爲過。
詠梅的思考和談吐也同樣不凡。
(△詠梅談生育選擇,GQ專訪)
短短一年間,雜志拍攝來了、活動來了、品牌來了,但詠梅似乎格外讓人放心,因爲她早就一次次從名利中抽身過。大器晚成的演員其實想象力更多,我們都會相信,她的創造力絕不會被年齡所束縛。
少年演員們
此外《小歡喜》順利讓李庚希、劉家祎、周奇、郭子凡等小演員受到矚目,又爲貴圈輸送了一大批新鮮血液。
想起《小別離》也是輸出了張子楓、趙今麥和胡先煦,這個系列選小演員真的有一套。
《小歡喜》的年輕人我個人可能更喜歡李庚希和劉家祎。
“喬英子”李庚希目前看來可塑性比較強,不同角色狀態不容,生活跟戲裏也不一樣。長得清秀還有辨識度,小小花預備役。
“林磊兒”劉家祎有希望進入演技預備役,目前演出經驗很豐富角色變化也很多,戲外還會反串童文潔。
《都挺好》:
所有演員都劃算
姚晨的翻身年
在《都挺好》之前姚晨的事業是有點到尴尬期了,當大花還不夠,喜劇不演了,拗時尚費點勁。跟正午團隊紮紮實實合作,是很明智的選擇。
蘇明玉是很適合姚晨的角色,她本人就是比較勁勁兒的。
這個角色既承擔話題,又能帶時尚熱度和資源,簡直是解決事業瓶頸利器。
蘇明玉的幾場戲直接跟倪大紅對峙,能接得住,值得肯定。
再配合下半年的《送我上青雲》,她客觀上穩住了“女強人符號”的位置,商業化價值也很大。《送我上青雲》盡管是生澀但贏在姿態,這也是姚晨的監制作品,另一個明智的選擇,跟有想法的新人導演合作。
兩部作品一出,關于姚晨過往作品之外的爭議消散了至少一半,可見好作品多麽重要,比自己叨叨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有效得多。
如果還要在專業上挑一下不足,姚晨的兩部作品演繹還是帶著濃烈的個人色彩,無論是蘇明玉還是盛男的強勢都跟《離婚律師》裏的羅鹂有相似之處,蘇明玉的插科打诨似乎也還是蘇青青和小郭嗑瓜子的樣子。有風格當然勝過毫無風格的人,但放下套路才更有突破。
倪大紅、高鑫、郭京飛這個渣男天團渣男天團之前也專門寫過。高鑫郭京飛不再贅述,感覺這一年誇了好多遍了。
專門再贊美一下倪大紅,大紅老師這幾年本來就是老來紅備受矚目,“蘇大強”更直接變成文化符號,配合戲外的倪大紅時髦、買鞋、低調演話劇等等豐富的人格顯得更有意思。
未來應該屬于更有深度的人。
此外李念也有了個翻紅角色,楊祐甯雖然演得欠佳但廚師帥哥形象也立起來了。可見一個國民劇能造福多少人。
《慶余年》
台前幕後
說實話《慶余年》不是我的菜,但只要是靠內容走紅的戲都是好事。
張若昀經此一役在小生中地位更穩,郭麒麟正在走出“郭德綱”兒子的光環。李沁宋轶人氣都沾光,陳道明等一衆老演員自然是穩的,李小冉也越來越有熟女風采……總之劇靠譜就一榮俱榮,大家都去接好劇吧。
對了這個10歲的小演員韓昊霖現在已經在我的演技預備役名單裏了,他也是《我和我的祖國》裏的冬冬。
而《慶余年》真正捧紅的明星——編劇王倦。
上一波記憶裏的明星編劇還是六六于正,真是各有各的“emmm”。很難得在IP崇拜症侵蝕內容生産的年代,一個編劇能獲得如此大的光環。
無論是《慶余年》還是《大宋少年志》以及更早前的《舞樂傳奇》,編劇本人能靠紮實手藝獲得觀衆的信任感,真的讓人心裏舒坦很多。
台劇港劇:
複興的一年
台劇崛起專門寫過一次,無論是靠《我們與惡的距離》而大放光彩的賈靜雯吳慷仁,還是金馬影後謝盈萱演活了《俗女養成記》,演技、故事、立意都非常優秀。
《我們與惡的距離》讓觀衆都忍不住呼籲更寬松的創作環境,更深入的社會議題探討。而《俗女養成記》可是跟尺度毫無關系了,這種女性成長話題的清新自然和人生思考在2019年的內地劇中,似乎很難找到可與之相比的。光是39歲的女主角這個設定,就是進化標志。
另一邊港劇也出了完全想不到的高收視內容《金宵大廈》。算不上明星陣容,卻勝在懸念、氣氛和故事。
盡管港台人才進入更廣闊的大陸市場發展是一個大趨勢,但香港和台灣本地總能有優秀內容産出,再一次說:好內容和預算無關,只和誠意有關。
“中年女演員”之問
“中年女演員爲什麽沒戲演”這個問題一次次地出現,海清在一個頒獎禮上用不周全的話表達後,又把這個議題推到更激烈的輿論場中。
有些改變在發生,例如本文中出現了漂亮姐姐們都有了更多熱度和機會,《送我上青雲》也是勇于表達的例子。但很多老問題依然存在,熱門電影裏多半缺失有靈魂的女主,還有些女主的靈魂裏混了娘道和原諒教精神。
“中年女演員”這個問題會長期存在,因爲它的症結是結構上的性別歧視和不尊重思考一起發作。
繼續堅定地喜歡動人的姐姐吧,用選擇投票,用觀影來發聲。
流量,一再叠代
“流量”這個詞在娛樂行業仍然揮之不去,但很明顯看到流量叠代速度在加快。
偶像選拔節目每季度空投幾百個愛豆進入娛樂圈,這個市場已然是一片紅海,競爭總是好事。但飯圈那種踏平一切非我族類的思維方式和發言方式,沒有必要。
爆款劇制造人氣王,但跟真正的國民劇都有距離,走紅因素裏,人設大于演技。
“腐劇”成爲一種趨勢,明年還有更多同類故事要被影視化。一方面我贊成大家,都有消費各種娛樂商品的自由,尤其女觀衆跳出被凝視的命運徹底成爲觀看者也是很有姿態上的意義。另一方面,我也要說些計較的話。《藍宇》《斷背山》都能刷新大家的認知,啓發出更有社會意義的話題,而現在人們消費著熱門CP,但真正的LGBT議題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被壓得更小。創作者們不假思索地追逐爆款,熟練地玩弄“點到爲止”的技巧,卻沒有真正獨特有創意有思考的表達,這是可憐、可悲、可恥的。
————————
看起來,這一年,演技進步的人發展得更好了,導演和編劇因爲業務而成爲明星式的人物。然而有些成功裏有爭議,有些成功裏帶著運氣。當人氣愛豆不再容易,競爭日益激烈,未來想能留下來,還得要有真本事。
每一年的high點、爆款,點點滴滴改變著我們的行業、輿論、文化。那麽把我們微小的記憶,立此存照。